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為何始終對抗不過中國 德國人道出真相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鳥兒不早起 於 2014-8-11 14:13 編輯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7月19日文章,原題:日本咎由自取最近幾個月來,東亞地區的政治平衡正發生改變,經濟關係版圖變化更大。韓國通過不斷靠近中國,加強了其作為出口國的地位。而20年前還雄心勃勃要登上世界第一經濟體寶座的日本,如今卻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成了大輸家。日本必須為自己的處境負責。
  變化的一個明顯標誌是,中國國家主席本月訪問韓國,雙方簽訂大量合同。今年年底前,亞洲最大和第四大經濟體還將打造自貿區。兩國打算很快就用各自貨幣結算,以替代美元。

  反觀日本呢?這個日不落國家,如今經濟增長已進入黃昏。「安倍經濟學」日漸失去吸引力。越來越多日企抱怨,政府的民族主義打擊了他們的生意。首爾和北京之間形成「新的春天」,主要原因在於東京。安倍企圖否定在韓中已公開證實的日本戰爭罪行。首爾,安倍潛在的聯盟夥伴,如今投入北京的懷抱。日本則困在了民族主義上升、自身經濟困難和不理性的反對對外開放的危險組合中。

  韓企與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正令日企失去市場份額。過去5年裡,韓國汽車企業現代和起亞在華市場份額由3.9%增加至6.1%。日本的豐田和日產則因此受損。

  北京很高興接受安倍的「禮物」。東亞經濟關係的轉變,將越來越有利於中國。而日本的未來,只能在所謂的黃金過去中尋找了。

  就在日本安倍政權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並得到美國支持之際,韓國卻公開表示,如果沒有得到韓國的同意,將不允許日本在朝鮮半島行使集體自衛權。韓國的這一舉動,無疑給安倍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也讓美國陷入十分尷尬的地位。韓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一,韓國是要藉此撇清與日本的關係。你日本雖然是美國的盟友,我韓國也是美國的盟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日本就是我韓國的「盟友」,所謂「美日韓同盟」,實際上並不存在。

  第二,韓國雖然無力阻止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也不可能左右美國的態度,但在朝鮮半島這「一畝三分地」,我韓國該做主時就要做主。在特定情況下,韓美在朝鮮半島可能會聯手行動,但你日本要借口行使「集體自衛權」摻合進來,那就要看我韓國是否答應,並非美日說了算。

  第三,如果在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名義下,美國帶著日本(抑或是日本主動要求)介入朝鮮半島事務,這將會遭到中國的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不僅會增大朝鮮半島問題的複雜性,而且也會在中韓之間造成嚴重戰略誤解,這樣的局面顯然是韓國不願意看到的。

  從拒絕加入美國的地區反導系統,到反對日本未經韓國同意而在朝鮮半島行使「集體自衛權」,韓國的對外戰略已經日益清晰。既要依靠韓美同盟來維護自身安全,同時也不完全依附於美國,特別是在處理與中國和日本的關係問題上,韓國有自己獨立的立場,聯美、親中、防朝、遠日,似已成為韓國對外戰略的鮮明特色

  韓國對外戰略的這種變化,對於美國來說當然很不利,並且直接影響到美國在東亞的「再平衡戰略」。美國一直試圖在韓日之間說合,其意圖在於使美日、美韓同盟最終發展成為「美日韓同盟」,這樣更便於進行戰略協調,特別是在制約中國和干預朝鮮半島事務方面,美日韓「協同動作」將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然而,韓國看來並不買賬,美國的失望可想而知。對於中國來說,韓國採取「遠日」和在中美間尋求平衡的對外戰略,這是一件好事情,不僅反映了中韓共同的戰略需求,也有利於雙方的戰略利益。

  美國在東亞推行「再平衡戰略」,已經使中國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由此造成的麻煩也在與日俱增,儘管美國國務卿克里近日表示美國的「再平衡」並非針對中國,但這改變不了中國現在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幾乎都有美國的身影這個現實,中國人是更注重用事實來講話的。

