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玉浩:一個「菜鳥」記者的逆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8-24 0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號xjbcmyj】2014-08-23

編者按:

他大學一畢業,就開始做調查記者。

他曾是一位害怕採訪官員、甚至不敢去敲政府辦公室門的「菜鳥」。

面對採訪中的困難,他也曾經歷過非常大的煎熬與歷練。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菜鳥」記者,在安徽阜陽,卻採訪到了正在被紀委指定時間、指定地點交代問題的「雙指」書記張治安;採訪到了正在被舉報人告發,除了性別全部都是假的,造假騙官的石家莊原團市委幹部王亞麗;也採訪到了深陷輿論漩渦中的「下跪書記」,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

他,就是調查記者黃玉浩。

朋友們好!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新京報原調查記者黃玉浩如何「逆襲」,如何在採訪中「突破」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實際上所有的「突破」案例,作為一名調查記者,在我看來,只要在過程中,你的目光足夠的真誠,你的內心足夠堅定,你的立場足夠光明,我相信「如何走出黑暗」,只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這就是我在突破時,自己始終秉持的信念。

官 員,我始終認為是這個國家最難搞定的人、也是最聰明的人。他們是對潛規則和明規則最了解的人。這不是一種偏見,首先這群人掌握著一定的公權力,所以在很多 調查報道過程中,官員實際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平衡,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往往是最終的仲裁。在整個調查的邏輯鏈里,搞定了他們,基本上一篇調查報道就可 能完成了80%。

如何與這些官員打交道?我認為調查「突破」,實際上就是要找到核心信源,見到別人見不到的人,拿到別人拿不到的料,知道別人不想讓他人知道的事。然後讓人說出理智情況下永遠不可能說的話,建立一條別人未發現的實際邏輯鏈。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調查記者成功的「突破」。

那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攻心唯上。從我2007年正式入職新京報以來,基本做得都是貪官落馬,或者說關於政商勾結的調查報道。我的一位同事就曾問我:「玉浩, 你是怎麼讓這些人接受你的採訪,在我看來,這種時候還接受你採訪,都是一些很傻很天真的行為,除非是瘋了」,我說:「我覺得是這樣,首先一定讓對方知道接 受我的採訪你能得到什麼好處,拒絕我的採訪你會得到什麼壞處」。有個詞兒大家都知道,叫「無欲則剛」。坐在你面前的人,如果你讓他知道了你都掌握了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你才有可能掌握他在心理上的變化,所以不管他是想利用你作一個澄清,還是想騙你在媒體上為他做一個偉大光輝正面的形象。總之這都是他的欲 望,當然,沒有任何慾望的官員是很難搞定的。

獲得「突破」的先決條件

最 難採訪的對象,永遠是官員,在我們做了大量外圍調查之後,採訪到官員,則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不管是公檢法,還是代表黨委和政府發言的宣傳部門等類似機構。 如何找到這些人,我的經驗就是首先要找到這些人的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繫方式,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給這些人發簡訊、打電話。那怎麼找到電話號碼?可以有 以下這樣一些途徑或者說訣竅:

第 一,當地的訪民,尤其是那種長期上訪的老訪民,他們基本上就等同於當地的資深調查記者。他們手上時常會握有當地官場秘聞和政治格局的資料,這些訪民不僅有 當地市長、市委書記的固定電話,甚至包括一些「問題官員」的「小三」的家庭住址都清楚。所以與他們接觸,除了做外圍調查的資料積累,同時還能拿到大量重要 的聯繫方式。

第二,當地的律師。所有的律師都會與「公檢法」常打交道,所以他們也有很多資料和聯繫方式。

第三,當地的媒體同行,因為他們一般都會採訪過當地的一些官員和領導。包括「跑線」的記者,長期跟著當地各部門領導進行採訪,那麼他必然熟悉當地官員的一些言行,包括他們的一些事迹。

