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人很清楚,只要咱們中華家還暗中支持俄羅斯,美國想通過逼迫俄羅斯來打壓歐盟的算計就永遠不會實現。(事實上,正是因為有了咱們中華家的支持,拉夫羅夫才能說出那番「歐美的制裁會使我們的經濟更獨立,我們不會『以牙還牙』,那不符合大國風範」等一系列聲明。)而最近這幾天,網上突然出現大量離間中俄的帖子,亦從側面證明了我當初的推測。
但從近期的烏克蘭局勢來看,美國想要通過敲打咱們中華家,進而來給俄羅斯「釜底抽薪」的算計顯然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所以大家不難發現,俄羅斯雖然提出了一大堆反制歐盟的手段,但搞到最後,居然只是對歐美的農產品實施了禁令。
呵呵,這個結果讓「苦心孤詣」,一心想要逼出俄羅斯「能源牌」的美國情何以堪?
事實上,俄羅斯之所以提出了一大堆反制歐盟的手段,主要還是為了警告歐盟,那就是……我不是沒有制裁你的手段,只不過,如果我跟你針鋒相對,那麼咱們只會兩敗俱傷,最後得利的,只能是別人。
而面對「借刀殺人」之計很可能要玩咋的局面,美國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事實上,美國人搞的「借刀殺人」之計,其最終目的,正是歐盟及其背後的歐元,這一點,亦早被《人民日報》的相關文章,以及央視的一些專欄節目所證實。
伊拉克首都都快保不住了 仍有上千國人「留守」
在伊拉克能明顯感到局勢越來越糟糕,不僅是ISIS攻城略地,最近幾天又全面控制北部的5個城市,就連首都巴格達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每天都有汽車炸彈在不同的角落裡爆炸,人們都躲在家裡害怕出門,大街上有2/3的商店關門歇業。
當地人沒了ISIS剛崛起時的樂觀精神,他們也搞不懂,那股武裝力量為什麼能越來越強大,武器來源是哪裡?每天汽車的油料消耗和物資是誰供應的?幾萬人的吃喝問題怎麼解決?政府軍天天轟炸為什麼沒起作用?
美國的偵察衛星、無人機難道就找不出ISIS的弱點?很多人認為,打擊極端分子的最不利因素是伊拉克現在處於無政府時期,議會整天都在開會吵架,卻吵不出結果。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從巴格達國際機場到市區的路上,幾乎每隔一至兩公里就會有一處檢查站,而幾乎在每一處檢查站,記者的護照都會被仔細核查,並會有警犬或金屬探測儀對車輛進行檢測,以確定未攜帶爆炸裝置。
在巴格達市區,各類檢查站、水泥防護牆、路障將城市分割開來,正因如此,市區內車行緩慢,雖然車輛相對不多,但堵車仍然較為嚴重。夜幕降臨,《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巴格達市內的商業聚集區,也有不少伊拉克民眾前來逛街購物。
伊瑪德是一名有著9年軍齡的老兵,當《環球時報》記者見到他時,他頭戴頭盔,身穿防彈衣,手持衝鋒槍正在崗亭內執勤。
「現在巴格達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對於我們這些執勤的軍人來說,危險更是近在咫尺,我們這個點共有3名軍警和一輛軍車,主要負責維護路口的安全,不遠處還有其他檢查點,如果出現突髮狀況可以立即得到增援。」伊瑪德對記者表示。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伊拉克的中資機構主要是由中海油投資的米桑油田群,中石油投資建設的艾哈代布、魯邁拉、哈法亞、西古爾納等四個油田,上海電氣在伊拉克的發電項目,中國建材承建的水泥廠,以及中水電等中資承包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
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企業多是國企,主要集中在電力、石油和基建等領域,由於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除中企員工外,伊拉克華人華僑數量已很少。
在伊拉克當地堅守的中國人大約有1000餘人,他們主要來自20多家中國公司。除在巴格達有少量中國僑民外,絕大多數中國人主要集中在伊北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以及伊拉克南部,這些區域目前基本沒有受到伊拉克極端組織的影響,在伊中國人的安全狀況總體穩定。
兵臨城下,民眾搶購槍支自衛,記者連線庫區中國人——
抱著AK,著急回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9日表示,美軍在伊拉克北部的空襲成功摧毀了極端武裝分子的武器和裝備,但軍事行動不會在幾周內解決問題。
8日,美國國防部證實,當天向伊拉克極端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在伊拉克北部的目標發動了兩輪空襲。空襲造成45名ISIS組織成員死亡,60人受傷。
美軍曾不願捲入ISIS和什葉派武裝之間的衝突,這是造成ISIS武裝從北部長驅直入的重要外因。隨著極端勢力向美國利益集中的庫爾德人自治區首府進發,美軍只得開始「警告性空襲」。
昨日,錢江晚報記者聯繫上身處庫區杜胡克省的中國人廖國東時,他正手握著向當地朋友借來的AK47,「戰局吃緊,大家都勸我走,聽說11日開始埃爾比勒的所有航班停飛,我得抓緊在這兩天內離開庫區前往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