  

  處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當然樂見韓國的對外戰略能夠發生積極的變化,尤其是韓國將日本拒之「島」外,使美日都希冀建立的「美日韓同盟」成為泡影。

  這不僅有利於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中國的戰略壓力,由此我們也更加看到了習主席這次成功訪問韓國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所產生的深遠戰略意義。

  中日因釣魚島問題關係持續惡化之時,中韓關係的持續向好對於日本而言只能是沉重的負擔。韓聯社稱,由於訪問時間恰逢日本安倍政權正式推進解禁集體自衛權,因此中韓在歷史等問題上可能採取積極合作步驟。

  對於中韓兩國距離的拉近,日本政府內部擔心自己受到孤立。日本媒體分析,中韓接近可能對日方先改善日韓關係,中方在歷史問題上聯手韓國意在對日本進行牽制。

  日媒《外交官》刊文稱,雖然中韓有諸多共同立場,但潛伏在內里的分歧亦不可小覷,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當下的韓國在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的同時,卻又依賴美國對其的軍事支持,並日漸深陷這兩方面對其造成的困擾。

  這已經困擾韓國外交政策十多年。隨著中國成為區域甚至世界大國,韓國出口商與中國這個規模巨大的市場聯繫日漸深刻。與亞洲其他國家一樣,韓國非常看重重商主義帶來的貿易盈餘,也正是因為如此,尋找出口市場是該國政治極為重要的一環。

  顯然,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激起了韓國經濟層面的民族情緒,而中國離韓國如此之近更是加劇了韓國人的這種情緒。僅僅20年間,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市場。

  而與此同時,韓國在對抗朝鮮的國防力量建設上卻依舊不足。韓國迫切需要美國對其提供的安全保障,而這反過來極易激起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這一兩難問題極難找到解套方法。韓國財閥並不希望斷送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聯繫,但他們又不希望將太多銀兩花費在必將招致中國強烈反應的國防開支上。

  第二,韓國日益需要中國約束朝鮮的「古怪脾氣」,而非朝韓統一。

  冷戰結束的初期,朝鮮周邊國家都有太大的變動性:中國還未崛起,美日韓對朝態度還未統一,而俄羅斯則尚未從蘇聯分崩離析的狀態中走出。

  而在當下,各國都強化了本國立場。俄羅斯對朝影響縮小,普京可能借朝激怒美國,但他在朝鮮問題上的斡旋能力大大減弱。而自韓國對朝「陽光政策」破產之後,美日韓一致以鷹派立場對朝。

  而過去能在幾個「盟友」間快樂遊走的朝鮮,也已不復曾經。中國是朝鮮僅存的「友邦」,是朝鮮通往外部世界的主要管道。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對朝議題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從過去舉辦的六方會談便可見一斑。也就是說,如果朴槿惠想推進對朝的某些動作,就必須與中國進行合作,而長遠來看,朝韓兩國能否統一還需看中國是否會切斷對朝援助。韓國通向朝鮮的路,需要借道中國。

  第三,韓國不會如日媒那般擔心中國崛起,但在海洋爭端上,韓國不會有絲毫讓步。

  由於反日情緒在韓國根深蒂固,韓國人害怕及討厭日本人的程度遠超過中國人。后殖民時代對日本的憎恨延續至今,而中國在明代多次為抵禦日本入侵而出兵朝鮮半島則是韓國學生人盡皆知的歷史。但在當前,韓國也與日本一道,反對中國對外「擴張」,對中國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提出了批評。

  此外,韓國對中國跨界捕魚的漁民態度堅決,並常有扣押中國漁船的事件發生。

  該文章稱,以上三大方面將隱藏在微笑與外交辭令背後。實際上,韓國處於弱勢地位——它在朝鮮問題上急切需要中國的幫助。

  不過,面臨重返亞太的美國帶來的挑戰,中國也不可能太過強悍,以免激起韓日美反華聯盟的形成。

  自第二次上台執政以來,「日本猛男」安倍晉三頻頻秀肌肉、四處擺架勢,不僅很快將左鄰右捨得罪個乾淨,還鬧得家裡雞犬不寧。雖然安倍依靠強制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讓日本各大媒體噤若寒蟬,瞬間充滿「正能量」。

