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薛涌: 我就是被美國福利養出的懶人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8-23 0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幾天吃晚飯時,妻子告訴我她買菜的經歷:到了超市收銀台準備付款,前面一個十幾
歲的母親抱著個孩子,拿出一疊兒童食物券WIC,全名叫「婦女、嬰兒、兒童特別營養
補助券」(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收銀員沒有見過,不知道怎麼處理,趕緊呼叫經理,鬧得大家都得等。那
女孩子特別難為情,轉身一個勁兒地說:「對不起!對不起!」妻子本想安慰她一下,
告訴她自己當年也用過這個。但話還沒有出口,收銀員已經搞明白怎麼處理、招呼那位
女孩兒。她也趕集抱著孩子去付款了。

這一段小插曲,勾起了我們十多年前的往事。我們當時住在無家可歸者遍地的紐黑文,
超市裡許多顧客都使用各種食物券。收銀員有專門的訓練,處理得很熟練。如今,我們
住在波士頓富裕的郊區。這裡看不到無家可歸者,超市裡也難得見到有食物券的。怪不
得收銀員一時抓瞎。偶然碰上這樣的場面,彷彿自己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其樂無窮的苦日
子,並像昨天一樣歷歷在目,同時也驚嘆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

無巧不成書,妻子講述這些事情時,我發了一段有關的微博:

「我奇怪中國的孩子看病為什麼要交錢。有網友質問:哪國不交錢?我告他:沒文化真
可怕。孩子在美出生時我們是一貧如洗的兩個外國人。孩子醫保一直到22歲,去醫院政
府派車,相當『豪華』,還給一大堆食物券保證營養。孩子吃不了,父母就跟著『蹭吃
喝』。美國這方面還是發達國家中最差的。」

這裡有另外一條緣由。這條微博本是對另一條微博的跟帖:一位母親借來五千塊抱著幼
子去醫院看病,結果錢全被偷光,絕望之下嚎啕大哭。據說醫護人員仍然安排治療,讓
人欣慰。但那微博配有照片,看了心情很沉重,我就隨手寫了這麼一條。後來覺得應強
調一下兒童看病應該免費的立場,乾脆扶正單發了。沒想到,這麼幾個字居然有爆炸性
的效果。幾個小時內,閱讀量超過170萬,評論過千,轉發過三千。那一千多條跟帖,
絕大部分是謾罵,有說我造謠騙人的,有說我偽造收入蹭福利並要舉報的,更有說「丟
人丟到國外」去的。還有些帖子,居然在那裡質疑:這麼窮怎麼還能出國?彷彿只有貪
官才配出國。

這一千多的跟帖,多少幫助我了解了中國的世相。這種世相,又多多少少建構在對美國
的種種誤解之上。所以,我不妨從親身經歷開始,講述一下一對「一貧如洗」的夫妻在
美國生了孩子后的經歷。

首先講講我們為什麼「一貧如洗」。在這一千多跟帖中,反覆出現的質問是:「一貧如
洗怎麼能出國?」即使我這個一天到晚上網,自認為還算了解中國的人,讀到這樣的問
題也感到吃驚,接著馬上就意識到:時代的變化是多麼巨大!

在我們留學的那個年月,即從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出國的主力都是「一貧如洗」
的。他們大多是從美國的大學拿了全獎,有的借錢買張機票,就這樣在異國他鄉打天下
了。那些「有錢」的,即靠海外富親戚擔保的,過簽證關都難。拿全獎的「一貧如洗」
者,則很受禮遇,一兩分鐘就過關了。還有些人,連考托福的錢都沒有。

我八十年代給香港雜誌寫稿,第一次掙了一百美元左右的外幣,三分之二送給朋友考托
福了。這兩位後來都成了相當不得了的人物。如今,像我們那樣一貧如洗靠全獎出國的
大概仍然不會少,但出國的大多數是有錢人,四年本科就能燒掉快一百五十萬人民幣。
這種人多了,大家反而不明白「一貧如洗」出國是怎麼回事。他們當然更不會有我們這
種經歷。更有甚者,許多這種拿父母的血汗去留學的人,什麼都學不會,怎麼去怎麼回
來,「海龜變海帶」已經成了媒體的關鍵詞。恰恰是這樣的人,開始嘲笑我們這些被美
國名校一年幾萬美元請去讀書的「蛀蟲」了。

