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耄耋之年的王蒙為何愈發不受人尊敬,又一個郭沫若?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24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4年出生的王蒙今年整80歲,正值所謂耄耋之年。

  一般而言,耄耋者,不用你自己說什麼、做什麼,光憑一大把鬍鬚、一大把年紀,人們自然會投來尊崇的目光。德高望重,其實更多是「年高望眾」的意思。

  經歷坎坷、著述頗豐、曾經引領一代文學潮流、並曾站在時代潮頭的王蒙,卻反向行之——近些年,對其不以為然者有之,對其煩厭討嫌者有之,甚至公開稱其「晚節不保」「為老不尊」者,亦大有人在。這一切,皆源於王蒙自己一次次引發社會與公共嘩然的言行。

  近期周嘯天獲得魯迅文學獎,對周嘯天讚賞有加的王蒙,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王蒙與在家中設立「王蒙圖書專區」的周嘯天的「互動」

  「洗腳詩人」周嘯天獲得魯迅文學獎引發的軒然大波,至今了猶未了。在一片憤怒、譴責、揶揄、戲仿的網路狂歡中,魯迅文學獎的客觀性、公正性、嚴肅性、權威性被解構殆盡。而,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人們發現,周嘯天獲獎的背後,或多或少地浮動著王蒙的身影。

  幾乎在周嘯天獲獎的同時,媒體便披露了王蒙與周嘯天詩歌的瓜葛及兩人的惺惺相惜——周嘯天自謂寫詩始於2002年,第一首詩便是《洗腳歌》。後來,此詩受到王蒙的激贊,稱「能以時下足浴——腳按摩為題材入詩,已屬絕倫。此亦大俗若雅,大雅若俗,腐朽神奇」「誰也沒有想到足底按摩也能入詩,而且寫得如此古雅親和」。王評周另外的詩,「亦屬絕唱」。

  王蒙公開發表的《讀來甚覺暢快》一文,這樣讚賞周嘯天:「拜讀之後更覺琳琅滿目,活潑,生機,古雅,趣味,耳目一新,嘆贊有加,喜傳統體例詩詞有了新的突破矣」。

  據四川媒體報道,在獲得王蒙盛讚的周嘯天的書房中,辟有一塊「王蒙圖書專區」。據說,2002年,周嘯天初識王蒙,當時便寫了一首《聽王蒙講座感賦》,連同另外幾首詩,興沖沖地寄給了王蒙。2005年,周出版舊體詩集《欣托居歌詩》后,也給王蒙寄送。后王蒙說:「我為他的詩寫了評論,他和我與讀者都挺高興。」

  王蒙的這句話當有謬,「他和我」高興是真,憑什麼說讀者也「高興」?

  估計周嘯天書房中,「王蒙圖書專區」 的事情,王蒙是知曉的,不然,周嘯天設立這個「專區」就失去了意義;周嘯天的歌詠張國榮、李宇春的詩歌以及詩句「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羅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蘇玩博戲」,王蒙也應該是認同的,不然,就不會有詩評中的「亦屬絕唱」。

  問題是,王蒙的評價,到底是出於對周嘯天詩歌的評論,還是出於對諸如周嘯天書房中設立「王蒙圖書專區」的感激抑或背後什麼深刻「互動」的回報?

  獲得魯迅文學獎后豪情萬丈、信心爆棚、動輒就要與唐宋詩人比況的周嘯天詩人,此刻大概還處於激動癲狂之中,當說的不當說的已經分不太清了——近日他似乎是葫蘆掩口對記者耳語:「我跟他(王蒙)交往的故事有很多」。

  二,信手拈來與隨口胡謅有沒有區分

  近些年,諸如上述評論周嘯天詩歌這樣的不負責任的溢美以及隨口就謅,王蒙已然是家常便飯了——前不久的7月11日,王蒙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文章《說說我們的精神資源》一文言,「現在有一個若明若暗的潮流,就是言必稱『民國』,好像民國時期好得不得了。我是民國時期出生在北平的。1937年的時候還曾是汪偽地區,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上面加一個小黃條,叫『和平反共救國』……」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汪偽政府成立於1940年。姑且不論王蒙立論如何,單就此而言,至少說明其行文不夠嚴謹。

  去年11月,王蒙發表在網路媒體上的文章《網路帶來白痴和低智商時代》,同樣令輿論大嘩。

  王蒙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當人們只會用耳朵、眼球、舌頭、鼻孔、皮肉來接收信息的時候,很可能「意味著頭腦的萎縮與靈魂的乾癟,意味著白痴時代、低智商時代緩緩逼近。」王蒙稱,「網上的輿論」「粗糙、盲目、煽情,乃至流氓性、破壞性」。