第 四,就是當地的退休官員,這個資源也很重要。通過退休官員我們還可能獲得一個「副成果」,就是對方的政敵如果恰好是你要報道的這位落馬官員,就一定會獲得 很多素材。你便可以根據素材進行深入調查。只要調查記者能保證自己的寫作是獨立、客觀、公平的,就不用擔心在採訪過程中別人對你施加影響。

找 到電話后,如何能聯繫上這些人答應接受採訪?我覺得在接觸這些人之前,還要做很多工作——基於外圍的調查,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說「安徽阜陽白宮」事件調 查。這一調查我總共花了22天的時間。為什麼會用這麼長的時間呢?在這期間,我接觸了大量的訪民、律師、退休官員等等。另外還通過網路不停地去搜集所需要 的一些資料,當然,互聯網提供的資料是泥沙俱下而且量級很大,因此很難在海量的信息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有價值的東西。但這部分工作卻非常有必要,因為通 過在外圍找到的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一些蛛絲馬跡結合起來加以印證。便會有助於調查鏈條指向的呈現,脈絡清晰以後,就是可以聯繫採訪對象的時候了。

可 能很多記者在採訪官員時,起初都會有心裡障礙,以前,我站到官員面前就會很緊張,後來我的領導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你不用緊張,因為你代表的是公眾, 是《新京報》,如果他心裡有鬼,該緊張的應該是他,而不是你。」如果你有了從外圍調查中獲得的大量信息,這種情形下,譬如對於落馬官員,在見到他之前,你 已掌握了令他很緊張的資料。該手心冒汗的,應該是坐在你對面的人。

注重外圍,攻心為上

我 想談的第一個案例可能不太知名,但它對我個人來說,卻是一次真正的歷練。這篇報道名為《山西臨汾公選煤炭局長背後》,背景是2007年12月山西洪洞縣發 生了一起礦難。有105人在這起事故中遇難,是當年臨汾市發生的連續三場礦難之一,當地主管煤炭的原臨汾市副市長苗元禮和分管煤炭的大大小小官員全部落 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給我一個什麼要求呢?讓我去採訪「整個煤炭系統官員落馬的過程」,而實際上在此之前,我一直在當地採訪動態,也就是說,當地的 官方是知道我的。那麼這時候再讓我去接觸官員,讓他們講整個煤炭系統究竟發生了什麼,難度可想而知,當地官員幾乎對「礦難」這兩個字都是「聞風喪膽」。

而 我最後的突破是:我採訪到了落馬副市長苗元禮的親侄女苗文娟,是一位在28歲時已經擁有兩個煤礦的億萬富翁,也是當地的人大代表。她對我說了她的叔叔是如 何勾結煤炭局的官員賺取每年幾百萬的「煤炭安全改造補貼」回扣,然後還經過他人向煤炭局下屬企業進行所謂的索賄。同時,我也採訪到了煤炭局僅剩下的一位臨 近退休的副局長,這位副局長給我講了整個煤炭局局長們之間經濟糾葛,以及他們跟市長之間如何先後落馬的邏輯鏈條,同時也驗證了之前的那位女煤老闆跟我所說 的一些細節。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 礦難調查的第十天,我攪盡腦汁寫了一篇稿子,發給報社,領導看完以後,就回了兩個字「重寫」,我問為什麼?領導說沒有採訪到核心的官方信源。當時我就崩潰 了,一般一篇深度調查報道的生產周期基本是一周,這已經是調查的第10天了,這個時候,領導說採訪不合格,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當天晚上, 我一夜沒睡。

第 二天,我在想怎麼解決這件事。最後我通過當地的一位同行,要來了苗元禮侄女的聯繫方式。這位同行說:「如果你能把苗文娟搞定,這次報道,你就成功了 60%」。但在此之前,也有很多記者找過她。但都是吃了閉門羹,她雖不是官員,但她和官員有著相同的特點,就是非常難採訪,那就看你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撬動 她的嘴了。