當時我們夫婦都在耶魯攻讀博士課程,待遇按說不薄:免學費之外,學校提供一萬美元
左右的生活費,外加醫保等等,只要不奢侈,生活上不用愁,可以專心致志地讀書。不
過,這種支持,一般只延續六年,除非你在校外能申請到基金,否則六年後就不會衣食
無憂了。我們前幾年忙於學業,根本沒敢想要孩子的事情。等妻子通過博士論文資格考
試,才生下小女。女兒兩個月時,一家三口都到了日本,妻子進行論文研究,我則學習
日文。可惜,為照顧不滿一歲的孩子,妻子不能如期完成論文。我回美后匆匆通過博士
論文資格考試,就只剩下一年的獎學金了。

這就是我們「一貧如洗」的狀況:從日本回來后,一家三口,收入全靠我的獎學金,而
且只能吃一年。耶魯獎學金中的生活費部分,比照的是當地的生活費用標準。我們窮慣
了,一般消耗比這個標準低許多,一度兩人分享一個人的獎學金也可以過得不錯。但是
,一家三口用一個人標準的生活費,顯然就不行了。尤其是女兒,需要另有醫保。我們
因為是耶魯的學生,自動享受學校的醫保。如果再加一千多美元,女兒也會被我們的醫
保覆蓋。但是,當時這一千多塊對我們是筆非常大的錢。

經過一番諮詢,還是按照「專家」的指示辦理:讓女兒加入給低收入階層的免費醫保,
這個大概是屬於「醫助」(Medicaid)範圍,一直能管到19歲。我微博上唯一的錯誤,
就是把19歲說成22歲。因為是十幾年前的事情,記憶不清。經過網友批評,查閱了一下
資料,雖無十足把握,但確實更可能是19歲。另外,我在140個字中沒有空間交代:這
種醫保自我找到工作后就自動脫離。本覺得這是不用解釋的常識。工作后的醫保自動覆
蓋全家,誰還會賴在政府的醫保上?但是,美國的制度還在那裡:如果父母一直沒有工
作和醫保,孩子確實可以繼續享受下去。

老實說,剛開始面臨這個選擇,我們頗為遲疑:耶魯是個精英大學,醫療系統相當有水
平。女兒加入「窮人醫保」,會不會受委屈?後來專家們耐心解釋:這種醫保在質量上
絕對不會有差別,只能是更好。比如,我們沒車。拿著耶魯醫保看病要自己想辦法去醫
院。窮人醫保則考慮到窮人沒車的現實。所以給孩子看病(包括例行檢查),只要事先
預約,政府會派車接送。另外,拿葯也是免費的。看病找什麼專家,還是自己隨便選。
大家都去耶魯紐黑文醫院。我們還真用過幾次專車帶孩子看病。那是醫用的小麵包,里
面各種儀器俱全,一看就是精心為各種病人設計的,設施比普通車輛舒適豪華多了,顛
簸小,空調溫度極為穩定,而且每次來都只接送我們一家。用了這麼幾次,我們自己都
不好意思:這要花政府多少錢呀!於是以後帶孩子看病,除非颳風下雨,我寧願讓她坐
在我脖子上走半個多小時到醫院。還好,我是練長跑的,扛著孩子走這麼遠小菜一碟;
女兒坐在爸爸脖子上也開心得不得了。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沙發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8-23 00:18 | 只看該作者
除了這種免費醫保外,女兒還享受每月幾十美元的WIC支票,就是我開篇提到的那種食
物券。這是用於她的營養補助。父母憑著這種支票,可以到超市購買各種食品。當然,
這裡面有些限制。有些高檔的、名牌的東西不能買。不過,當時用這種支票買來的東西
很多,女兒根本吃不完。我們當父母的也就跟著「蹭吃喝」,比如牛奶、雞蛋、果汁等
等,吃了不少女兒的。這裡的原因,大概是女兒個頭兒小、胃口小,吃不完美國孩子標
準的食物。

