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守著水庫卻無水抗旱 河南求南水北調開閘放水遭拒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15 0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月14日上午,河南省鄧州市陶營馬庄和張寨村,連片的玉米乾枯萎黃,當地村民鏟倒並粉碎旱死的玉米,村民馬秀春站在農田邊說,玉米算是提前「收」了!

  馬秀春告訴澎湃新聞,附近2000多畝地要「絕收」。馬秀春說,雖然村子守著引丹灌區的刁南乾渠,只要上游放水,丹江水就會一直流到家門口,但今年水一直沒來。

  除了沒水澆地,村子里吃水也困難。不是因為井裡沒水,而是因為停電。村子里變壓器只有50千伏,夏天電壓偏低,村民一開水泵,再加上空調,就跳閘。而7月份,乾脆就是停電,從早上9點多到晚上10點都停電。

  連續4年大旱,連續4年丹江水「爽約」,連續4年絕收。馬秀春表示,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在建設,不能開閘,「畢竟是國家的工程,要送水到北京,國家有考慮。」

  守著水庫卻無水抗旱

  地處豫西南的鄧州市,是國家糧食主產區和河南糧食核心區,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市,素有「河南糧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稱。鄧州市原為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的縣級市,現為河南省直管市。南水北調水源丹江口水庫,一直是這個中國商品糧基地的主要灌溉水源。兩者最近處,只有數公里。

  鄧州市約130萬畝耕地處於南陽引丹灌區,然而,2014年河南省大旱,這些地卻無水抗旱,面臨減產甚至絕收。

  8月11日,南陽引丹灌區管理局副局長吳成會告訴澎湃新聞,該局剛向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建設方發函,請求打開南水北調中線1號口門,放水抗旱。

  情況並不樂觀。發現旱情后,該局曾在7月26日、8月5日兩次發函,得到的反饋是:南水北調中線充水試驗期間沿線閘門不能打開。

  吳成會還在等回信。

  但進入8月以來,村民們清楚大勢已去。即使馬上有一場大暴雨,玉米也要絕收,其他的莊稼有點收成,也難保住化肥和種子的成本。

  「連續兩個月的旱災,烤乾了蚊子可以孳生的水坑和陰涼地」,媒體如此描述距丹江口水庫只有20公里、正遭受旱災凌虐的鄧州市河池村。

  鄧州市水利局提供的材料顯示,2014年該市夏播面積242萬畝,受旱面積181.05萬畝,重旱161.85萬畝。截止8月4日,全市僅澆了68.4萬畝地。

  8月11日,吳成會說,灌區耕地面積150多萬畝,其中鄧州市130多萬畝,南陽市新野縣約20萬畝。該局提供的材料顯示,灌區130餘萬畝受旱,重旱面積89萬畝。

  為何灌區守著水庫,卻無水抗旱?

  吳成會告訴澎湃新聞,灌區從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取水,需打開兩個閘門:渠首閘和下游4.4公里處的1號口門。

  就在1個多月前,7月3日,渠首閘開啟放水,丹江水第一次湧入總乾渠,一路向北,南水北調中線全線進入充水試驗階段。

  吳成會說,總乾渠坡很陡,繞開1號口門架設泵站抽水無法實現。也就是說,渠首閘因充水試驗打開,抗旱的關鍵,是開啟1號口門。

  8月11日,總乾渠中水位超過1號口門30厘米,如果開閘,雖然流量小,但能流出來。當天,該局發往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簡稱「南水北調中線局」)直屬單位河南直管項目建設管理局(簡稱「河南直管局」)南陽項目部的《關於請求開閘放水的函》說,1號口門已具備開閘條件,請求打開1號口門,使灌區能引水灌溉。

  曾兩次發函請求開閘無果

  7月26日,河南省氣象台發布2014年首個乾旱橙色預警(註:乾旱預警信號中的第一級別)。兩天後,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簡稱「河南省防辦」)正式啟動抗旱應急三級響應。