  迄今為止,網路對於人類社會的深刻改變足以令世界驚嘆,網路對於人類社會更加革命性的改變,已然露出了一抹曙光——我們甚至無從、不敢預期這樣的改變究竟會有多大。遺憾的是,在王蒙這裡,網路不過是在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判斷里打轉轉的陀螺,不過就是不搭界的對於人類社會「頭腦的萎縮與靈魂的乾癟」的陰鷙的詛咒。恕我直言,這似乎可以作為「無知者無畏」之一註解。

  若把目光前移至2009年底,王蒙在法蘭克福書展演講中所言「中國文學處在它最好的時候」,更是曾引發激烈的反彈。王蒙「最好」論的理由是:中國現在有上百種文學刊物,諸多作家在從事純文學創作,全國每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有上千部之多,中國可算是全世界的文學大國。

  有評論指,現在恰恰是中國文學最差的時期;還有評論言,王蒙其實是落了個字,應為「中國文學處在最好蒙的時期」。

  這件事情引起的沸沸揚揚的論爭,已經過去了好幾年,而今再翻檢已然意義不大。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與王蒙論說「中國文學處在它最好的時候」幾乎同時,一位域外論者對中國文學的看法,頗值得咀嚼——日本翻譯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者谷川毅認為:「客觀地說,能夠進入日本文學評論界視野的中國作家非常有限。真正被日本文學界關注的只有三位,莫言、閻連科和殘雪。」「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部分作家不具有開放感,他們是封閉的,而不是向世界打開的……一些作家發現不到內心深處的東西,特別是年輕作家」。

  的確,文學刊物再多、作家作品再多,若缺乏靈魂、缺乏內心、缺乏精神的力量,則不過也就是生產、炮製出大批的假冒偽劣產品以及有害無益的精神垃圾而已。

  三,獎掖後輩能否作為夾帶私貨搭流行順風車的借口

  如果說早在2007年,王蒙力薦大肆抄襲的郭敬明進入中國作協即引來人們的大惑不解,被質疑是「晚節不保」,這裡面還有人們對於王蒙的惋惜以及殘存的信任的話,其後王蒙的越走越遠、越來越不靠譜,則足以說明王蒙的「聰明」與公眾的單純、善良。回過頭來看王蒙當年的力薦,你或許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

  2007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孫德全透露,經著名作家王蒙、文學評論家陳曉明鄭重推薦,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審議后,最終批准青年作家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王蒙說,他曾認真看過郭敬明的書,感覺主要適合年輕人閱讀。針對郭敬明的「抄襲」,王蒙認為,他推薦的不是先進人物,「大家別把推薦進作協看得多重,你從事寫作這個行業,只要勤奮創作,夠條件就可以入作協了」。

  對於作家來說,還有什麼比抄襲更證明自身道德敗壞、不可救藥的呢?還有什麼比抄襲更能證明這樣的作家是冒牌貨、騙子的呢?可惜,人們對於冒牌貨、騙子的憤怒,抵擋不住權力以及權力背後的力量,郭敬明最終如願以償,牽手王蒙老少配。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指出的是,王蒙對於郭敬明的抄襲偷換概念、避重就輕,實有糊弄社會、麻痹公眾之嫌,亦難掩其假公濟私、以權謀私。

  此後,在公眾場合,王蒙對郭敬明多次百般辯護、大力吹捧。對於郭敬明的《小時代》,王蒙告誡人們要「包容」「我認為金庸寫的武俠小說是一個高峰,幾十年內、百十年內未必有人寫武俠小說能寫得過金庸的,我就是這種看法,對《小時代》我也是這種看法」。

  對於郭敬明小說中的那些驢唇不對馬嘴的病句,王蒙捧之以「陌生化的語言」;對於郭敬明惡習不改的擺闊炫富,王蒙捧之以「生活的興趣」。

  王蒙如此不顧社會與公眾的強烈反應,肉麻地吹捧郭敬明,難道是其老眼昏花、認知出現了問題?非也!無利不起早。王蒙看重郭敬明的,其實不脫一個「利」字!他欣喜的,是郭敬明巨大的市場能量。

  拉郭敬明入會及對其吹捧,其實不過是王蒙對郭敬明的投資與鋪墊——王蒙出版有關莊子的新書,就到了收穫郭敬明的時刻。

  郭敬明不含糊,投桃報李,欣然為王蒙的新書站台促銷,且還是無償出台。小郭戰旗一揮,一眾粉絲們紛紛出動,王蒙的新書立馬身價倍增。郭敬明對王蒙的溫柔「撫摸」,更是令人不忍正視:「很平凡的一件事情,從王老師的筆下寫出來會有一個道理,很容易看進去」。

  如果不是「跨界」太大,估計王蒙也會動用其擁有的資源、力量,把當紅的小瀋陽捧入中國作家協會的。王蒙在某電視節目中的表白,已然透露出了這樣的信息—— 「莊子說人生什麼是至樂,有錢至樂么?很多人賺了很多錢根本來不及花就死了,這就是小瀋陽的話呀。小瀋陽讀過沒讀過莊子我不知道,但是小瀋陽也是咱們中華文化的接受者之一,你要是不研究莊子,就根本發現不了這一點」。

  我沒讀過王蒙的莊子研究書籍,不過,我知道莊子一生安貧樂道,主張超越任何功利去追求、實現精神世界的自由與內心的逍遙。單就這點來說,與極端功利、世俗、油滑乃至市儈,卻動輒要以「大俗大雅」來為自己打馬虎眼、貼金的王蒙其人及其人生哲學,就差了豈止十萬八千里!