這種福利,並不僅僅是把錢送到你手裡為止。這種食物券,每兩個月領一次,領取前必
須和營養師會面,營養師會耐心詢問孩子的健康和飲食狀況,提供各種建議,有時要查
看醫院例行檢查的結果,甚至親自檢查孩子。讓我終身難忘的,就是九一一那一幕。我
當時正好在去領食物券,坐在一堆窮人中間,看著電視上的圖像,半天搞不清出了什麼
事情。

這些,是一個窮孩子所享受的國家福利。但是,僅僅這些是不夠的。父母是兩個博士生
,都有學業要對付。女兒要送到幼兒園去。不像北歐,美國沒有從搖籃到墓地的福利,
幼兒園是私立的,所費不薄。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進行了最大的一次冒險。

那時女兒隨我們剛從日本回來。在日本時,享受著日本式的福利。幼兒園雖然難進,但
等了半年進了公立幼兒園,一周六天,每天九個小時,連午餐、尿布都包進去,全是免
費的。回到美國14個月,需要上幼兒園,但那種日本式的福利全沒了。妻子把附近的幼
兒園訪問了個夠,最終走進一家名叫「創造兒童」的幼兒園,附屬於紐黑文的兒童博物
館,建築都連在一起。她一進去就傻了眼了:這裡真是孩子的天堂呀!老師全是大學畢
業,能唱能跳,還有些多才多藝的耶魯學生來打工,而且一個全職老師最多看三個孩子
。幼兒園根據哈佛心理學教授Howard Gardner的多重智能理論進行設計,不教讀寫,各
種益智活動多如牛毛。在紐黑文,進這個幼兒園要排長隊,有的家庭甚至要等上兩三年
。當然,價碼也不低,一個月1200美元,我獎學金中的生活費全部拿去還不夠。

那天妻子回家告訴我:「我把孩子登記上了。」說完這話,我們倆都嚇傻了。妻子承認
,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決定。但是,她看到這個幼兒園時,就覺得看到了女兒的理想成長
環境。她糾結許久,最後下決心就憑一個信念:「父母窮,孩子有什麼責任?!」我一
半寬慰她一半寬慰自己地說:「別擔心,雖然登記上了,但恐怕輪不到。」沒想到,一
周後院長打電話來:「有空位,你們很幸運。我們正需要一個這種年齡的女孩兒(這個
幼兒園孩子的年齡性別結構很嚴格,女兒正好被挑上)。你們不需要現在答覆我,周末
好好討論一下,但下周一必須給我回話。」那個周末,我如坐針氈,但扭不過妻子。孩
子馬上就上幼兒園了。

這一年怎麼過?我的獎學金全給幼兒園了。另外,因為事先多少想到會走這一步,我們
在兩人都拿獎學金的「寬裕」時期依然節衣縮食,一年基本能省下一個人的費用。這點
積蓄正好救急。與此同時,我不得不走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搞學術的狀態,開
始給香港和新加坡媒體寫稿,一個月弄好了有幾百塊。妻子在學校當了半年助教,有六
千塊的收入。這樣,一年勉強過得去。