  公函顯示,7月26日,南陽引丹灌區管理局向南陽項目部發函。

  「鄧州市自進入6月份以來,持續高溫天氣無有效降雨,灌區範圍內100餘萬畝秋作物嚴重乾旱,若不及時放水灌溉,勢必造成秋作物絕收。」該函說,引丹灌區適時放水是確保灌區糧食保產、穩產、增產的關鍵。7、8、9月份是灌區放水灌溉期,「請貴方採取相應措施,確保如期開閘放水灌溉。」

  8月5日,該局再次發函,「請貴方採取措施,緊急開啟1號口門。」

  吳成會說,兩次發函時,總乾渠中水位都比1號口門低一些,「提前申請,先做準備,否則等水位上來再申請,延誤抗旱。」

  最終,兩次發函均吃了「閉門羹」。

  吳成會說,他收到的口頭反饋是「充水試驗期間沿線閘門不能打開」。

  南陽項目部工程管理處副處長王軍證實,曾收到3張南陽引丹灌區管理局申請開啟1號口門的公函,先轉發給河南直管局,後者再報到南水北調中線局。

  王軍說,充水試驗是工程建設的一部分,由南水北調中線局負責實施。

  南陽項目部鄧州管理處副處長李斌說,充水試驗期間沿線閘門需要關閉,該操作規程來自長江委,由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編製,7月份下發到項目部。

  8月13日,該院規劃處主任黃會勇說,充水試驗期間沿線閘門必須關閉,是怕水損失。另外,如果打開分水閘門,下游單位沒防備,被淹了怎麼辦?

  黃會勇說,該操作規程被寫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充水試驗專題設計報告》等,6月份提交給了南水北調中線局。

  因協調難耽誤抗旱有先例

  充水試驗時要求沿線閘門關閉,真的不能打開?

  8月4日,國家防總召開協調會,緊急決定從丹江口水庫,通過總乾渠向旱情嚴重的平頂山市,應急調水2400萬立方米。

  「平頂山市都快沒水喝了。」王軍說,平頂山調水是特例,這是國家防總協調批准的。不過,他建議鄧州市應該向平頂山市「學習」,找國家防總協調。

  河南省防辦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說,南水北調中線還在充水試驗,沒有移交,運營管理權不明晰,多家在爭。申請開閘抗旱,需要協調多個部門,包括南水北調中線局、國家南水北調辦,長江委,「體制不太順,比較麻煩」。

  據澎湃新聞調查,南陽引丹灌區遭遇抗旱困境,並非孤例。

  吳成會說,老渠首閘位於新渠首閘上游約70米處,2013年2月19日被爆破前,一直由該局管理。乾旱時,只要丹江口水庫水位允許,開閘放水即可。

  吳成會表示,2003年,南陽引丹灌區的長江委的取水許可,數量是3億立方米。到2006年,年取水量增加到6億立方米,灌溉很方便。

  轉折發生在2009年12月——渠首樞紐工程正式開工,老渠首閘關閉。

  據《河南日報》2011年2月22日報道,在乾旱將近4個月之後,引丹灌區132萬畝麥田終於引來「救命水」。為此,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曾兩次召開協調會。

  澎湃新聞獲得一份2013年8月1日的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關於轉發的通知》。該文件要求各有關單位「充分認識供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處理好供水灌溉和工程建設之間的關係……」。

  吳成會說,2013年9月確實引過一次水,「來回協調,引水時遲了1個多月」,幾千萬立方米的水量,解決了很大問題。

  「這件事也是南陽市防辦協調,驚動國家南水北調辦等部門。」吳成會回憶,當時老渠首閘已被炸掉,是通過開啟新渠首閘進行引水,但閘的上游還在施工,下游也在施工,因此許多相關部門不同意放水。最終,工程確實遭受一定損失。

  吳成會希望,這次的公函能儘快獲得批複。

  最焦急的當屬旱區村民。

  張寨社區老人劉老三給澎湃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每畝地化肥130元,種子50元,耕地45元,農藥10元,收割40元,合計成本275元左右。去年近6畝玉米投入近2000元錢,但收割的玉米賣了僅400元錢。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