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金在線/ 崑山法治環境目標:老闆怎麼安心怎麼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8-6 0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08-06

崑山爆炸的背後,是台商在當地經濟中的支配性地位

台商在台灣和崑山執行兩套標準,在台灣,因嚴厲政策管控,大幅降低了塵肺病和死亡,而在大陸,台商的利潤+地方官員的績效造就了崑山的經濟,也摧毀了打工者的身體,甚至奪取他們的生命

8月2日7時37分,江蘇崑山市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

8月 4日由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樑任組長的事故調查組確定,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發生爆炸,崑山爆炸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責任主體是中榮金屬製品公司,主要責任人是企業董事長吳基滔等。當地政府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落實不力。

崑山事件以慘烈的方式告訴人們,在中國製造業最發達的長三角腹地,中國製造的生存狀態,它的處境和未來走向。

國務院調查組總結事故5大原因:企業廠房未按二類危險品場所設計建設;生產工藝路線過緊過密,2000平方米的車間內布置了29條生產線;未按規定設計獨立吸塵裝置;電器設備未按防爆要求配置;未按時清理管道積塵;未對工人進行安全培訓;違規超時作業。

但隱藏其後的是台商的身影,他們在崑山經濟中有著支配性的地位。

「晚上不洗澡,回來像個鬼」

江女士是出事的崑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她如此介紹自己從事的鋁製品研磨工作:一到中午,工作台上落的灰就有一個硬幣的厚度。每個工作台上會有一個除塵管,但是粉塵多的根本除不盡。每天中午和下午的吃飯時間,車間會打掃一次,但中間的打掃根本沒用,只要一開工,粉塵就會迅速瀰漫。

「吃飯的時候,每個人身上全是灰塵,像是從燒磚窯里出來一樣,只有牙齒是白的。」有工友開玩笑說,「活生生一個兵馬俑」。工廠里還流傳著一句話,「晚上不洗澡,回來像個鬼。」

如此環境下,不得塵肺病才怪。

塵肺病是最常見的一種職業病,其生成機理很簡單,只要長時間吸入大量粉塵,就會因肺部粉塵的積累而引起疾病。中國大約有600萬塵肺病人,每年死亡人數是其它工傷死亡總數的3倍。

所以在中榮金屬製品這樣的工廠長期工作,不得塵肺病才怪。江女士的丈夫2005年進入中榮工作,2012年某一天突然生病,「大口大口的往下吐血,甚至鼻孔里也跟著冒血」,醫院診斷為粉塵感染。

而早在2010年,就有該廠工人因為粉塵造成了肺病,在工廠大門拉了「造成肺病拒不負責,天理難容」的橫幅。網上也早有帖文指控該廠造成塵肺病的問題。

粉塵危害治理的台灣經驗

崑山是台商聚集地,事發工廠正是台資企業。若這些台商是在台灣本土辦廠,恐怕不敢如此放縱粉塵問題。

台灣把由職業帶來的身體危害統稱為「職業災害」,「職業災害」又包括「職業傷災(比如觸電、墜落、爆炸等)」和「職業病(和大陸一樣,台灣的職業病中塵肺病佔到80%左右的份額)」。

為了和「職業災害」做鬥爭,台灣勞動部門於2001-2004年推行「四年降災中程計劃」,達成了四年內減少職災死亡人數40%的目標,可以說成績斐然。然而台灣政府主管部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仍舊承認,「比起英、美、日等工業先進國家,台灣職災死亡率仍然高出甚多。以英國為例,2006年每百萬勞工僅有8人死亡,而台灣同年每百萬勞工則有38人死亡,顯示台灣在職場減災工作的推動上仍有努力空間」。

為了向世界最高標準看齊,「勞委會」又「基於『救命事業不能等待』及 『生命不可能重來』之理念,自2006年起推動『全國職場222減災方案』以持續減少職災,並設定2年內將職災死亡及殘廢百萬人率較前2年之平均值各減少20%」。

為了實施「全國職場222減災方案」,台灣「勞委會」於2006年招募150名專案檢查人力投入職業減災工作,大幅提升檢查能量,2006年計執行各項勞動檢查156834場次,為2005年105464場次之1.5倍,2007年執行勞動檢查更高達203324場次,有效拓展了防災範疇,並督促生產單位落實了勞動法令。除此之外,減災方案還包括協調跨部門共同減災、提升防災執行力、促進防災合作夥伴關係、改善輔導機制、強化工安宣導行銷、擴大防災教育訓練、健全職場防災法規及制度等措施。

在重拳治理之下,台灣塵肺病的致殘疾(失能)人數幾乎直線下降。可見塵肺病不是管不了,而是取決於管不管。

崑山招商引資無底線

對比台、陸兩地勞動部門防止塵肺病的做法,可知台灣做法也沒有多少新奇之處,關鍵在於「執行力強」。而據調查,大陸如崑山這樣的地方,粉塵檢查形同虛設,事發企業視檢查若無物。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看看崑山的招商引資宣傳語和「經驗」就知道了:「崑山人民歡迎您來投資、你們來剝削的越多我們就越開心」;「來幫我們投資的是恩人,來投資我們的老闆是親人,能打開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響投資環境的是罪人」;崑山法治環境的目標是「老闆怎麼安心怎麼辦」、服務環境的目標是「老闆怎麼開心怎麼辦」、人文環境的目標是「老闆怎麼舒心怎麼辦」……

原子化的工人維權乏力

一邊是老闆的強勢,另一邊卻是工人的無奈。據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兩位博士生對大陸塵肺病工人維權的跟蹤調查,塵肺病工人走法律途徑維權並不「划算」—「工人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法律維權程式,時間就要過去2、3年,所花的時間、金錢也非常可觀,資方希望通過這個漫長的司法程式拖垮工人,甚至拖死工人,也杜絕之後工人的法律維權」。

這就是工人原子化的劣勢,因為獨立維權成本太高。獨立維權的另一個壞處是,缺乏宏觀層面的訴求。上述調查也指出,塵肺病工人維權主要是想獲得個人更合理的賠償,而沒有針對行業工作條件改善的訴求。甚至一些工人在拿到自己的賠償后,怕影響自己工作和以後找工作,再不願面對媒體和公眾。

被撕裂的中國製造

凡是對於中國低端製造業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工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是多麼薄弱,以此次崑山事件為典型,而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勞動力的供給幾乎無限,企業的用工一直處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工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就更有了中國特色。

從崑山事件看,工人根本就不知道金屬粉塵超過一定濃度後會爆炸,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安全避險的演戲,而且車間里沒有報警等設施。而且濃度高到都快要爆炸了,那我們想像在如此環境下工作對肺是多麼大的破壞,據前員工反映,工人曾經出現過多次矽肺病的情況,但是在政府人員的檢查中,工廠都能屢屢矇混過關。

我們看到,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包括企業管理者和政府管理人員基本都沒有把安全生產當一回事,他們關心的是利潤和企業的經營,而工人們則在極為弱勢的情況下,無聲的消耗著生命。

那麼我們就可以想像中國製造的本質了,這是以犧牲環境和犧牲工人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而換取的一點點的微博的利潤。在這種主要是以人力和手工為主的製造業中,企業必須把成本降到最低最低,才可能生存或者贏利,如何降低利潤呢,在工人工資剛性、員工社保費率剛性,稅收剛性、銀行貸款利率剛性、人民幣匯率升值剛性和政府打點關係剛性的情況下,企業主的唯一選擇只能是降低安全生產標準,因為只有這些才不是剛性,因為長期一來就沒有注重安全生產,也沒有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因此就習以為常,把安全責任落實就當作耳旁風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