  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王蒙是怎麼煉成的

  有人認為,1949年以來的中國文壇,稱王蒙是第一聰明人絕不為過。我以為,王蒙未必稱得上是真聰明。單就其近年來一次次為了蠅頭小利而自抹大花臉、自黑自謗來看,其也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角色。

  反觀王蒙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王蒙,至少有三點要素值得玩味。

  其一,所有令人不解之言行舉止,皆難脫自私自利之嫌

  我們或許很難理解一個文化大家的自私自利。不過,看過王蒙提攜、獎掖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對其抄襲污點輕描淡寫,以及其後郭敬明赤裸裸的站台回報,你就不難發現,所謂文化大家的自私自利,較之市井平民百姓,有過之而無不及。甚或,市井平民百姓的自私自利,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聲名,也要面子上過得去。前者卻不管不顧、直奔主題。

  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王蒙以其個人影響力影響、左右了魯迅文學獎評委對周嘯天的投票,但是,周嘯天的投票不正常、王蒙傾向於投周嘯天的票,卻是明白無誤的事實。而周嘯天一不留神透露出的與王蒙互通款曲的過往,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正常的東西。

  我們不明白的是,王蒙對於周嘯天在自己家中設立「王蒙圖書專區」以及寫詩謳歌自己,有幾分是真誠、崇拜,有幾分是出於拉關係、跑獎、跑江湖的需要,難道就沒有起碼的分辯、反思嗎?

  其二,不斷的驚世之論,其實源於內心深處的自以為是

  僅以上面所列王蒙最近幾年屢屢引發爭議的高論而言,我們認為,王蒙的內心及其認知,與這個時代、與這個時代的內里以及這個時代的世道人心,無不有著深深的隔膜。

  遺憾的是,王蒙一點也不認為自己的落伍。

  他的起自上個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直至其後的精英意識、高貴意識、特權意識、牛皮意識,使他在心裡首肯自己所做的一切、做言說的一切。他的落伍以及被人奚落,被他一概認為乃天下皆醉唯我獨醒。甚或他夾帶私貨的自私自利之舉,亦被自己認為天經地義,社會和民眾必須接受。否則,很難解釋他再再的不自重之言行。

  其三,磨礪、苦難與知識、文化未必與心靈直接關聯

  生活對王蒙的磨礪以及王蒙所曾經遭受的苦難,在讀者眼中,歷歷在目,觸目驚心;王蒙在著述為文中,所透露出的知識素養、練達超拔以及智慧聰穎,亦一直留存讀者心中。

  只可惜,所有這些閃光的東西,在王蒙自己的心中,或許早已銹跡斑斑——他自己的人生記憶早已模糊,心痛早已忘卻,正直的因子早已變質;文化、文學、文章在他這裡,不過就是機械的、慣性的複製以及技術的、熟練的操作,不過就是吃吃喝喝、吹吹拍拍以及喝得醉醺醺的人情往來。

  從王蒙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年老的、精明的利己主義者,是如何利用自己慘淡經營了多年的文壇權力、話語權以及影響力,為自己最大化地謀取利益,讓名利久盛不衰的;一個最懂得名利場的遊戲規則、時常詼諧自稱「大俗大雅」實乃不雅真俗的所謂大作家,是如何實現自我人生利益最大化的;一個歷經坎坷、磨難卻愈發騎牆、油滑、世故的過氣的文學工作者,是如何利用文學這面誘惑力、迷惑性頗強的旗幟,即便落伍、即便早已為時代所拋棄,卻依然號令四方、霸持文壇壇主地位繼而合力使一個時代的文學、文化思潮如此這般的。

  年逾八旬依然賣點不斷,自己的小日子也越過越有滋味——現實生活中的王蒙或許是成功的,但是,公眾及輿論口碑中的王蒙,以及鐫刻在文學史、文化心靈史上的王蒙,卻未必算得上成功。我相信,王蒙未必不在意這一點。只不過是,心魔罩魂,冥頑難化。於是,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耄耋之年不再被人尊敬、且愈發不被人尊敬的王蒙。

  好在,王蒙若能反思、改過,還不是沒有時間。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5 0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