第二年,幼兒園第的學費漲了。但是,園長幫助我們找到了每月一千塊的助學金,我們
每月繳三百多就行。就這樣,我們從2000年堅持到了2004年我在波士頓找到現在的教職
。到那時為止,我們確實一貧如洗,看著銀行賬戶上一天比一天少起來的存款而寢食不
安。但是,女兒居然享受了絕大部分孩子享受不到的優質學前教育。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故事講講容易;要分析評價,乃至引申到社會制度的優劣問題上,
就難了。孩子出生后的五年,我們有著初當父母的極度快樂,但這也是在美國生活最為
艱難的五年。過大的心理壓力,把我們的生活帶入了一個又一個的危機。在這種煎熬中
,我們不能不羨慕北歐那種「從搖籃到墓地」的福利制度的優越。比如,福利國家的全
民醫保是自動覆蓋所有人的。你不必為之焦慮。美國的福利,則是「收入審查」Means-
Test型的。即你要獲得某種福利,必須向政府提供有關家庭收入的信息,證明自己的收
入水平低於某種水平,然後才能獲得領取福利的資格。中國人理解的福利,基本也屬於
這種類型。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微博上一說享受福利的事,就招來一片「舉報」之聲。

在西方,英語國家裡往往盛行「收入審查」式的福利。歐陸國家,特別是北歐,則主要
是全民性福利。兩種孰優孰劣?最近的許多比較研究,都凸顯了全民型福利的優勢。具
體而言,「收入審查」型的福利,容易把拿福利當作領取人的「黑鍋」,讓他們被社會
所鄙視。想想看,什麼人才要被「審查」?顯然社會對你就是不信任。對此,我們深有
體會。你拿著食物券到超市買東西,從服務員的眼神中就能領受到許多人情冷暖。而且
往往越是低收入的人中,這種勢利眼就越嚴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勢利眼,在中
國特別通行。包括許多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在這些人看來,你拿福利,要知道恥辱,這
才能激勵你奮鬥,早早自食其力。殊不知,許多研究表明,這種「背黑鍋」式的福利,
恰恰摧殘了窮人的自尊,成為導致世代貧困的重要原因。在美國等實行「收入審查」制
度的國家中,世代貧困特別嚴重。在全民福利的社會,比如北歐,則很少有世代貧困,
甚至貧困現象基本被消除。

另外,「收入審查」制度的福利,因為要「審查」、確認「資格」,管理費用很高,漏
洞也很大。更因為這種福利塑造了深刻的社會成見,即拿福利的是社會中最不爭氣的一
部分人,於是對這種福利的公共支持率比較低。不像全民福利,因人人有份,大家都比
較支持。也許大的問題是,「收入審查」制度,需要接受福利者申請,而且申請對許多
文化不高的低收入階層成為相當繁雜的程序,甚至許多人根本不知道這種福利的存在,
故而許多人「漏網」,造成該覆蓋的人沒有被覆蓋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3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8-23 00:19 | 只看該作者
在孩子入托這個問題上,更顯示出美國福利制度的缺失。在北歐,孩子一出生,甚至還
沒有出生,父母就帶薪休假,日後的託兒所不僅免費,而且水平非常高,也非常整齊。
雖然北歐照樣有貧富,但這種一視同仁的福利,使孩子們從一開始就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上。父母也不必為了工作犧牲孩子的教育。這恐怕是北歐居民的智商普遍高於美國人的
原因之一。而我們的經歷,則顯示出一個新生命的來臨會給父母的生活帶來多麼大的危
機。這個問題,在耶魯的研究生中一直不停地討論著。

有統計表明,美國歷史等學科的文科博士,平均完成時間超過九年。就算本科畢業馬上
開始讀博士,提交論文時也三十多了。這期間結婚生子,乃正常的人生周期。讀博士,
在耶魯這等條件優厚的一流院校,每年也不過有一個人的生活費,根本不夠養活孩子,
再要自費入托,學業還怎麼繼續?況且,許多人想自費還找不到地方。這還是受了最好
教育的群體。普通老百姓,常常不得不把孩子丟下去工作,錯過了早教的機會窗。有些
孩子,頗像中國的「留守兒童」,因為沒人管在街上學壞了。於是又得雇警察、修監獄
,來對付比歐洲高出十倍以上的犯罪率。這也是我為什麼說「美國這方面還是發達國家
中最差的」的原因。

