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哈佛教授成功用酵母生產出鴉片(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8-27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8月26日 07:23

  來源: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6日消息,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數個世紀來,人們種植罌粟以獲取鴉片,製造化合物嗎啡以及其他重要的複合藥物,如嗎啡。現在,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工程師們「黑掉了」酵母的DNA——將這些簡單細胞重新編碼,使其可以製造出人們所需的藥物,原理和生產啤酒很像。

  

  生鴉片

  生物工程副教授克里斯蒂娜·斯默克(Christina Smolke)教授帶領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耕耘這一領域多年,終於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發酵缸內「製造」出鴉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24日的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中。

  斯默克教授表示:「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在(實驗室內)複製整個鴉片生產過程,而且,完全不需要罌粟。這讓我們可以在確保安全合法的情況下,生產必須的藥物,並且避免因種植罌粟而引發法律問題。」科研人員將來自兩個不同物種五種基因加入到酵母基因中。其中三個來自罌粟,其餘來自寄生於罌粟莖稈的一種細菌。這一基因組合將酵母變為強大的「細胞工廠」,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兩個過程整合起來——罌粟生成鴉片,從鴉片中提取精鍊製造其他藥物所需的化學製品。

  嗎啡是從鴉片中提取的三種主要止疼劑之一。另外兩種分別是可待因(codeine,用於治療咳嗽)和蒂巴因(thebaine,經過化學方法的深度提煉可以製造高級藥物羥考酮和氫可酮)。全球最大的合法鴉片市場是美國,同樣在這裡,製藥工廠依靠化學工藝生產止痛劑。然而,美國的鴉片種植並不能滿足其自身的需要,從此帶來了一系列國際問題。想要製造鴉片類藥物需要至少17個分割的化學過程,一些自然地發生在罌粟生長過程中,另一些需要化學合成。

  斯默克的研究團隊想要將所有這些過程都放在酵母細胞內完成。當然,依靠自然選擇,酵母恐怕很難進化成具備這種「能力」的生物,這時候,生物工程技術大顯身手。

  (編譯/青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