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絕命毒師》:千禧年以來的最偉大劇集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4-8-27 1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第二季中的一集,男主人公沃爾特·懷特有了一首關於他的歌曲(歌名叫《海森伯格的敘事曲》,由墨西哥樂團Los Cuates De Sinaloa演唱),將他的毒師化身「海森伯格」的傳奇事迹,從新墨西哥州傳到了國界另一邊的墨西哥。當時看來,他與遠方毒品集團的競爭在所難免,而他自身的命運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個傢伙死定了,他只是現在還蒙在鼓裡。」歌詞這樣唱道。諷刺的是,沃爾特意想不到的制毒生涯,正起源於「他知道自己死定了」(身患癌症)的事實。

  那會兒,他和其他人都很清楚——也許除了該劇創作者文斯·吉利甘,他才是主宰沃爾特命運的人——癌症很可能在毒品集團派的殺手趕到前就終結了「海森伯格」。

  如今,六年過去了,這部由AMC出品、被譽為千禧年以來最偉大的電視劇集,已經結束,而沃爾特·懷特也已成為讓觀眾情感頗為複雜的一個經典角色。他的化名 「海森伯格」,源自德國著名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伯格,後者那套著名的「不確定原理」,如今被通俗地理解為「觀察者的存在,會改變被觀察物的自然屬性」。至於沃爾特——一位悲催的高中化學教師,後來發現自己能制出最完美的冰毒——一直善於偽裝,取決於誰在面前。

  

  《絕命毒師》第一季里的沃爾特·懷特,和他的妻子斯蓋勒和兒子。那時,他還是個懦弱、中庸的「好人」

  事實上,沃爾特5季以來的發展與其說是一種令人震驚的改變,不如說是一個發現自我真本性的過程。文斯·吉利甘創造性的敘述,讓觀眾時不時地發出驚嘆,但這些驚嘆都是為了揭示,沃爾特·懷特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個性中的多面——反社交和以家庭為重,科學家和殺人犯,理智和衝動,企業家和屌絲——並不一定有我們所想的那樣對立。

  更準確地說,如果我們堅持說它們是對立的,也許是自身情感因素作祟。我們愛電視劇里的反英雄角色,有時甚至是盲目性的。當詹姆斯·甘多菲尼在2012年6月去世后,我們又重燃起對托尼·斯普拉諾(他在《黑道家族》中飾演的男主人公)的熱情,《紐約》雜誌重新刊登了艾米麗·納斯鮑姆2007年所寫的一篇評論。

  在那篇頗具洞察力的文章中,納斯鮑姆女士指出,從某種角度而言,甘多菲尼和《黑道家族》的創作者大衛·柴斯,都充分認可了斯普拉諾身上獸性的一面,而觀眾對他的認同,也多少是出自自身的罪惡感。對觀眾而言,最重要的信息恰巧是《黑道家族》中心理醫生對托尼那位有否定傾向的妻子卡米拉所說的一句台詞——這句台詞我們很多人都會忽略:「絕不要說你沒聽說過。」

  我們也聽說過唐·德雷普,儘管在最新一季的《廣告狂人》里,他的魅力似乎開始褪色,他的所作所為也讓人覺得可憐。而關於沃爾特·懷特的事實卻從一開始就擺在那裡。在劇集初期,當他從儲蓄里拿出一筆錢,準備買一輛房車,作為他和搭檔傑西的移動制毒室時,他驚嘆自己「醒了」。此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從第一次出於自我防衛的殺人,到後來成為一名冷血兇手——都是意識清醒的。

  沃爾特也許會解釋——有些時候也是自我安慰,他本是一個好人,只是在絕望的情況下做了糟糕的選擇,但這個想法要麼是一廂情願,要麼就是戰略上的欺騙。綜觀全局,《絕命毒師》講了一個業務能力極強的男人,努力在世界上尋找他應得的位置。它那黑暗、道德上有些模糊的故事內核,其實是一個相對傳統、勵志的創業夢。從結果來看,這樣的故事很適合當代。

  

  沃爾特·懷特與妻子斯蓋勒。海森伯格這個制毒師的分身,才更接近於沃爾特真實的面容,而不是那個在學生、同事面前結巴、獃滯的老師,不是那個在妹夫面前懦弱的男人,也不是那個在妻子面前拘束膽小的丈夫

  冰毒:社會功能障礙症的象徵

  

  


