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把虛擬變成現實:下一步將是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4-8-27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顯然,由於生理結構的原因,人類並非無所不能。但人類擁有大腦這個強大的武器,並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中不斷實現夢想,電燈、電話、汽車、飛機甚至是未來的機器人,都是源於想象的力量。

當然,除了重大的科技發明和創新,對於一般人來說,實現夢想的最快捷方式,就是虛擬現實。其實虛擬顯示一直在我們身邊:還記得主題樂園、博物館中類似「太空探秘」的飛船型封閉體感機嗎?這就是虛擬現實應用的最好例子。而諸如3D、4D電影、體感遊戲,其實也是虛擬現實的簡單應用形式。現在,科技巨頭們希望將虛擬現實變得更加消費化、個人化,讓你在家中可以隨意體驗第二種人生。

Facebook在今年3月收購了Oculus VR,讓「虛擬現實社交」成為了可能;索尼在E3遊戲展上展出的Project Morpheus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則刷新了試玩記錄,成為PS4遊戲機未來最大的賣點。而谷歌、三星也正在積極備戰,很快也會進入這個領域。那麼,虛擬現實真的能夠走進普通消費者和家庭嗎?

虛擬現實設備的發展史

最早的虛擬現實設備可以追溯到1962年,一款名為「Sensorama」的設備,可以讓人們坐在椅子上、把頭探進去,通過三面顯示屏來形成空間感,從而實現虛擬現實體驗。隨後,頭戴式的Sutherland顯示器出現,只是礙於技術的限制,體積十分沉重,需要在天花板上設計專門的支撐桿,被笑稱為「達摩克利斯之劍」。




1962年的虛擬現實設備Sensorama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虛擬現實設備主要應用在一些政府和軍事機構,比如航空航天局的飛行模擬裝置等。而到了80年代末,前雅達利員工、也就是現在的「虛擬現實之父」 Jaron Lanier,終於提出了VR(Virtual Reality)的概念,但並未獲得成功。




1991年的Virtuality 1000CS

雖然人們一直在各種科幻電影中幻想虛擬現實的到來,但直至1991年,一款名為「Virtuality 1000CS」的設備才出現在消費市場中。但由於它笨重的外形、單一的功能和昂貴的價格,虛擬現實仍是一個概念性的存在。

人們追求虛擬現實的理由很簡單:新鮮感。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但礙於現實情況,大部分無法體驗到週遊世界的美妙或是太空旅行的新奇,也無法成為中世紀戰士或是超級英雄。所以,在網際網路、智能平台迸發的年代,科技廠商們重新拾起虛擬現實的概念,Oculus Rift等設備便應運而生了。

虛擬現實設備升溫




Oculus Rift顯然是真正讓普通消費者開始關注虛擬顯示設備的功臣,這個於2012年登陸Kickstarter眾籌平台的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雖沒能成功集資(目標25萬美元,成功籌得24.3萬美元),但獲得了1600萬美元的風投,完成首輪資本累積。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Facebook在2014年3月花費20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

Oculus Rift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其第二版開發包面向開發者和核心用戶發售,仍未出現在零售市場中。第二版開發包主要的改進在於減少噁心眩暈感、改進了OLED顯示屏效果等,攝像頭也能夠更好地捕捉用戶頭部動作。、




索尼Project Morpheus

另一個極受關注的虛擬現實顯示器則是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相對於Oculus Rift的跨平台兼容性,Project Morpheus僅僅面向索尼的PS4遊戲機,更像是一款垂直的遊戲周邊。當然,其優勢也在於PS4用戶數量、更強的購買力和眾多遊戲廠商的支持,在今年多個遊戲展上的成功演示似乎讓玩家們看到了虛擬現實遊戲的未來。

接下來還有什麼?谷歌的紙板虛擬眼鏡或許像是一個小玩笑,但也許是一次試水;而三星預計在9月舉行的IFA電子展上發布針對手機的虛擬現實設備Gear VR,則將虛擬現實大戰從PC、遊戲機帶到了移動領域。顯然,對於虛擬現實,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期待的。

虛擬現實的未來




虛擬現實的未來其實非常簡單:家庭化、移動化直至無處不在。Facebook、索尼等第一批虛擬現實設備廠商,顯然是放眼於家庭娛樂,通過虛擬現實顯示器連接PC、遊戲主機等設備,實現虛擬社交、應用程序、遊戲等操作,並且旨在構建一個巨大的平台。

比如仍在開發期的Oculus Rift,實際上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周邊產業,包括虛擬現實跑步機、全身體感感測器等周邊層出不窮,有望打造一個多樣體驗的虛擬現實平台。




谷歌Project Tango平板

而谷歌則將虛擬現實看作是移動設備的另一種可能性,除了紙板眼鏡可以實現手機上的虛擬現實娛樂,其Project Tango平板也可通過專用周邊,配合其本身的3D掃描功能,實現虛擬現實設計等專業領域的操作。當然,三星、Durovis等廠商,也在致力於移動平台的虛擬現實化,或許很快你就會看到有人在咖啡廳佩戴他們的產品,使用手機來看電影、玩遊戲。




Diane von版谷歌眼鏡

別忘了谷歌眼鏡,本身其圖層疊加的應用形式便是一種移動化的虛擬現實體驗。如果谷歌或其他智能眼鏡廠商能夠找出一種大眾化的設計方案,減少隱私和窺探風險,那麼虛擬現實便可以真的無處不在了。

最後的關鍵,則在於價格。售價350美元(約合人民幣2153元)的Oculus Rift,顯然不算昂貴,如果最終消費者版能夠保持在這個價位上,至少會獲得遊戲玩家的肯定。而基於移動平台的虛擬現實設備本身就不算昂貴,只是廠商們需要通過更好的軟體支持,讓其成為具有實用意義的周邊、而不是雞肋。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也相信智能眼鏡的價格會逐漸走低,其生活化的可穿戴形式,勢必對虛擬現實市場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來源:pcmag

沙發
 樓主|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4-8-27 10:14 | 只看該作者
視覺遊戲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