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扶不起的阿斗,汽車國產品牌太不爭氣了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8-12 1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汽車業反壟斷調查這枚硬幣的背面,是國產品牌汽車連年下滑、國外知名品牌車份額市場份額鞏固的尷尬處境。

  8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2014年7月數據,自主品牌乘用車、轎車市場份額同比雙雙「十一連降」,分別降至34.6%和17.7%,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首度跌破20%,創下2009年以來的月度最低。近年來,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2013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分別為33.8%、31.3%、30.8%、29.9%。

  外國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逐年上升。以歐系、美系、韓係為例,歐系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8%升至今年上半年29.3%,美系從2009年的11.2%升至14.8%,韓系從2010年的9.2%升至10.4%。

  反壟斷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的競爭環境,國內汽車廠商趁早打消反壟斷驅逐洋品牌的念頭。

  由於充分的市場競爭,目前國外高端品牌的4S店在銷售這一塊已無暴利可圖,行業向平均利潤率回歸。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鍾師表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大部分廠商現在所預留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這與筆者剛從4S打聽到的一模一樣。

  中國豪車價格之所以高,首先高在稅費。豪車價格是到岸價、稅費與商業利潤的加總。媒體披露,一輛寶馬650iGranCoupe,美國售價9.1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6.22萬元,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高達200.5萬元,是美國售價的3.5倍。價格構成中稅費佔了一大塊,加上稅費大約比國外同類車貴 60%左右。

  以X5美規車舉例計算,在美國基本車型+個性化定製后,美國4S價格(美國寶馬網站可以選配)6萬美金(高配置),從美國4S店提車---港口--- 裝船---中國港口(天津、寧波或大連),加上運費+保險3000美元,到岸價格為6.3萬美元。以此計算,寶馬X5關稅為6.36萬美元 X0.25=1.575萬美元,寶馬X5進口消費稅:(6.3萬美元+1.575萬美元)×0.12/(1-0.12)=1.07萬美元,寶馬X5進口增值稅:(6.3萬美元+1.575萬美元+1.07萬美元)X0.17=1.52萬美元,進口總稅收1.575 + 1.07 +1.52=4.165,汽車出關價格:6.3 +4.165=10.465萬美元,此時,中國報關價比美國價格高65%,不算離譜。按照中國加入WTO時承諾,2015取消進口車關稅,到時國產車的日子不會比現在更好過。

  其他為灰色成本空間與利潤空間。有業內人士計算,進口需要全額付款,國內4S店需要人力和資金成本,各種批文的灰色成本居高不下。

  在豪車銷量井噴時期,豪華品牌車具有巨大溢價,目前的豪華車競爭在國外幾個品牌之間展開,國內品牌車幾乎沒有插嘴的份。需要反思,對汽車行業多年的保護、國產化率政策,為什麼沒有孕育出消費者認可的國產車品牌,為什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過於舒服的市場與長期的高利潤,使國有汽車廠商不思進取。2009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就表示,「從整個生產量和消費量來說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汽車都是外國牌的,幾乎沒有像樣的自主突破」,「傳統汽車領域,國內大的汽車工廠已經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廠,生產出的汽車產品也是萬國牌,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我國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各地都上汽車項目,並長期依賴於外部的技術輸入,造成了研發力量的薄弱、後繼乏人」。國有大型汽車企業傍著洋品牌,佔有著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崽花爺錢不心疼。夏利投入一汽懷抱十年左右,這個國產品牌離「完蛋」不太遠了。大型國企的管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政策,發展國產汽車業的焦慮,加上各地方政府分割市場的低價競爭策略,國產品牌難以為繼。

  讓人稱奇的是,汽車維修行業確實存在縱向准行政壟斷。一輛豪車零件價格加總遠超過整車價格,甚至超過十幾倍。縱容汽車銷售、維修行業縱向壟斷的是中國政府部門自行制訂的規章,2005年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發布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汽車供應商應當制定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路規劃,國內汽車經銷需取得整車廠授權,並向商務部和工商部門備案。既然銷售與維修惟我獨尊,汽車整車廠商樂得享受暴利,苦於維修高價的消費者欲訴無門。

  這一規章本意在規範市場,實際上縱容了壟斷,執行至今,只有審批者與汽車廠商獲利。幸虧,政策調整已經開始,工商總局發布公告,自2014 年10 月1 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並自8 月20 日起,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

  汽車業高稅費、品牌溢價、縱向壟斷與炫富消費者,共同造就了虛旺的豪車市場,在目前汽車業電動車革命到來之際,大力破除行政壟斷,破除地方壁壘,讓民企在公平的環境下激烈競爭,才是中國品牌重新崛起的不二法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