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甲午戰爭中日本政府戰爭動員看日本如何以小博大的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11 1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甲午戰爭前二十年間,滿清政府先後收復了新疆,解決了伊犁問題,打贏了中法戰爭,在朝鮮「甲申政變」中也贏得了主動,各地的洋務運動也搞得有聲有色,1988年還建成了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一切似乎都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能打勝仗,也能搞發展,滿清政府好像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麼無能透頂。

  戰爭爆發的前十年,滿清在對日關係中還是十分強勢的,這種強勢來自實力。清朝的國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是日本30多倍;人口4億多,為日本10餘倍;清政府年財政收入8000多萬兩白銀,潛在收入3億多兩,日本財政收入7000萬兩,無潛在財政收入。清朝陸、海軍力量也遠在日本之上。

  但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雙方展示出的軍事實力卻完全不是這樣。據有關統計資料,日本在甲午戰爭前有陸軍常備軍63000人,預備役230000人,支前民夫15萬多人,其中派到中國和朝鮮作戰的兵力是17萬多。日本海軍擁有軍艦31艘,魚雷艇74艘,總噸位已達72000噸。滿清陸軍總數應有100餘萬,但有作戰能力的僅有35萬,不僅訓練水平遠遜日軍,而且沒有後備力量。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后,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隻,總噸位數為41200噸。整個戰爭中,清政府籌集軍費不足3千萬兩白銀。反觀日本,整個戰爭中耗費約8千萬兩銀子,軍費預算達到1億6千萬兩左右。戰爭的結局從實力上就能看出高下了。

  甲午戰爭前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日本在戰爭動員準備中做了什麼使得中日力量對比發生了如此劇烈的逆轉。

  日本進行戰爭動員的本領學自德國。第二次普法戰爭中,普魯士通過全民動員形式進行的總體戰完勝法國,日本敏銳地發現了這一戰爭形態的變化,建立了完善的戰爭動員制度。早在1870年,日本政府即公布了《徵兵條例》。《條例》規定:人民不分階級,男子身高5尺以上,年齡在20-30歲之間,均有服兵役的義務。日本藉此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了完善的後備力量體系。

  日本政府還學會了德國人交通動員的本事。日本從1880年開始改善並擴建鐵路。甲午戰爭中,日本國內鐵路線已達3200公里,陸海兩軍徵用汽船2.8萬噸,而清朝全國保有鐵路才300公里。甲午期間,日本後備力量雄厚,集結、輸送迅捷。反觀清朝,雖有巨大的軍力潛力,卻難以形成有效的軍事實力,缺少現代化的戰爭動員體制是主要原因。

  日本自明治維新后,從教育入手開啟民智,國民素質迅速提升。甲午之前,日本政府利用各種渠道和時機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被調動起來。1886年,北洋水師水兵在日本長崎嫖娼滋事,並與日警民互相毆殺數十人,李鴻章以開戰相脅,迫使日政府退步。但此事激起日本軍民的情緒,日本海軍以擊沉「定遠」、「靖遠」二艦為目標,就連日本的兒童也開始玩起捕捉「定遠」、「靖遠」的遊戲。資料顯示,甲午戰爭中日本娼妓捐獻的銀錢已相當於清政府戶部答應為清軍提供的軍費。而清朝自太平天國、捻軍等起義之後成驚弓之鳥,瘋狂的對民眾進行政治壓迫,一般民眾在甲午戰爭中普遍表現麻木,甚至有民眾視日軍為「王師」。

  為整軍備戰,日本還進行了廣泛的經濟動員。日本各界在日本政府和新聞媒體的鼓動下,於甲午戰爭前掀起了一個以籌措戰費為主要內容的「軍資獻納運動」和「義捐運動」。日本財界所組織的「報國會」則是這場運動首倡者。其首腦人物高唱「日本國民應無官民朝野之別,同心同力,服務於國事」,竭盡全力為日本發動戰爭募集資金。日本政府在經濟動員過程中,重視運用西方的現代經濟和金融手段,其主要方法是發行公債進行戰爭融資。據日本學者著述,日本甲午戰爭的融資主要是依賴發行了一億一千六百萬日元的政府公債,其中民間公募九千萬,國庫存款二千五百萬。同樣是缺乏資金,清朝主要採取斂稅搜刮,拆東補西的挪款,而向滙豐銀行的借款,非但沒有迅速到賬,清政府還償付了高額利息。由於缺少經費,清軍出現了雖有部隊卻難以調拔使用的情況,滿清統治階層出於維護自身政權的一家私利,不願也不敢與日本進行持久作戰,終成甲午之屈辱。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與其先進的動員制度密不可分。滿清政府並不孤獨,十年之後,沙皇俄國也被日本的全體性的動員體制打了個措手不及。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0

主題

22

帖子

2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3
沙發
blague 發表於 2014-8-13 11:18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對鬼子,只能將其亡國滅種,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