在 我給苗文娟打通電話時,她問我你是哪位?,我說我是苗市長的「朋友的朋友」,沒想到我跟苗文娟這麼一講,她就非常地感興趣。她說「那你是我叔叔的那個朋 友?」我一聽,立馬接過話頭,「電話里我不方便跟你講,那個朋友讓我們見個面,見面之後我可以告訴你,因為現在是特殊情況。」

后 來在賓館里,我們面對面坐下之後,她第一時間就問我:「那個朋友是誰?」我說:「他對於你叔叔來說很重要,但目前我沒方法把他的名字告訴你。但實際上,我 能告訴你的是我千里迢迢從北京過來是為了推動這個事情。如果你信任我,你能給我講出一些事情來嗎?」我這麼一說,苗文娟還是非常警惕。於是我又用了第二步 的攻心策略,就是利用她在她叔叔「雙規期間」的信息不對稱。我說:「我從其他渠道了解到一些信息,目前煤炭局的三位局長,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你叔叔身 上。另外,他們也說到了你叔叔跟你的煤礦之間也存在股權聯繫。現在組織上正考慮對他們進行調查」。這幾句話,基本上把苗文娟的心理防線擊垮了。她很緊張, 她內心中覺得,首先我也許可以成為她的「槍」,其次她覺得我了解關於煤炭系統官員落馬的整個利益格局。她也希望從我這裡知道一些消息。第三,她被我「詐」 中了,她跟她的叔叔之間是有利益勾結的。

在 這種情況下,她便開口了,她說我叔叔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問題只在於苗元禮跟煤炭局三位副局長之間一直通過煤炭局做批文(關於國有煤礦的技術改造進行批 示),每年有幾百萬的費用,這是其一;其二,苗元禮通過關係,向煤炭局下屬一家企業借了三百萬,這三百萬一直就沒還。苗文娟認為,就是這些事情才導致了她 叔叔被抓並落馬。在此之後,我又「突破」了煤炭局臨近退休的老局長,通過他,對這些細節也進行了印證。



所以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要摸透受訪人的心理,並想方設法獲得其信任,然後再突破他們的心理防線。另外,在採訪時,一定要記得留下採訪證據。

如果能做到,你就很牛

第 二個案例是「安徽阜陽白宮書記」, 就是把政府大樓建的跟美國白宮一樣的原阜陽市委書記張治安。這一次,我用了更長的時間,22天。在採訪到張治安之前,在第21天時,我跟領導說可以完工 了,領導說:「還不行,你要採訪到張治安」.啊?!採訪到張治安?我當時就跟領導說:「如果張治安接受這種採訪,那他一定是個二貨!」領導說:「如果你能 做到,你就很牛。」但最終的事實是,我的確完成了這一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 我採訪他的前一天晚上,他派他的一個姓張的秘書來試探我掌握了哪些材料,要找我喝酒,一人一瓶差不多一斤裝的白酒。其實我平時是喝不了那麼多酒的,當我拿 起酒瓶時,我跟他講:「張主任,去年一年,你的壓力一定特別巨大」。他說:「你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說:「因為去年一年,媒體都在爆料阜陽的『白宮』,但 張書記一直都沒有出來接受採訪,那麼所有的問題和壓力,都壓在你這位政府辦公室主任身上,所以我覺得你的壓力一定很大」。說完這話,他熱淚盈眶:「我敬你 一杯酒。按照我們阜陽的規矩,一瓶白酒我們三口喝掉行嗎?」我說:「我老家那個地方的規矩是兩口喝掉」。

我 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個更不要命的倡議呢?因為這就像踢足球一樣,你如果按照別人的節奏,那你必然得輸,如果這瓶酒必須得喝,我寧願兩口喝完。因為按兩口 喝,我有準備,而按三口喝,則他有準備。所以我拿起一瓶白酒,兩口就給喝完了,而他喝完就出去吐了。回來以後拍著胸脯說:「我肯定安排張書記接受你的采 訪」。然後我就採訪到了張治安。