  21世紀電視劇里最重要的三個反英雄角色,居住在現代資本世界里三個不同的領域。托尼·斯普拉諾是家族事業的繼承人,他在管理上的挑戰主要來自於親屬關係和黑道傳統。

  唐·德雷普負責一家冉冉升起的正規公司,有拐角辦公室,有公司合併,有報銷單。毫無疑問,《黑道家族》與《廣告狂人》都極富原創性,但它們沒有與流行文化脫節。斯普拉諾與德雷普會用全新角度看待那些熟悉的東西,卻也不放棄延續黑手黨和廣告工業固有的浪漫。

  沃爾特所處的領域則更朦朧,也沒那麼光鮮迷人,象徵元素不過是幾本書和鄉村歌曲。甲基苯丙胺(即冰毒)有很久的歷史,一開始它被用作合法的藥劑,後來成為非法的消遣性物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冰毒的地位都不高,也不像可卡因、大麻或迷幻藥那樣效力強勁,但在過去大約15年,它成為一個越來越顯著的問題,之後又成為其他社會功能障礙症的象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可卡因與北方那些工業化衰敗城市裡的黑人貧民區聯繫在一起時——在電視劇里也有反映,比如《角落人物》(The Corner)和《火線》(The Wire)里的巴爾的摩——冰毒則更多地在鄉村、小鎮的工人階層生活里出現。鄉村樂團 Old Crow Medicine Show 有一首叫《甲基苯丙胺》的歌曲,用「那裡就是一場戰爭,貧窮的白人間的戰爭」描述了一個大概的狀態。

  而在丹尼爾·伍德瑞爾(Daniel Woodrell)的小說《冬天的骨頭》(2010 年被黛布拉·格蘭尼克搬上了大銀幕)里,冰毒成為密蘇里西南部民俗的一部分,它的製造與使用既讓家庭團結——它為經濟困難時期的人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又讓家庭分崩離析。

  對美國冰毒時期最全景的描述,也許是詹姆斯·麥克麥特里(James McMurtry)那首八分半鐘的史詩歌曲《Choctaw Bingo》。記者羅恩·羅森鮑姆曾一度稱它是新的國歌(羅恩認為這首歌的主題,是對美國后經濟危機時期生活的完美隱喻),而我則傾向於認為它是最能代表美國時代精神的一首歌曲。在他的演唱會專輯《Live in Aught-Three》里,麥克麥特里稱這是一首「關於俄克拉荷馬州北部冰毒產業的歌曲」,即便「冰毒」這個詞只在歌里出現了一次。

  這首歌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美國大家庭,裡面有一位開長途的卡車司機,一個熱愛槍支的足球教練和他的妻子,一對喜歡找樂、來自堪薩斯州的兄妹——他們是敘述者的堂兄妹。他們所有人都在去往在斯雷頓叔叔家舉辦的家庭聚餐途中,而這個斯雷頓叔叔有許多愛好(釣魚、賭博、為人刻薄),「依舊自己在家做威士忌」。

  

  《絕命毒師》講了一個業務能力極強的男人,努力在世界上尋找他應得的位置。它那黑暗、道德上有些模糊的故事內核,其實是一個相對傳統、勵志的創業夢

  在家自釀烈酒在當時也許只是興趣愛好,但它是新舊兩類違禁品製造之間的橋樑——以前的違禁品是酒,現在則是毒品。斯雷頓叔叔是個很會想方法賺錢的人,「因為威士忌不好賣,他開始自製冰毒」。冰毒之於他,就如走私酒之於他的父輩或祖父輩:這種家庭手工業有可靠的客戶群和免稅的收益。

  當然,不是所有的冰毒都是本地生產的。除了斯雷頓的自製冰毒(當然,還有沃爾特·懷特)之外,還有更大規模的製造模式—兩者有時甚至是競爭關係,從1970 年代美國摩托車黨開創的冰毒貿易,到後來取代它們的墨西哥販毒集團。美國著名記者尼克·雷丁曾專門寫了篇名為《Methland》的詳實報道,講述了毒品對愛荷華州以農業、肉類加工業為主的小鎮的影響,如果冰毒「有什麼隱喻的話,它隱喻了由全球化造成的大裂痕。」

  在裂痕的一端,就是日益邊緣化、被取代、幾乎隱形的工人階級——他們經常被想象為冰毒的製作者兼使用者。麥克麥特里歌曲里的製作冰毒,就像Jay Z 或是Young Jeezy饒舌歌曲里的販賣可卡因,反映了現實,反映了社會某一類人群真實的生存狀態。

