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鄧鉑鋆:美國贏取非洲芳心,從埃博拉病毒開始?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8-7 1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非埃博拉病毒大爆發局面呈現失控態勢,死亡和感染人數還在不斷攀升。由於沒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療藥物,且死亡率最高可達80%,隔離成為阻止這種病毒的唯一方法。

  在這種極度恐慌的背景下,西非各國的口岸與機場關閉,多國向本國公民發出西非旅遊警報。然而,當地時間8月2日和8月5日,美國分兩次將西非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兩名美國援非醫生接回亞特蘭大的Emory大學醫學院治療,主動把幽靈一般的埃博拉病毒從非洲大陸帶到美國本土。據CNN報道,兩位病人在接受了一家公司提供的新葯「ZMapp」之後,一名患者自述病情逐漸好轉,一名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但沒有證據表明病情惡化與藥物有關。

  

  
兩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國醫生:南希·懷特博爾(左)和肯特·布蘭特利(右)


  奇葯的速成

  顯然,這不是一個正規的臨床試驗,而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Mapp生物製藥有限公司(ZMapp生產者)以及美國軍方負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分支機構防務威脅緩解委員會,聯合決定的一個「非常規試驗」。當然,兩位受試者也簽署了知情同意后加入了試驗,充當了「小白鼠試驗品」的角色。

  在擁有嚴密科學體系和程序的現代社會,一種新葯的誕生是一個耗資、耗時巨大的系統工程。科學家們根據當前對疾病和人體運作機制的認識,合成可能會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的化合物。然後,科學家從龐大的、由幾十萬種化合物組成的化合物備選方案中篩選出適宜的化合物,不斷完善、將其修飾,降低它的毒性,增強目標針對性,使其便於在人體內代謝,在常態環境中保持穩定,得到前體藥物,再確定它的品質標準和穩定性研究,明確它的生產方式。

  經過一系列努力,新的化合物離開化學實驗室,進入動物實驗和臨床藥理實驗階段,確定藥物確實有一定的藥效,大致了解它的藥理和毒理特點,再投入需要承擔巨大的倫理責任和臨床風險的臨床研究階段。70年前的紐倫保審判清算了納粹罪行之後,文明社會的臨床試驗工作即在嚴苛的倫理要求下進行——無論如何,不得對受試者造成傷害。經過多年的完善,藥物臨床試驗必須經過精密的試驗設計和安排,在嚴格執行相關規定、擁有完備監督和質控體系的研究機構中,通過數以千計的受試者進行研究。當前後四期臨床試驗取得可靠成果並經過一國葯監主管部門FDA認可之後,這種化合物才能夠成為一款新葯,投入生產和流通。

  新葯的這種研發特點,導致了其研發成功率低、研發時間長達十餘年和研發成本平均數十億美元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造成一些流行率、發病率低、患病人數較少的疾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葯企面前無人問津。這些疾病往往被稱為孤兒病,而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就是孤兒葯了。

  來勢洶洶的埃博拉病毒,正是這樣一種孤兒病。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潛伏期很短,致死率很高,所以它沒等感染多少受害者,就把這些宿主殺乾淨了。沒有宿主,病毒自然難以傳播。儘管它兇險的癥狀經媒體宣傳后,製造出空間上令人感到壓迫的鄰近感。但是自埃博拉病毒被人類發現以來的近40年間,它一直在非洲的某個偏僻角落中,突然從天而降,而後默默地屠村,殺光人之後就銷聲匿跡。埃博拉病毒就這樣默默地淡入淡出在非洲角落,讓主流文明社會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將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若不是它今年傳入了人口較密集的地區造成歷史致死總人數翻倍,它的受害人數可能還不如中國一個縣同期的車禍死亡人數。

  奇葯的來頭不簡單

  正因為埃博拉病毒這一典型孤兒病患病人數少,市場需求少,按照中規中矩的研發規範,它的歷史總發病人數還湊不夠一期臨床試驗。加之無利可圖,所以埃博拉病毒肆虐近40年,人類社會都沒能研究出一款治療藥物。如果不是拯救援外美國醫生的道德至高點和病人已經接回美國本土的緊迫且特殊的情況,新葯研發必須按照FDA非常嚴格的流程來走(哪怕採用是針對孤兒病的新葯可以縮小臨床試驗規模的扶持政策),那麼ZMapp的試驗可能還遙遙無期。畢竟這種名為ZMapp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在此次使用之前,僅在9隻猴子身上進行過非常有限的實驗。按照以往的經驗和做法,僅通過9隻猴子的動物驗證就跳過0期臨床試驗將新葯直接用於病人,已經不僅僅是草率而是會有人叫罵「草菅人命」了。

