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預測2880 年巨型小行星撞擊地球 人類大滅絕(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8-19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8月19日 08:17

  來源: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9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科學家們表示地球或將在2880年3月16日毀滅,當一顆在太空疾馳的小行星將撞擊地球時。研究這顆小行星的美國田納西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天體旋轉速率如此之快以至於它本應分裂,然而,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它仍保持完整並仍疾馳在前往地球的軌道上。科學家們相信這是一種名為范德瓦耳斯力(van der Waals)的內聚力所致,雖然這被認為是一項重大突破,但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如何阻止小行星的撞擊。

  

  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如何阻止小行星的撞擊

  之前的研究顯示小行星是由引力和摩擦力維繫在一起的一堆碎石。然而,田納西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名為1950DA的小行星旋轉速度非常快應該能夠抵抗范德瓦耳斯力,這個直徑為1000米的天體旋轉周期只有2小時6分鐘。以這樣的速率小行星應該分解並最終解體,但目前為止它似乎絲毫沒有分裂的跡象。

  

  目前為止它似乎絲毫沒有分裂的跡象

  博士后研究員本·洛茲蒂斯(Ben Rozitis)、博士候選人艾瑞克·麥克倫南(Eric MacLennan)和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副教授約書亞·埃米利(Joshua Emery)想要查明阻止該天體分裂的幕後操手。通過計算1950DA的溫度和密度,研究小組檢測到阻止它分裂的內聚力。「我們發現1950DA旋轉速率高於它的密度所決定的分解極限。」 洛茲蒂斯說道。

  「因此如果引力導致這些碎石聚集在一起,正如我們一般假設的,那麼它們應該會分崩離析。因此一定是粒子間內聚力維繫著這些碎石。」事實上,1950DA的高速旋轉率會導致小行星赤道地區經歷負重力。如果一名宇航員試圖站在這顆行星表面,那麼他將被噴入太空。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科魯茲分校的科學家們研發的小行星撞擊引發海嘯的電腦模擬顯示高達400英尺的波浪將席捲大西洋海岸。

  科學家們預測了小型小行星應該存在內聚力,然而目前尚未觀察到任何確定性的證據。這項發表在期刊《自然》上的文章對於防護地球不受到劇烈小行星撞擊具有潛在的啟示意義。「既2013年2月俄國車裡雅賓斯克發生小行星撞擊,科學家們對查明如何處理小行星撞擊產生的潛在災害又重新燃起興趣。」 洛茲蒂斯教授這樣說道。

  「理解究竟是什麼導致小行星聚集在一起可以幫助制訂防護未來小行星撞擊的策略。」這項研究揭示了某些方法,例如發送巨大物體與小行星撞擊,可能會導致情況惡化。例如,這種方法可能阻擋導致小行星聚集的力,從而導致小行星分裂成大量更小、具有威脅性的小行星,而這些小行星或可能處於撞擊地球的軌道上。

  這或許就是小行星P/2013 R3的情況,2013年和201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顆小行星什麼都沒發生,這或許是因為它與一顆流星發生了撞擊。「考慮到維繫這個小行星聚集的力是如此稀薄,因此較小的推動力就可能導致它的完全分裂瓦解。」 洛茲蒂斯教授這樣解釋道。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8-19 23:07 | 只看該作者
這顆小行星以相對地球15千米每秒的速度疾馳。由於近距離地球的搖晃,它或可能以38000英里每小時(17千米每秒)的速度墜入大西洋。據估計,如果1950DA與地球撞擊,它產生的後果相當於448億噸TNT的爆炸。雖然這樣撞擊的概率只有0.3%,但它比所有其它小行星撞擊的概率要高50%。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這樣大小甚至更大的小行星一直周期性的撞擊地球。例如6500萬年前發生所謂的K/T天體撞擊,它導致恐龍時代的終結。小行星1950DA發現於1950年2月23日,它被科學家們觀察了17天後從視線消失長達半個世紀。隨後,2000年12月31日發現的一個天體被證實是長久消失的1950DA。據稱在2880年3月16日1950DA或可能處於撞擊地球的軌道,這一碰撞目前無法完全排除。

  圖6近地天體照相機(NEOCam)項目旨在尋找潛在有危險的小行星,這一項目將利用名為NEOCam晶元的新感測器,它比前幾代的紅外感測器具有更高像素和敏感性。

  然而,科學家們表示無需擔心。如果最終決定1950DA的軌道的確需要偏移,那麼幾百年的警告時間對於提出一個類似用白堊岩、木炭或者白玻璃珠拂去小行星表面灰塵一樣簡單的方法應該綽綽有餘。這一方法將改變小行星的反射率,從而使得太陽光推動小行星脫離既定軌道。

  目前美國宇航局正在追蹤1400顆目前鑒別到的潛在危險小行星並預測它們未來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和撞擊可能性。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正在研發或可能改善小行星追蹤能力的紅外探測器,後者綽號為近地天體照相機(NEOCam)感測器。一旦發射升空,這個基於太空的望遠鏡將位於相當於地球月球距離4倍的位置。利用這樣高的棲位,NEOCam可以在沒有例如雲量和日光等障礙物的影響,觀察近地天體的來去,包括PHAs。(編譯/嚴炎劉星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