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車展、書展、動漫展 為什麼都變成了妹子展?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8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hinaJoy2014結束了,遊戲玩家、攝影師和廣大宅男都心滿意足地走出展廳。比起遊戲本身,遍地開花的showgirls也很吸引眼球。

  當然,有些資深遊戲玩家肯定會擺出嚴肅臉說:「我可是抱著對遊戲的熱情去體驗試玩的,不要把我和那些看妹子的死宅相提並論。」

  但在電子遊戲會展中,主流媒體鏡頭總會聚焦在青春性感的showgirls身上。無論是嚴肅的遊戲雜誌還是網站,都有專欄盤點這些女孩。香艷的模特可以說是主辦方準備給觀眾的特有風景,在西方俚語中,她們被稱為Booth Babe(展場辣妹)。

  宣傳模特的吸引力是無窮的,就算是不懂遊戲和汽車的人,也找到了值回票價的理由。清涼的服裝、出位的新聞、層出不窮地堆列在各大會展里,簡直有喧賓奪主之勢。今天,讓壹讀君來告訴你,為什麼各大會展里總有辣么多妹子。

  美女模特,全世界喜聞樂見的營銷方式

  看看世界各大遊戲展會,無論是美國的E3大展、日本的東京電玩展、韓國GStar還是德國科隆遊戲展,模特始終是除了遊戲之外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如東京電玩展,在日本發達的ACG環境之下,以女僕裝和水手服為首的制服秀隨處可見。

  汽車模特同樣也很流行,她們甚至在車展上已經處於與汽車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汽車旁邊安置貌美的模特,能給車展注入活力和魅力的元素、激起觀眾的美感訴求,商家的美譽也隨之增長。

  「香車美女」的概念在1993年的北京汽車博覽會上就從西方被引入中國,到現在其尺度早已高度開放。比如像干露露那樣一身真空裝、暴露50%以上的皮膚,也有像李穎芝身著「鑽石薄紗裙」戰衣迅速走紅。

  賽車領域的模特文化則起源於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第一位賽車女郎小川羅莎出現在日本國內摩托車賽的頒獎禮上,人們這才發現在充溢著雄性荷爾蒙的賽事場上,「美色「是最好的點綴品。「Race Queen」這一日本人生造的英文單詞,隨著賽車女郎的流行一起散播到世界各地。

  60年代末,賽車女郎小川羅莎模仿瑪麗蓮-夢露拍攝的宣傳海報風靡一時

  甚至連街頭巷尾的商販也打起模特營銷的主意,從前有豆腐西施的民間故事,現在則有檳榔西施——讓衣著清涼的軟妹子給你推銷檳榔。台灣檳榔商販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檳榔西施的衣著也一天天暴露起來。2002年,台灣各地方政府終於把持不住了,開始用行政命令和法律規範檳榔西施的穿著。

  美女,是一門經濟學

  其實與美女相關的經濟,其實就是「選美」和「造美」的運作,主要是將女性的美麗提升到利益和愉悅的雙重層面。

  那什麼是現代社會的「美女經濟」?按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女性主義學者荒林的解釋,當代市場的競爭圍繞著「吸引眼球」、刺激慾望和快樂消費展開,而女性的外貌能夠很好地兼容並包這三個特點。市場營銷者將女性的外貌引入廣告推廣,甚至將女性品牌化,這就形成了「美女經濟」。

  美女經濟最大的優勢在於極有效率地將視覺美感傳遞給消費者。有實驗表明,人類獲得信息的觸媒里,視覺佔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成功打造一個模特,就可以將品牌主張傳遞給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

  不是被貼上「美女」標籤就可以做成品牌的,不同美女的針對性才是營銷的重點。為了廠商的宣傳效果,showgirl的造型無論是古裝還是現代、形象是溫婉還是火辣,都要對應遊戲主題。

  車展上,不同的車型也要搭配不同的車模。跑車要展示充滿活力的形象,豪華轎車則以高貴典雅為最佳,而概念車則應以抽象、前衛最為適合,如果是家庭車,就以溫馨、浪漫為主題。

  不同的主題對應不同的特徵,與模特的服飾、體態、氣質都息息相關。想想看把越野車的野性模特搭配給象徵「高貴、財富」的勞斯萊斯,違和感不會撲面而來么?比如這樣:

  看美女模特時,我們在想什麼?

  據調查顯示,在當代各類廣告視覺印象評比中,與美女有關的廣告印象率高達85%。當美麗的外貌和性感的身體出現在屏幕上時,這種視覺畫面和感官刺激更能激發人們,尤其是男性的消費欲。

  把它稱為佔有慾更為恰當。無論遊戲、汽車還是其他商品,都是工業文明精心加工出來的東西,與女性身體交相輝映,更能給人暗示一種符號:她們和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

  比如車模給人的暗示是,選擇了這款車,就相當於擁有了這樣的美女。這種心理在現場觀看中被不斷地強化再強化,使男性的控制感被極大滿足。

  調查顯示,家庭買車的決定權60%以上在男性,所以,商家當然要投男人所好。

  女性+產品=商機,這樣的公式在商品銷售中似乎已成為公認邏輯,所以在商品展會中,商家選擇模特也就意味著給買家的「禮物」。展會模特暴露的著裝風格則是以「物性」的一面獲取商業價值。

  著名的女性主義者傑梅茵格里爾曾甚為直白地說,「只要男人認為女性肉體是夠他們消費的商品,婦女無論脫衣還是穿衣,都不可能得到解放。」

  美女營銷的尺度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比如台灣各地方政府開始禁止檳榔西施著裝過於暴露,一些婦女團體對此的反應是,為她們作性感打扮的權利加以辯解。她們的觀點是:國際模特、明星、展覽會女郎的性感形象並不會被社會認為是不妥當的,社會或法律不去規範模特、明星的性感穿著,卻只禁止檳榔西施穿得稀少,這政策顯然是一種階級歧視。

  由於任何涉及女權的話題都會打得頭破血流,從不隱瞞自己觀點的壹讀君這次就不說了。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