  但他激化領土紛爭、公然參拜靖國神社、大力推動修憲等得寸進尺的肆意妄為,終於讓日本有良知的媒體人忍無可忍。他們冒著吃牢飯的危險,對「國賊」安倍口誅筆伐,與右翼勢力展開了大論戰。

  發行量達750萬份、排名世界第二的報紙《朝日新聞》,成了日本左右翼勢力論戰的「海德公園」。6月13日,該報的「朝日俳句」欄目中,刊登了一首題為「自衛隊員願意喊著『安倍萬歲』去粉身碎骨」的俳句(日本俳句相當於中國的詩詞)。這種宣揚軍國主義的俳句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媒體人的強烈憤慨。

  日本資深媒體人水間政憲說,自衛隊員都是抱著保家衛國這種崇高信念入隊的,刊登這種誤導他們的俳句,日本媒體是不是腦子進了水。難道《朝日新聞》的人是怕發生大地震時,安倍不讓自衛隊來救他們。刊登這種俳句,完全可以看作《朝日新聞》對安倍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強力支持。

  不過,《朝日新聞》並沒有一邊倒。該報各個欄目里硝煙四起,左右兩大陣營進行了激烈交鋒。6月15日,該報的「周日所想」欄目里,刊發了一篇署名「特別編委富永格」的評論文章。

  文章說,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儀式上,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被邀請。在他國眼中,德國早已不是「70年前的德國」。這個國家通過自己的和平努力,被周圍國家普遍接受。而反觀日本,不僅沒有被中韓等國原諒,還有可能在二戰勝利70周年之際遭受新一輪猛烈攻擊。日本當政者在批評中韓的同時,應該想想自己做了些什麼。現在,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孤立的國家之一。

  看到這篇文章的右翼專欄作家勝谷城彥立刻發文反駁稱,正是因為孤立無援、四面樹敵,日本才需要武裝起來。反對行使集體自衛權,是把這點弄錯了。

  外交評論家田久保忠衛也迅速跟進。他在文章中寫道:「中國推行霸權主義之時,日本的孤立無援是其最願意看到的。日本不能行使集體自衛權,會讓中國很高興。」

  不僅是評論欄目,《朝日新聞》的報道欄目也玩起了這種「左右互博」。同一張報紙上,一則消息說德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死亡了55人,以證明德國也在向海外派軍;另一則消息又說超過半數民眾反對行使集體自衛權。允許「百家爭鳴」,對於一向立場鮮明的日本媒體來說,非常罕見。

  日本新聞學者前田樹認為,最近《朝日新聞》的論調,就和中東某些國家的內戰一樣,是各方角力的結果,但是,不排除該報採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他們故意拋出一個極右言論,然後激起左翼人士的公憤,讓他們挺身而出。不過,從結果來看,情況非常不樂觀。

  前田說,近年來,雖然《朝日新聞》立場開始偏向中間路線,但作為傳統的左翼媒體,一直反戰色彩濃厚。現在,該報即使刊發了「特別編委」的左翼評論文章,還是被各種右翼學者、評論家圍追堵截,雙方基本是平分秋色。在一家中間偏左的媒體上,出現這種局面讓人非常擔憂。

  再看看《產經新聞》等右翼媒體,叫囂戰爭之聲不絕於耳,根本看不到一丁點左翼的聲音。雖然日本過半民眾現在反對行使集體自衛權,但在安倍政府的強力壓制下,媒體日復一日進行右傾報道,民意逐漸轉向的可能性很大。到那時候,窮兵黷武的安倍政府將更加有恃無恐。

  中日之間的東海問題原本是非常清楚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是在美國方面的插手干預以及日本的挑釁之下讓目前的局勢相當的緊張,特別是日本方面還在不斷的美化其侵略史,而在二戰當中受到極大的痛楚的中韓兩國更是極為憤怒,正所謂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是日本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的赤裸裸挑釁中國,所以不少人士表示中日之間或將直接開戰了。

