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隨著日本和美國這兩個新興海上強國的崛起,一時間,新一輪海軍競賽風雲乍起。而對於如何遠渡廣袤的太平洋與日本作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前身,美國陸海軍聯合委員會(Joint Army and Navy Board)制定了著名的「橙色計劃(War plan Orange)」。這個計劃從藍本開始,基本上被研究、修正了近40年!雖然整個對日計劃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有所變化,但是「橙色計劃」的直接研究成果,在日後爆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被廣泛用於切斷日本本土與其他區域的經濟往來等形式。
一個國家平時制定戰略設立假想敵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這個是秘密,讓對方知道了難免會引起國際爭端。所以在二十世紀初,美國對於潛在敵國、盟國、地區、目標等分別用顏色區分。名曰:「彩色計劃(Color-coded war plans)」。這種做法在1904年便出現了雛形,而後代表國家的一些色彩也發生過或多或少的變動。根據這種計劃,會出現比如「檸檬黃」被「橄欖綠」攻擊了,如何去支援「檸檬黃」、要和「黑色」對抗,如何和「紅色」結盟等密語,足可以讓一些不知內情的人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