欲擒故縱,留存證據

而在採訪過程中,在面對每一個官員時,或者在獲得重要的材料時,一定要壓抑住你的興奮,一定要讓對方覺得你特別的不感興趣。讓他以為你覺得「這是一個特別爛的選題,即使領導讓你做這個選題,你都不想做」。

第三個案例,我講一下「山東新泰上訪者被送精神病院」,這一調查報道,後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為當時中央的多位領導都做了批示。採訪中,我見到了所謂「最牛的人」,也採到了「最牛的原料」,最重要的是這篇稿子也順利見報了。然而這一次報道,卻險些演變成最大的災難。

其 實在採訪當地的宣傳部長之前,我已經在當地呆了7天,並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但在當地賓館住宿時,我用自己的身份證只登記了一天。這是故意造成一個假象,讓 他們誤以為我只來了一天,時間很短,我還沒有拿到太多材料。所以見到這位宣傳部長時,我是這麼說的:「我是山東大學畢業的,所以對山東特別有感情,一直特 別反對媒體對山東的負面報道。我現在正在度假,馬上要結束了,領導給我發來一份資料。資料上反映的是『新泰十幾位農民上訪,被強送到精神病醫院』。我一看 材料,覺得這怎麼可能呢?經過我一天在下面的走訪,我更覺得這不可能是真的,所以就不多逗留了,我現在回北京,還有急事」。聽完之後,他來了句:「那好, 先把你送走吧」。我說「還不行,我們《新京報》有個規矩,就是不管哪一個記者接到材料,不管報與不報,我們都要了解一下事情的每一環節是什麼情況。所以為 了我能早點走,您來簡單談一談,我也好早點交差了事」。

說 這些話的時候,我的雙眼裡充滿了真誠,所以最終,宣傳部的官員安排我見了當地司法局、公安局、信訪局的領導,以及政法委書記和主管信訪的副市長。一天時間 內完成了這些採訪。而我恰恰也需要這樣的一個環節。所以完成以後,我非常地興奮,深知這篇稿子刊發以後,一定是引爆輿論的重磅新聞。

然 而在當地官員反應過來之後,就專門趕到北京,來到報社請求我不要發稿,還給我送了一個裝有一萬元錢的大信封,我當時就斷然拒絕,隨後他們又從包里掏出六條 中華煙,我說:「要是這樣,以後就會有人說我這篇報道之後,收了你們的東西,所以我不能拿」。他說:「如果不收的話,我們肯定不走。」見到這種情況,我便 請示了領導,報社領導說可以先讓他們把這些煙暫時留下。

2008年12月8日,《新京報》如期發表了這篇稿件,並且就在發稿的前一天,報社分三次(郵寄香煙每次限寄兩條)還回新泰市委宣傳部。



(編者註:在這篇報道刊發之後,當地官方迅速成立了調查組,並在次日發表消息:「被報道的孫法武、時亨生、徐學玲、李平榮、李元亮五人、經過逐一核實,均為省級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機構鑒定的精神病患者」,並且,當地政府還向中央有關部門投訴《新京報》「報道失實」。

黃 玉浩也從其中一位被送精神病院的上訪者孫法武處了解到,新泰有關部門涉嫌採用不正當手段,逼迫上訪人作偽證,當地的煤礦礦長跟他說,只要他與家人承認,從 沒有接受過新京報記者的採訪,沒見過記者,並承認患有精神病,便可以在煤礦上個他的子女安排工作。不過,他回復給黃玉浩這樣一句話:「我不可能做沒有良心 的事。」

這 次採訪,黃玉浩保存了長達18個小時的採訪錄音資料,證據十分充分。所以後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成立的調查組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這次報道,稿件基本內 容上是準確的,記者採訪過程沒有非法行為,採訪合法。——詳見《新號外》叢書之《影響中國》中《上訪者的「精神病院」:相信事實的力量》一文的記述。)

其實通過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發現,調查記者的使命,就是不斷地歷盡千辛萬苦,拿到你想要的料,並全力保護它,並讓它順利見報。所謂「突破」,我覺得貴在堅持,還有足夠的智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