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討論「奧巴馬指責中國搭30年便車」是美國妄自尊大?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13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HOWERDI 於 2014-8-13 08:49 編輯

  如果美國人想在伊拉克問題上同中國進行比較,那恐怕只能使自己更尷尬

  日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媒體談及伊拉克局勢,在自誇美國對伊拉克地面目標空襲所展現「獨一無二」作用之餘,卻莫名其妙指責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搭便車30年」。顯然,在伊拉克問題上一錯再錯的美國,面對伊拉克極端主義威脅劇增的形勢,愈加邏輯錯亂了。不過,是非自有公論,「搭便車論」轉移不了國際社會的視線。

  美國當初揮舞單邊主義大棒,悍然發動顛覆伊拉克政權的戰爭,伊拉克隨之深陷亂局11年,這個因果關係是確鑿無疑的。就連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也坦承,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加劇了該地區最重要國家之一的教派衝突,結果導致該地區許多其他分裂社會的衝突也紛紛抬頭。

  如果美國人想在伊拉克問題上同中國進行比較,那恐怕只能使自己更尷尬。美國明擺著就是「侵入者」「拋棄者」,而中國始終扮演著「合作者」「建設者」的和平角色。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在伊拉克問題上一貫堅守著道義。戰爭爆發前,中國對美國單邊主義戰爭計劃明確表示反對。面對戰爭留下的爛攤子,中國又積極參與到伊拉克的重建進程,實實在在地造福伊拉克人民。2003年,中國向位於約旦境內的伊拉克難民提供了大量援助,並在當年10月舉行的「伊拉克重建捐助國會議」 上宣布向伊提供2500萬美元人道主義援助。2007年,中國又在「伊拉克國際契約」大會上宣布向伊拉克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

  飽受戰亂折磨的伊拉克經濟需要恢復元氣,戰後重建需要外部的寶貴支持。在西方企業因當地局勢動蕩而紛紛撤出之際,中國企業不懼重重困難走進伊拉克。中國企業甚至從油井滅火做起,積極幫助伊拉克建立從上游至中下游的完整石油工業體系和產業鏈,提升伊石油產業水平。中國企業為伊拉克提供覆蓋全國的通信服務,大大提高了伊拉克通信基礎設施水平。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動車組交付伊方,中國轎車組裝生產線在伊拉克下線。

  有目共睹,伊拉克民眾的生活因中國的幫助而快速改善。

  當前,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嚴重影響伊拉克社會穩定。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為此專程到訪伊拉克,強調將繼續在政治、道義和物質上向伊方提供支持,同時呼籲國際社會為伊拉克提供更多幫助。中國的立場受到伊拉克民眾歡迎,當地人稱,中國特使於危難之際到訪,體現了中國對伊拉克政府維護和平穩定環境的大力支持。伊拉克巴格達大學一位教授感慨,伊中兩國長期友好的交往歷史使中國更容易贏得伊拉克人民的信任。

  事實勝於雄辯。美方站不住腳的「搭便車論」實在荒唐,無異於放大自己製造戰亂卻不思悔過的不義。如果對別人的義舉不服氣,那就不要挑起戰亂給別人「製造方便」嘛!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理自在人心。
   

    說中國「搭便車」是美國妄自尊大

  日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從伊拉克問題這個由頭說起中國「搭便車」,並聲稱30年來中國一直在「搭便車」。這應當是美國總統首次直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是一個「搭便車者」。

  奧巴馬聲言中國搭了30年便車,在西方涉華輿論中具有代表性。這種「搭便車」論,偏離事實,至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

  回望過去30年的中國與世界,對於中國來說,這不叫「搭便車」,更應該叫「抓住戰略機遇」。這幾天,中國正熱播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講的是 1976年至1984年中國發生的歷史性轉折。在這一過程中,鄧小平率先提出時代的主題已由「戰爭與革命」的時代過渡到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由此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道,闖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自己的戰略抉擇,並為此付出了艱苦努力,也取得了非凡成就,這不是什麼「搭便車」的結果。

  中國既抓住了戰略機遇,也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讓世界搭上了中國發展的「快車」。一則中國沒有出大的亂子,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保持穩定與發展成了地區乃至世界的福音;二則中國經濟帶動了許多國家的經濟,成了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三則中國沒有主張推翻現有國際體系,更沒有到處去煽風點火,而是主張對現有國際秩序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四則中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共產品。那些認為中國享受現存世界秩序的實際好處,但拒絕分擔責任和成本的言論,顯失公允。

  在冷戰後的世界里,美國憑藉超強實力,制定國際規則,處理地區衝突,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飽受爭議,也並非一無是處,但其對外政策和戰略常常是添亂,而不是撥亂,中國有時不僅不能「搭便車」,反而成為受害者,有時還要幫助收拾美國留下的爛攤子。美國一方面高喊自由貿易,享受著中國購買巨額美國債券帶來的好處,一方面抱怨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匯率,對中國在美投資設置障礙。美國一方面呼籲國際反恐合作,一方面對華大搞反恐雙重標準。對於美國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中國並不贊成;這兩場戰爭留下了兩個爛攤子,造成的問題遠比解決的問題多,中國到這兩個國家投資,承擔了相當的風險,但有助於兩國的穩定,對中美也都有好處。在東南亞,中國推動睦鄰友好和自貿區建設,幫助處理泰柬衝突等,在相當長時間裡走在了美國的前面,美國後來搞「再平衡」、「重返」,才像是「搭便車」,而且還要喧賓奪主,設置議題,攪渾南海,影響地區合作與一體化。

  過去30年,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包括與美國的關係,本質上都是雙向互利、合作共贏的關係,應該說不存在誰搭誰的便車的問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利於自身也惠及世界;中國深度融入世界,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世界。 奧巴馬說中國「搭便車」,其背後是美國的妄自尊大,一種「美國例外論」的特殊優越感。最近,奧巴馬還說俄羅斯啥也不製造,同樣是一種妄自尊大。 美國應慢慢學會尊重並適應中國的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