  特別是前桑尼亞的官媒也發表了相關的抨擊文章,其表示安倍的修憲行為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的事件典型的是在將東海局勢製造緊張的氛圍,雖然中國方面並未出現真正與日本斷交的說法,但是從目前的中國應對來看,其實解放軍方面已經全面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2014-8-10 13:15  來源:戰略論壇 15人參與 7條評論  字型大小:T | T

  中國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更是評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一個典型的兩面三刀派,一邊說這中日兩國是相互不能分家的鄰居,一邊又在政治當中玩「包圍中國」的做法,其完全就是屬於國際政治當中的一朵「奇葩」。

  評論說,安倍這樣「顛三倒四」的言論「並非邏輯混亂」,而是「小人之舉,玩的是小聰明」,而安倍所謂的重視對華關係,希望與中國領導人對話的表態「極度虛偽」,中國人民怎麼可能歡迎這樣一個「毫無誠信的政客」?

  評論接著指安倍蓄意惡化中日關係,煽動日本國內的右翼情緒,為實現擴張,恢復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地位而製造輿論。

  這篇署名「鐘聲」的評論最後再次警告,如果日本蓄意繼續挑戰中日關係底線,不斷加劇兩國之間的緊張對立,中國必將奉陪到底。「鐘聲」是「中國之聲」的諧音,文章被認為代表官方立場。

  中國官方媒體也發表社評說,中國外交部前天的表態被一些媒體解讀成中國政府同安倍個人的「絕交」,實際情況很可能將是這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前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安倍自己關閉了同中國領導人對話的大門,中國人民不歡迎他,中國領導人也不可能同他對話,安倍現在要做的是向中國政府和人民承認錯誤,改弦更張。

  中國國防大學戰略部教授梁芳昨天也撰文說,中國可利用東海防空識別區不斷削弱美日政治互信,瓦解美日軍事同盟,同時突出和加強軍事維權的作用,做好應對一切突發事件的準備工作,做到一旦有事出手必勝。

  
  對於日本,軍事打擊日本將極有可能是中國決策層為扭轉中東時間陷阱,而不得不做出的最優先戰略,而近期中國政府在東海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再次詮釋了此戰略的可行性已經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


  首先是來自於日本政府一連串的組合拳:安培首相有可能年底參拜靖國神社、日本首次在沖繩縣宮古島布薯地對艦導彈部隊、日本基本確定針對侵犯釣魚島領空的無人機將採取擊落等強制措施等,全面挑戰中國之戰略決心與戰爭意志;

  其次就是中國政府隨即還以顏色,並通過連續地軍事演習警告日本不要誤判形勢,再次打掉了日本政府企圖通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在國際社會與歐美國家之戰略大博弈之際,迅速實現日本國家正常化的最高戰略目標;

  (1)中國海軍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齊赴西太平洋,展開「機動-5號」遠海實兵對抗演習。相關軍事專家表示,海軍把四大兵種編成不同的對抗集團,完整地體現了防空、反潛、反艦、對岸攻擊等現代海戰所需的綜合要素。

  此次是三大艦隊首次舉行聯合實兵對抗演習,演習地點從過去的近海轉為遠海,演習的內容也增加了一些過去從未有過的特點。艦隊、潛艇、飛機和岸防導彈等武裝力量的作戰性能都成為演習中將檢驗的內容。

  (2)中國海軍的偵察船已經開始出沒在夏威夷附近,對美太平洋艦隊進行抵近偵察,收集和探測美軍電磁信號,並且監聽美軍通訊。

  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對美國領土實行偵察,戰略意義非常重大,更表明中國政府之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戰爭意志:為了中國最高的國家利益不息一戰!

  (3)在中國海軍西太平洋軍事演習之際,突然曙光許多先進的戰略戰術級武器系統:如新型魚雷和紅旗-16等均是首次出現在實戰演習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