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前教育最禁忌的三個「過度式」

[複製鏈接]

188

主題

199

帖子

11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隨風的雨 發表於 2014-8-25 1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主要表現為長輩們對孩子的物質嬌寵和情感嬌寵。從孩子的嬰兒期開始,長輩們在物質、金錢上極其慷慨大方,竭盡所能地給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質條件。孩子稍大一點后,基本上是要什麼給什麼——只要孩提出要求,就給予滿足。
      在情感上,除從小就過多地親吻撫抱,過分地親昵呼喚外,還生怕孩子不高興,往往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日漸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 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學會以哭鬧、不吃飯等非理性方式來要挾父母、祖輩,最終變成我行我素、隨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態的「小公主 」、「小皇帝」。
     2、過度保護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一個人睡,與寶貝從小就同房、同床睡覺,有的在孩子長到好幾歲甚至十多歲乃至更大,還是如此。此外,他們對孩子的食物、飲 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還要求徹底無菌消毒。孩子稍有不適,動輒小病大治,無病猛補,往往造成營養過剩,致使肥胖兒 童比例上升。有的家長甚至把傢具的邊邊角角統統用海綿包起來,以免孩子磕傷碰傷;天氣稍冷,便把孩子從頭到腳密密實實地包裹起來;孩子大了,還常常摟著、 摸著、陪著、跟著、照著、護著,如此等等。總之,就是一百個不放心。
      以上這些不當做法,肯定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適應能力。孩子越不適應,家長越去過度保護,這樣長期惡性循環,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堅忍性、 耐苦性和艱難意識。等孩子稍大后,毛病比較明顯了,做家長的還時不時地指責道:「你看看你,這麼大了,還這樣嬌氣,還是不懂事,還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給 急死了!」然後,還要去儘力而為地過度保護孩子。
     3、過度期望
      千百年的科學文化不但使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瀰漫神州,一心期望後代「光宗耀祖」、「給大人爭氣」的傳統觀念亦是普遍存在。因此,芸 芸眾家長們在對孩子過分溺愛關懷的同時,又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許,一心望其成「龍」成「鳳」。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資本,在孩子的學習上高標準、嚴要 求。長輩們的這種心態寫滿臉上,時時明白地表露在語言和行動上,很容易使孩子覺得是在為父母而學,不是為自己學,因而漸漸失去學習的原動力。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父母求勝心理也越來越強,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你長大了,該懂事了,應該更努力、更自覺地學習了。而且越接近中考、高考, 父母心情越急迫,對孩子的要求越高。這種極高期望的壓力與早期過分的關愛保護形成強烈的矛盾反差,令已經「驕嬌」二氣十足的孩子很難承受。那從小就逐步定 型的物質化、金錢化的親子關係,又難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親情之愛,這樣就極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長輩的尊重與情感。家長越焦慮,孩子越反感, 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諧的家庭關係,致使親子之間難以溝通,這又反過來對孩子的成長更加不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