不過,儘管美國的福利制度有著種種缺陷,我們依然屬於相當幸運的人。首先,我們受
了良好教育的人,在困境之中知道長遠規劃,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特別是教
育背景帶來的「文化信心」,使我們比較能夠對付世間的白眼。比如,超市的收銀員態
度傲慢時,我們並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劣等,而是可憐對方太沒文化。事情明擺著:我們
眼前的困難最終都會過去,還有波瀾壯闊的事業在前面等著,對方高中是否畢業都不知
道,大概很難跳出超市的低薪工作。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反向的「勢利眼」,並沒有什
么值得光彩的。但這種反向「勢利眼」,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心理保護。想想看,那些
文化水平不如收銀員的人,拿著食物券被對方鄙視后,很可能喪失自尊和信心,最終自
暴自棄。

我們的另一層幸運,是生活圈子也主要是由比較有文化的人構成的。這種社會氛圍,大
大幫助了我們「蹭吃喝」。比如,孩子出生時,按照美國的規矩,產婦可以免費住院三
天。這似乎是美國很少的「全民福利」之一。當時妻子住在耶魯-紐黑文醫院的單間病
房,豪華得像五星飯店,房間及廁所裡布滿醫療裝備,還有護士專門來伺候她洗澡。這
並非耶魯師生才能享受的特權。事實上,我探視時在電梯間就碰到個無家可歸者,她生
下孩子就跑掉,害得護士到處找,最後找到,被一左一右兩個護士「押解」回來。我只
聽她在那裡神經兮兮地嘟噥:「哼,讓我們產婦住高層,著火了怎麼辦?」其實高層是
最好的景觀。大概考慮到了產婦的心理需要吧。

可惜,這種福利享受了三天就要出院。這時妻子有些併發症還沒有查清楚,需要再來醫
院複查。我有些犯難,告訴醫生:「我們沒有車,又有個新生兒要照顧,複查再跑醫院
,母親和孩子我一個人怎麼兼顧?」醫生楞了一下,馬上微笑地說:「她體溫有點高,
我可以決定延長她的住院日期幾天,你好好照顧孩子吧。」現在寫這幾句時,耳邊彷彿
聽到微博上中國網民一片怒罵:「蹭吃喝!不要臉!丟人丟到國外去了!美國都被你們
這種人吃窮了!」我想,我幸運的,是生活在一個把窮人當人,而非當小偷的社會。

孩子入托的事情就更幸運了。我們一開始就如實向幼兒園的園長交代了家庭的經濟窘境
。她很同情,但表示無能為力。後來我們居然果決地入托,也許讓她有些吃驚,也許她
覺得我們認同她奉行的「多重智力」的教育理念,所以日後對我們特別關照。最終是她
幫助我們穿透複雜的政策和手續的迷宮,一手把第二年的助學金申請到,否則我們根本
搞不懂該怎麼辦,也不可能堅持下來。

沒有想到,這點事情說說,在網上居然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得罪了那麼多人,彷彿我
們搶了誰的錢似的。讓我吃驚的,倒不是網友們對美國的隔膜。美國本來就不容易了解
。我也不認為自己多麼了解美國。選擇講個人經歷,就是因為那至少是真實的。

美國是個地方權力很大的國家。各州的政策都有相當大的區別,很少歐洲那種整齊劃一
的福利制度。在我看來,這是美國的弱點。比如那種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的免費幼兒園
,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而這種公共設施,恰恰是國民素質的基礎。這些,我在《市場
到哪裡投胎》中有詳細論述,自不必多言。讓我吃驚的,是網民回應中對福利的痛恨。
似乎我們這些吃過福利(嚴格地說是女兒吃過福利)的都是「蛀蟲」,只會「蹭吃喝」
,而且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最後的結論,就是「福利養懶人」,「懶人」會把整個社
會吃窮,把整個國家搞垮。

有一次我對一個憤憤然的網友說:我即使真「蹭吃喝」,也是蹭美國的吃喝,沒有傷害
中國利益。你們跟著跳什麼?再看看美國:那些幫助我們搞到各種福利、助學金、獎學
金的人,總是對我們說:「你們走到這裡,是了不起的成就。我想象不出自己能夠這麼
在異國他鄉闖蕩。感謝你們對我們社會的貢獻!」