  兩位傳染性比較低的早期患者,在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隔離病房中,為美國的埃博拉病毒研究提供了破局。長期停滯的埃博拉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究,得以在解救道德崇高的志願人員和病人已經進入美國本土的道德壓力下化解一系列的政治問題。FDA高舉「急救為先」的政治正確,允許沒有充分驗證安全性的新葯臨床使用,避免了此前FDA在美國因經濟不景氣、聯邦政府陷入債務危機導致大幅度削減科研和國防預算的不利環境中,叫停了美國國防部撥款1.4億美金啟動埃博拉病毒治療藥物研究的尷尬。但是,冷麵判官FDA對新葯的厚愛,或許不及共同推進這次試驗的另兩位政府巨頭:美國最財大氣粗、預算總額遠超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研究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軍方負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分支機構防務威脅緩解委員會。

  研製「ZMapp」的Mapp公司,是一家僱員僅9人的小公司。除了明面上獲得的政府補貼,這家小公司如果沒有來自政府的學術支持和更深厚的政府背景,顯然無法獨立完成現在幾乎成為跨國葯企的專利,完成動輒花費數十億美元、耗時十年上下的新葯研發。別的不說,儘管「ZMapp」只使用了9隻猴子進行動物實驗,用的猴子跟這家公司的員工人數一樣多,但這9隻猴子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實驗動物,必須在生物防護等級最高級別的P4級實驗室進行實驗。Mapp公司顯然沒有實力調用巨額資金、攻克法律問題,維持龐大的實驗室專業人才隊伍,自己建設符合防護標準的實驗室。而保存在美國本土的埃博拉病毒毒株,全部放置在軍方研究機構和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控控制與預防中心。沒有這些部門的協助,Mapp公司顯然一事無成。

  

  
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非經濟論壇發表演說闡明非洲戰略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解藥

  那麼,是什麼力量推動這些在學術界和政府機構序列中響噹噹的官老爺,在無視埃博拉病毒流行近40年後,推舉名不見經傳的Mapp公司捧出奇迹般的新葯呢?

  這或許要從美國宏大的非洲戰略講起。

  就在埃博拉在非洲肆虐期間,8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召集」非洲54個國家中50國領導人,在華盛頓召開了首次「美非峰會」。這次被奧巴馬政府視為重返非洲的標誌性盛會,實際效果並不被一些西方媒體看好。由於中國和歐洲國家都舉辦過類似會議,有媒體認為這更像是奧巴馬的一場「模仿秀」,意在尋求一個同中歐一較高下的機會。奧巴馬近期為峰會應景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就毫不掩飾地聲稱,「我對非洲領導人的建議是,如果中國幫助建造道路橋樑,一定要確保公路不僅僅只是把煤運送到通往上海的港口。」絲毫不顧及非洲不論出口到中國還是美國的商品中,自然資源的比例都占約80%。

  奧巴馬這一外交上影響惡劣的拙劣言論,突顯了他急於取得外交突破,化解近年來美國因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際影響力下降帶來的焦慮。儘管官方及消息靈通人士表示,「這次峰會暗示美國政府將轉變美非關係的焦點,今後將致力於經濟往來及貿易活動。」但美非雙邊貿易額近年不升反降,2013年只有600億美元,不足歐非貿易額2000多億美元的1/3,與中非貿易額的1700億美元也差了一大截。那麼,整個峰值期間,除了奧巴馬的非洲血統,還有什麼事情可以裝點乏善可陳的美非關係呢?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色厲內荏的病毒,現代社會的公共衛生體系可以乾脆利落地將其控制。但是在欠發達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卻可以造成漫延多國的恐懼。那麼,在美非峰會期間,美國政府冒著引狼入室的風險(其實風險小到可以忽略),利用一點隨時可以找家小公司披露出來的存量科研成果,表現一下美國對非洲人民健康事業的大愛無疆,豈不是美非友好的最好證據?儘管這一新葯還未見成效,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來支持與評估它的安全性和對人類遠期的影響。雖然新葯最終投入臨床應用尚不知時日,但它的出現對於一種此前無藥可救的疾病來說畢竟是一個好兆頭。未經驗證的新葯就像一朵無香的玫瑰,就憑它的艷麗,對點綴蒼白的美非關係來說,也算聊勝於無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