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6句話最容易傷孩子自尊(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孩子的自尊很強,父母可能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傷了他們的心。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請記住,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因此,家長要用適合孩子的話語去面對他們。

 
 


  6句話最容易傷孩子自尊(華蓋/供圖)

  「我早就說」。場景1:毛毛開心地拿著滿分成績單給媽媽看。媽媽卻說:「我早就說你能考100分,過去考不好就是不努力。」解析:「我早就說」這句話帶有對比、翻舊賬的意思,孩子不僅感受不到被讚揚的愉悅,還有被批評的挫折。因此,和孩子說話要懂得「剎車」,做對了給予鼓勵即可,切勿出現這樣翻舊賬的話語。「我早就說」還會出現在孩子不聽告誡的時候,此時說這句話,有得意、炫耀的感覺,大人聽了都不高興,何況孩子。父母應該認真地幫孩子分析,為什麼家長事先就能預期到失敗。

  「不行、不可以」。場景2:洋洋媽媽總愛說「不行」、「不可以」,比如洋洋放學回家開電視,媽媽就會粗暴地關掉電視,說「不可以看電視」;洋洋想吃糖,媽媽也板著臉教訓說 「不行」。解析:中國家長主觀認定不好的事,往往會武斷地禁止孩子去做,卻不告訴孩子原因。孩子很迷茫,不知為何不可以,長大后不知道變通,行為模式僵化,甚至可能發展出對立型人格。因此,家長說「不可以」前,應說明為什麼「不可以」;也可通過協商的語氣來告訴孩子:「不是不可以吃糖,但糖吃多了要看牙醫。你今天已經吃了一塊糖,明天再吃好不好?」

  「等一下」。場景3:特特從幼兒園回來,總想跟爸爸分享一些新鮮事,但爸爸總是對著電腦忙,心不在焉地說:「爸爸正在忙,你等一下。」解析:大人總是很忙,和孩子說過「等一下」后往往就沒了下文。孩子次次滿心期待,卻總被冷落在一邊,會逐漸覺得爸爸媽媽說話不算數,失去信任感。建議家長在忙碌時採用反應式傾聽,即先理解地重複孩子的話語,然後誠懇地表明自己在忙。比如說:「爸爸特別想聽寶寶講在幼兒園發生的趣事,但爸爸正在忙,等一下再聽你說好嗎?」這樣能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記住,忙完后一定要兌現許諾孩子的事情。

  「你看你!」場景4:東東幫家裡收拾衛生,拖把上的髒水卻甩到牆上了。媽媽氣得大吼:「你看你!叫你別添亂!」 解析:兩三歲正是自尊心開始萌芽的時候,正面經驗的累積才能建立自尊,而隨便批評、嘲諷、指責會讓孩子只感受到家長憤怒和生氣,卻不知道錯在哪兒,容易造成自我價值貶低。因此,父母在表達不滿情緒時,可以換個說法。比如提醒孩子:「你幫媽媽拖地真是太棒了,但要小心,不要用力甩。」然後教孩子如何正確拿拖把。

  「你一定要」。場景5:爸爸媽媽要帶小雅去串門,臨走前一個勁叮嚀:「到了別人家,你一定要老老實實地坐著,別亂跑。」解析:這類命令式口吻往往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被信任感。要把孩子當大人,讓他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單純命令,孩子將來才不會缺乏判斷力。不妨對孩子說:「如果有個小朋友來咱們家,到處亂跑,還拿走你的玩具,你會開心嗎?」用情景置換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要吵。」場景6:爸爸回家就一頭扎進書房忙加班,豆豆卻在客廳跑來跑去。爸爸忍無可忍,大吼一聲:「不要吵!」解析:「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時候自然會發出聲音,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遊戲空間,然後再教育孩子何時需要安靜。不妨為孩子安排一段戶外玩耍的時間,或者在家中安排合適的區域,讓孩子充分玩耍。若得到足夠的遊戲時間,孩子仍在家吵鬧,父母就要明確地告訴他,可以玩遊戲,但不能妨礙到別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