我之所以「自曝」這種「蹭吃喝」的故事,就是希望挑戰中國對於福利的傳統觀念。目
前中美都在討論福利制度問題,左右派論辯激烈。「窮到哪裡都丟人」,依然在中國很
有市場。歐洲則基本接受了福利制度。在我看來,歐洲文明在這方面明顯高出一籌。

我研讀過一些歐洲的福利制度史。歐洲人一開始對福利的看法和中國人很類似,覺得福
利養懶人,吃福利的都是蹭吃喝的劣等人。比如英國早就有《貧困法》,旨在救濟窮人
,但又要時時杜絕養懶人,要求接受救濟的窮人必須在貧民工廠(Poor House)幹活,
工作條件比普通工廠惡劣得多、獲得的薪酬也低得多。目的就是刺激這些窮人走出去自
食其力。一位英國教授回憶,他小時候家邊有個貧民工廠,有些老人談之色變、甚至不
要走近那裡,看到那房子就魂不附體。他們寧願餓死也不願意進去。中國前一段有廉租
房不能修私人廁所的討論,立意和這種貧民工廠非常接近,就是覺得窮人是劣等人,需
要這種嚴酷的管理,否則他們就被養懶了。

後來歐洲人怎麼變了?一大因素,就是城市化和工業化使勞動人口特別是中產階級高度
集中。經濟危機一來,許多被大家公認的克勤克儉的「體面」家庭也流離失所。而且這
種事情誰都可能輪到。這樣全社會就開始反省:貧困是一種不幸,需要幫助;貧困本身
並非罪孽。後來全民式的福利在歐洲展開,和這些經驗關係很大。

我現身說法,有著同樣的意圖。如果說「福利養懶人」,吃福利的人都是「蛀蟲」的話
,那麼就看看我這個被養出來的「懶人」好了。我們夫妻二人,在國內大學讀的是北大
和復旦,高考時都是所在地區(北京和浙江)的前幾名。博士也讀的是世界最好的學校
。「懶人」能這樣嗎?

記得在耶魯頭幾年,每年僅聖誕節和感恩節晚上去導師家吃飯,幾乎沒有一個假期。離
紐約那麼近,除了一次到日文書店買書,幾年都沒有去過。教室—圖書館—健身房—家
,這種四點一線的生活,多少年如一日。我從本世紀初「蹭吃喝」開始至今,出版了大
約二十本書,在幾個報紙開專欄,屬於撰稿量最大的專欄作家之一;我在美國大學有全
職工作,同時還開辦「薛涌留學預備課程」,為一批中國學生進行留美的學業準備;除
了這些,我還進行高強度的體育訓練,每周跑上百公里,五十三歲能用一個半小時完成
半馬。我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成就。但是,同時干這麼多事情,面對這樣的工作量,不
用說中年人,有幾個年輕人能夠承擔得下來?

我可以不客氣地挑戰:大多數對我進行漫罵的網民,折騰一輩子也幹不成我上述已經成
就的諸多事情中的任何一件。如果我這樣的人是懶人的話,世界有誰是不懶的?如果這
樣一個人在生活的某一階段也需要社會幫助的話,社會有什麼理由對那麼接受福利的人
側目而視?

類似的故事,在美國也讀過不少。很多拿過福利,後來成功的人,出來現身說法:多虧
那點福利,否則我走不到這裡。如今成功了,則可以加倍回報社會。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有些網友大罵:美國都是被你們這樣的人吃垮了。其實,經濟學家早就算出來:如果
美國人都達到我們這樣的收入水平,如果美國孩子的成績哪怕達到比我們女兒低20%的
水平,美國現在面臨的財政、社會等諸多痼疾就會自動消失。像我們這樣被福利養出來
的「懶人」,到哪裡都是貢獻於社會的人。我們當然有責任力挺基本的社會福利。

中國近三十年經濟崛起,成就舉世矚目。但是,西方哪怕是最強調市場的輿論,如《金
融時報》、《經濟學人》這類倡揚自由市場的媒體,也反覆指出中國的「社會投資」不
足。所謂「社會投資」,其實主要是教育和福利等公共投資。孩子就醫就是一例。給孩
子免費醫療怎麼會養懶人呢?

