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姚樹潔:與百萬家產農民談心說地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8月13日,在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羅鎮三合村,我本來是想看看早晨山區和茶園的美景,沒想到在茶場的門口與農場主胡國禮先生進行了一段有趣的交談。這位老農民72歲,精神抖擻,看上去比他的年齡年輕許多。我並沒有說我是什麼人,他也沒有問我的來歷,大約只知道我是來看茶園的遊客。可是,他的發展經歷,卻是了解陝南農村發展的大好題材。因為,這是一位通過自己努力,把自己變成百萬富翁,也把五個孩子變成百萬富翁的成功範例。

  農村之困

  在英國研究中國問題,一沒有直接深入基層,二沒有時間獲取第一手資料。所以,一般的研究只好用「大數據」,「大模型」,做出一般性的結論。當然,宏觀研究對把握髮展大方向是必要的,也是有價值的。

  不過,我很想到最基層去了解真實的生活和發展情況,只不過每次回國的時間都非常短,而且,跑的地方特別多,有點走馬觀花的味道,也很難對基層有深刻的理解。

  我對中國社會的了解,一方面是通過家鄉的變化,一方面就是通過與不同人群的聊天和不斷的在各個地方轉悠。

  然而,深入基層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廣東、北京、上海以及其它比較發達的地方,極少有時間深入到落後地區。這10來年多次到西安,每次來去匆匆,最多也就是在下面轉悠個半天、一天的,儘管了解一些皮毛,但是,還沒有深刻的感覺到讓我能夠震撼的地方。

  這就是研究人員的糾結。有一次和北京中科院的張林秀教授講陝西的一些貧困情況,她跟我說,我還真的沒有看到窮的。

  是啊,張教授她們能夠長期奔襲在落後農村的第一線,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我甚至沒有太多的時間研究農業經濟,儘管我2005年給溫家寶總理大膽的提出一些支持農村發展的建議,而且,現在看來,溫家寶所制定的一些政策,著實讓農民得到了好處。例如,養老金、醫療保險、免除農業稅,這些都是對農民有長效好處的。就連我80多歲的老媽,她每次跟我談及村裡人誰生病時,總提到政府給農民的好處,是她從來沒有想過的。

  東部農村發展還不平衡,但是,那裡的情況比西部好多了。中國發展的成效,最終要看西部農村。那裡好了,全國就好了。

  西鄉縣

  我8月12日晚上與西鄉縣農業銀行行長魏華座談時,順便了解一下當地的社會經濟情況。西鄉縣是漢中市屬下的一個縣,人口43萬,長期外出打工的人口超過10萬,大多數人沒有攜帶家小外出,留守在本地的人口,80%從事農業,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去年全縣GDP大約53億人民幣,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

  聽說,有的縣政府因為爭取到了「貧困縣」的銜頭而無比高興,有的還放鞭炮慶祝。有些人調侃這些縣的領導沒有骨氣,可是,我卻不這樣認為。俗話說人窮志短,要不是縣的財政太可憐,你說,有哪位縣長願意厚著臉皮到處說「我們是全國的貧困縣」?

  不過,貧困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這裡的發展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呢?我們如何看待西部地區貧困縣的發展?

  這些不僅是政府關心的問題,也是學者應該關心的問題。我經常把這個問題裝在腦子裡,文章也發表了一些,就是希望看到奇迹的發生。

  羅鎮三合村

  8月12日晚,我們下榻在金元酒店。朋友特殊照顧了我,安排我住了套間。客廳裡面有棋牌卓,裡外都有電視。房間里搞了個SPA。這些對當地人來說,條件當屬一流,只是對我有點浪費罷了。

  我還有點從英國帶來的時差。雖然白天在附近的勉縣參光了武侯寺和武侯墓(定軍山下),走了不少路程,但是,還是睡不著。等到3點來鍾,我大概就昏了。早上不到7點半,宋老師就叫我起床,連眼睛也沒用睜開。

  早餐就在西鄉縣城大街上解決。一碗豆腐腦,一碗涼皮,每人8塊。杜老師說,這樣的早晨不便宜。我想,這隻有當地人才有發言權,因為,是4塊、8塊,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便宜的不成樣子,都不到一個英鎊。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餐廳里,最便宜的午餐,3.99鎊(等於42塊),連咖啡也不能算上。我經常喝白水,就是為了省一鎊多錢的咖啡。

  吃飽了,直奔主題。本來沒有打算看茶園的,同事事先安排我們看午子山和漢中。可是魏行長說,到了西鄉,不看茶園太過遺憾。

  聽說茶園,就想到看大片綠油油的茶樹,有點激動。所以,13日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茶園。第一個茶園,山坡極陡,不太成片,不是我想像的那樣震撼。

  司機小葉說到那邊去。那邊,就是本文的主人翁胡國禮的茶山。我們連招呼都沒有打,就直接進入茶山,胡先生在那裡擺弄他的茶葉,也沒理會我們。可能像我們這些「愣頭青」,對憨厚的中國農民來說,這樣的茶園,看就看吧。比起英國的一些農場主,如果沒有經過事先同意,你們可不要隨便進入人家的農場。輕者,他們會說「這是我的私人農場,請你離開」,重者,還加重了語氣,讓你看不成不說,心情還鬧了個不爽。

