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輿情觀察:南京?南京!——又「zuo」了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4-8-12 18: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輿情觀察:南京?南京!——又「zuo」了


 「民國解說詞」事件才過去沒幾天,南京又「zuo」了。83歲的「解放大戲院」修繕一新,卻被改回「首都大戲院」的舊名。「以懷舊的姿態回歸,帶回民國的吉光片羽,和重情不舍的南京人再續前緣。」雖然《金陵晚報》竭盡抒情,但大多數網友卻不買賬。「一夜回到解放前」,這到底「是誰的首都?」

誰在懷舊?懷哪箇舊?

  土生土長的南京市民@痛有多痛 看到新聞才知道還有過這麼個戲院,「我知道大華,勝利,延安,工人,解放,其他都沒聽說過,也不會懷什麼舊。」誰說不是呢!南京人@不會飛的貓 也「從來沒聽說過首都大劇院,一點舊也不會懷。」就連生活在南京60多年的@njhj 也是這回「才注意到原來解放電影院曾經叫『首都大戲院』」,直言「還是『解放電影院』親切,留有不少回憶」。

  也難怪南京人趕不上這一趟懷舊熱。建於1931年的「首都大戲院」經歷抗日戰爭,從1949年改名到2005年停業,「解放電影院」的名字用了56年。@開心的馬騮 掐指一算,「對首都大戲院這個名字有印象的人至少已經70歲以上,這些人應該不會太多了吧。而解放后成長的人反而是對解放大戲院這個名字有深刻的印象,這些人應該更多些吧。」更何況「單從時間長度來說,哪個給人記憶更深刻?孰輕孰重分不清么?」網友@牛過 說道。

  真要「懷舊」,恐怕要下不少血本。網友@大衛的童話 調侃道:「還是把南京改為金陵、建康、建業、江寧吧。」以此類推下去,@海底撈魚 提議要不北京改為北平?南京到上海火車改成京滬鐵路?上海的淮海路是不是也可以改成霞飛路?@霧罩雲山 表示瀋陽也不答應,求「改成奉天、盛京」。

1949年以前是歷史,1949后就不是歷史了?

  說起來,南京也沒對民國歷史「斬草除根」呀!@你東我東 舉例「當初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一種進步。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地點就設在南京。所以南京有總統府、中山陵,這些都是南京的驕傲,也是歷史,沒有人說什麼」。

  所以歷史從來不是抽象的時間堆砌,歷史凝結著感情,充滿著可以言說的內涵。

  當一個時期飽含著血腥和恥辱,怎麼能再用「民國」二字來輕浮地粉飾,來歡悅地紀念呢?!@老虎在家不 在評論中回顧:「中華民國38年,1912-1927首都在北京,1937-1945首都在重慶,南京作幾年首都啊?」 網友@飛不高的紙片 曆數那幾年「1937年,南京被屠城,這個首都被日本佔領了……然後日本人繼續『尊重歷史』,讓這個影院存在,完全沒有改名字,但你覺得那時候的南京是中國的首都?……把這幾年去掉,1931-1937,1945-1949,這個戲院有資格叫這個名字的只有十年……而偽政權,1937-1945,竟然也有八年!——我們是不是也要去隆重紀念這八年,作為我們光榮的過去?」更何況,@舌尖上的熊 接過話茬「民國是歷史,解放后60多年就不是歷史嗎?」

「解放」和「勝利」的韻味

  當然,有些支持改回原名的網友並非民國范。@moyx12szh認為「作為博物館,恢復原貌倒可以理解。」部分網友說:1949年後,文物保護不利;大批「解放」和「勝利」嵌入南京的地名中,讓六朝古都喪失了不少韻味。

  但「解放」和「首都」兩字之差包含的意義,它們沉重的歷史感,和凝聚其中的國人的感情,豈止於文物保護、又何曾缺少了韻味? @消失一星期 談到,「解放,並不是因為要叫這個名字而叫他,而是因為這是一場戰爭的勝利,一場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戰爭的勝利。」難怪@微博網友_23873101 稱改名是「行開歷史倒車之實。」

  網友@飛不高的紙片 聯繫此前將「解放前」改稱「1949年前」的「民國解說詞」, 指出「兩次都是在『解放』這個詞上做文章,那就很有追究的必要。」@金戈 斥責南京「已經失去應有的政治底線。」@番薯的思考 言簡意賅——這是在「挑戰話語權」。

  大陸網友對「解放」,對民族共同流血和鬥爭的歷史仍然有著樸素的情感,海峽對面的台灣網友也加入反對陣營。

  家住彰化的世新大學學生@hong7036 想起台灣的教訓:「『恢復歷史原貌』?臺灣的歷史保存也很重視『恢復歷史原貌』,但搞到後來卻不知道為什麼成為新皇民運動,懷念起日本統治時期。」高雄網友@ACZ588 一點不客氣「真是個白癡……也不想想為何台灣去中國化這麼厲害……除了教育之外……就是改名、拉銅像……永遠不要忽略意識形態的殺傷力……」

  這場改名風波是消費時代中政府的無意為之?還是又有「個別工作人員」擅自做主?至今也沒給個說法。但不論是別有用心,還是賣萌刷存在感,相信壓倒性的反對聲中,任誰都能讀懂一件事兒:誰也管不了個人小清新一把,但誰也不能借著「民國范」打歷史擦邊球。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