  而沃爾特·懷特身上缺的,正是真實性。不過,冰毒的社會學意義從來不是《絕命毒師》的重點,而它的首播恰逢美國社會對冰毒的恐慌接近尾聲的21世紀頭幾年。整部劇集預設的前提是,沃爾特進入毒品行業是一種瘋狂、反常的行為,儘管具備有悖常理的邏輯。他也許與這個行業格格不入,但在這樣一門一邊由家庭作坊、一邊由外國大集團構成的生意里,肯定有像沃爾特這樣有魄力、有技術的科學家進行質量把關的一席之地。

  

  沃爾特·懷特和他的制毒搭檔傑西·平克曼。隨著劇集的發展,傑西變得越來越正義,沃爾特則越來越陰暗

  沒有人真正理解他的視野

  

  


  《絕命毒師》播出的時機,模糊了沃爾特真正的階層身份。2008年秋天,經濟像自由落體般地墜落,很容易讓人聯想,沃爾特也在墜落,從一個不穩定的中產階層,墜入充滿犯罪的地下世界。他打兩份工,有一份糟糕的醫保,新生兒即將誕生,他周圍的一切都似乎很不順心。

  但幾乎沃爾特一出現,主創就給予我們很強的暗示:他的墜落其實早就開始了。卑微的老師、懼內的丈夫,這些都是偽裝。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家裡,像沃爾特那樣有一塊諾貝爾傑出貢獻獎?海森伯格這個制毒師的分身,才更接近於沃爾特真實的面容,而不是那個在學生、同事面前結巴、獃滯的老師,不是那個在妹夫面前懦弱的男人,也不是那個在妻子面前拘束膽小的丈夫。

  

  美國歌手詹姆斯·麥克麥特里。他那首八分半鐘的史詩歌曲《Choctaw Bingo》, 堪稱是對美國冰毒時期最全景的描述

  想想在第一、二季里出現、沃爾特那對富有的朋友格雷琴和埃利奧特,他們曾提出要為沃爾特支付巨額醫療費用。在他們豪宅舉辦的那場派對,堪稱沃爾特·懷特生命的轉折點,也正是在那會兒,他內心深處的慾望被解開了。

  當時,沃爾特與妻子斯蓋勒穿著過於正規、不合時宜的衣服,出席了一場基調典雅、柔和的生日派對,沃爾特看著他最好的朋友和前女友——如今兩人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創始人搭檔,而該公司的核心技術正是基於沃爾特當年的研究——內心的嫉妒被激發了。他們這樣的生活本該是屬於他的。他未來會想辦法報復的。

  於是,運用他非凡的知識與技術,沃爾特製造出一種質量上堪稱完美的冰毒,它比那些僅憑一腔熱情的業餘者做得更專業,比境外那些呆板的毒品集團做得更純凈。但這份生意要做好並不簡單。我們的「絕命毒師」有一個不怎麼靠譜的搭檔,也受到過競爭對手冷酷的騷擾,還要面對永遠解決不了的供應鏈問題。

  有時候,原材料是稀缺的;有時候,分銷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當然,還要面對以美國禁毒署(簡稱DEA)為代表的政府管制。沃爾特必須和比他笨的人打交道,也得和那些對他的智慧感到威脅的人打交道。沒有人真正理解他的視野。

  

  2013 年 7 月 17 日,洛杉磯,《絕命毒師》中飾演沃爾特·懷特的影星布萊恩·克蘭斯頓留名星光大道

  這是一個熟悉的故事。沃爾特·懷特的野心是要構建一個帝國企業(在第五季上半部里,沃爾特對搭檔傑西·平克曼說:「你問我,我到底是要做冰毒還是想賺錢,都不是,我是要構建一個帝國」),這就將他置身於那些從地下室、車庫、宿舍里起步,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的開創者行列。你知道我說的是誰。我不是有意將喬布斯們、扎克伯格們比作毒販,儘管他們的產品也很容易讓人上癮。《絕命毒師》的寓言絕沒有那麼露骨。

  不過,通過對角色的徹底研究,我們依然可以把這部劇集看作是對某些創業意識的嚴格批判。沃爾特自我辯解的能力和他的制毒水平一樣高,在整部劇集的發展過程中,他對於自己的惡劣行為總會毫不猶疑地賦予道貌岸然的理由。在他看來,他是一個正義的象徵,鼓吹家庭的價值、自由企業和科學精神。老調重彈而已,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斯雷頓叔叔的版本也許更誠實。他喜歡錢,也不介意它的味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