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社會。如今的青年、中年人,最終都將面臨著養老危機。現在的孩
子,就是未來養活自己的人。以中國的國情,每個孩子都是寶,其身上的附加值不是一
般地高。孩子有病得不到醫治,導致病殘甚至死亡,豈不加重中國的養老危機?豈不摧
毀了中國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看看當今的世道:那些拿著父母的錢留學,英語也學不會,一事無成、動不動就度假購
物的後生,反而來教訓我們這些艱苦奮鬥出來的人不要蹭吃喝了。一個完全沒有福利的
社會,最終就是這樣的人當道。而一個有良好福利的社會,則會扶助那些肯奮鬥的人,
最終更可能是我們這樣的人當道。

放眼世界,最有效率、最富有、最和諧、最幸福的社會,還是福利國家式的社會。建設
這樣的社會,不僅僅需要制度。任何制度要有效運行,都需要社會的支持。福利社會背
后,是一種普遍的道德情操、一種對弱者的同情、一直同甘共苦的紐帶。沒有這些,社
會就會越來越刻薄、越來越殘忍,最終走上自戕的道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92

帖子

22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6
4
Reader001 發表於 2014-8-24 10:47 | 只看該作者
Ke chi!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254

帖子

612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126
5
一杯星巴克 發表於 2014-8-24 13:44 | 只看該作者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8-23 00:19
在孩子入托這個問題上,更顯示出美國福利制度的缺失。在北歐,孩子一出生,甚至還
沒有出生,父母就帶薪休 ...


    我是親屬移民的, 我看了樓主文章, 才對留學生的在美 「奮鬥」 情形有些了解。 基本上,「移民路」都很艱辛, 但提供的奮鬥機會基本上是公平的, 只要不是 「好逸惡勞」, 會有奮鬥成果。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550

帖子

682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821
6
nierdaye 發表於 2014-8-24 19:15 | 只看該作者
一杯星巴克 發表於 2014-8-24 15:44
我是親屬移民的, 我看了樓主文章, 才對留學生的在美 「奮鬥」 情形有些了解。 基本上,「移民路」 ...

大多數的移民的路,生活的路途並不一帆風順,

沒有權利的制衡、約束的制度,就是培魔鬼和災難的培養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0

帖子

60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8
7
倍可親親 發表於 2014-8-25 13:00 | 只看該作者
留學生能享受福利嗎?
那那麼多到美國的窮留學生都能接受福利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2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8
ARE 發表於 2014-8-25 22:29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福利,是美國人的福利。美國的福利已經是比較理性的了,對比人性,它顯得太善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254

帖子

612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126
9
一杯星巴克 發表於 2014-8-26 08:16 | 只看該作者
倍可親親 發表於 2014-8-25 13:00
留學生能享受福利嗎?
那那麼多到美國的窮留學生都能接受福利嗎?


      美國公民和移民享受到的福利是有不同的, 收入的高低也會有不同的福利。 我不是很清楚留學生會有什麼福利享受, 但要是有困難的話, 可以去一些大一點的教堂; 或是一些慈善機構; 一些中國僑民的鄉友公所、中華會館; 還有中國領事館 .... 去尋求幫助, 就算他們不能提供實際幫助, 也可以提供一些到那裡才可以得到幫助的資訊, 就像樓主的學校、女兒的幼兒園,都有可能指點一些不是很多人知道的途徑,去得到幫助。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經理就經常講他當留學生時, 遲收到香港家人的生活費, 就到教堂踭飯吃, 到慈善機構拿米和罐頭; 教堂也介紹他去當家教、或是Babysitter、鏟草工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