  這個茶山,有些震撼了。面積大了不說,茶園非常整齊,地里的小徑都是紅磚鋪的。我擺了pose, 讓朋友拍了幾個做為留念。

  轉了一大圈,上了山頂,空氣極好。望眼看去,周圍是一個個山包,山包的下面是清澈的河水。這裡一個村鎮,就有兩條河,幾乎沒有污染,你不得不承認,生活在這裡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僅僅這樣美麗的環境,就連我這個長期生活在英國的人,都覺得非常羨慕了。

  人口不算多,土地比較多。每座山都種了樹和茶葉,沒有半點暴露。

  離開茶山,回到山口老胡的家。我問一包茶葉多少錢,他說40塊就行。西安的商店裡,同樣的茶園一包130塊。宋老師、杜老師和司機小葉已經坐在汽車上,我此時卻關注老胡的家。原來一棟三層樓房,每層有八間房子,而就在這前頭臨街的地方,一棟四層樓的大房子拔地而起,看上去已經超越了普通農村的豪宅。

  由是,我不禁問老胡,「這兩棟樓都是你的?面積好大哦,要花多少錢?」

  老胡說,「正在建的樓房有600多平方米,兩棟加起來大約1千5百平方米。新樓的費用將超過100萬。」

  我心想,這一定是個大家庭,否則,這麼大的房子怎麼住?我不由自主地問道,「你家裡多少人?都住這裡嗎?」

  老胡說,「我5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他們已經分了出去,而且,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房子和茶場。我30年前承包的荒山,光禿禿的。我承包了1千多畝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就是你們現在看得到的那個樣子。孩子成家以後,我把農場分為六份,每個孩子一份,我自己留一份。」

  我說,「你老人家很了不得。今年多大歲數了,看上去還那麼精神?這個茶場每年收入多少?」

  受到前面一段話的刺激,我用盡全能,巴不得把老胡的家庭和茶場的經營情況摸清楚。

  老胡也非常坦然,依然笑眯眯的跟我交談,對我一點戒備的心理都沒有。他說,「創業是比較艱難的。不過,開山種茶10多年以後,開始賺了不少錢。現在的茶多了,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利潤比較低。不過,我自己留下來的茶場每年除去生產成本以後,純收入有10多、20萬。」

  我接著問,「你雇了多少工人?他們每月的收入多少?」

  他答道,「我雇13個工人,每人每年工作10個月。忙的季節,月收入5到6千,每年4個月。其它月份,每月工資3到4千元。」

  我說,「這個收入不錯啊。你們村裡多少勞動力,多少人口,他們的就業情況好不好?有沒有外出打工的?占的比例多大?」

  他說,「村裡1000多人,我這樣大的茶場有20多個,包括我的5個孩子。村裡的其他農業和產業都比較少,所以許多人外出打工,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勞力外出。」

  我問,「這些勞力外出,有沒有帶家屬呢?」

  他答,「大多數沒有帶家屬。外出的人打工,回到家鄉建房子,所以,我們這裡的住房還算好。」

  我的感思

  最近剛完成一篇文章,以陝北農村的兩個縣為背景,研究農民外出流動的情況。我們發現,陝北的兩個貧困縣,勞力和家庭外出的比例分別為20%和18%。外出的主要動機是當地就業機會少,工資收入低,交通不方便,等因素。

  然而,舉家遷移的概率與貧困深度密切相關。我把這一發現,用來考察正在訪問的陝南農村。儘管樣本極小,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陝南的這個地方,勞力流出是主流,整個家庭流出是比較少見的。

  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有兩個基本理由。一是本地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不錯,二就是本地的就業機會還是有的,而且,收入還不少。

  關於收入,在那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又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資料。我們進入當地(羅鎮)的一家小餐館(農家樂)吃飯,點了四道菜:筍乾臘肉,辣椒煮魚片,豆腐乾鍋肉,拌黃瓜。三個人,花了不到160塊錢。

  服務小姐都是當地的年輕姑娘,當然都是比較美麗的。我問其中一位女服務員,「你每月收入多少?」

  她不好意思的說,「1千3,包吃包住。不過,我家就在附近,不用住這裡。」

  我和朋友說,1千3,看來不高。他們說,在當地,做服務員,算是比較輕鬆的活。採茶收入高,可是比較辛苦。當地農民有這個收入,有房子,物價便宜,還是可以過上好日子的。

  應該說,我們所看到的,算是不錯的。農村發展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農村改革,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而且,富裕的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生活質量與沿海地區可以相比。其他的人,外出打工是一種出路,就地就業也是有希望的。收入不高,生活環境卻非常優美。

  其次,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向城市流動。剩下來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形成規模生產,過上小康的日子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次,城市化集中了大多數人口,而農村更應該回歸自然。在保護好廣大自然環境的同時,農業生產集約化、商品化和現代化。最終把農村發展成為水土和生態保持、生產和休閑旅遊並舉的現代化農村。

  農村已經出現了許多靠農業生產的百萬富翁,包括我們看到的陝南山區。我希望,通過10年,甚至20年的全面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農村的百萬富翁將無處不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