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的全球戰略:在亞洲受挫之後又要重返非洲?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5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當美國和非洲之間出現什麼重大「火花」時,都會有人驚呼「美國將重返非洲」,或喜、或憂、或怒,但稍後又歸於沉寂。最新的一次「重返非洲」話題火爆則是當下,因為北美東部時間8月4至6日,第一屆美國-非洲領導人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了。

  正如法國經濟類大報《回聲報》一篇評論中所言,對於非洲而言,正處於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門檻的非洲,對任何合作夥伴都持歡迎、接納態度,也樂意討論任何建議、方案——前提是不能光有方案,而沒有真金白銀的實質性內容。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的「達喀爾意向」之所以遭到冷遇,正是因為他以「平等夥伴」的堂皇理念為由,試圖把「非洲需對法國產品進一步減稅」和「法國應減少對非援助」的「縮水貨」塞進「新夥伴關係框架」內,而非洲各國對美國是否捧場,同樣要看美國在這方面的意思和動作。

  正因如此,許多非洲媒體和評論家都指出,與會非洲國家對美國是否「重返」之類概念性話題,多半是客隨主便,隨口應付,其關注點主要在兩個「真金白銀」的議項,即「增長與機遇法案」和「非洲電氣化法案」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上。

  所謂「增長與機遇法案」,指在目前對非洲各國實行進口普惠制稅務優惠基礎上,增加對非石油、礦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准入優惠,而不要求受惠國對等稅務優惠待遇,符合條件的撒哈拉以南國家在八年內都可享受這一待遇,一旦達成,實現零關稅的非洲對美出口產品,類別將擴大到4000項以上。

  所謂「非洲電氣化法案」即美國通過金融、資金和技術援助,向基礎設施落後欠缺、電力缺口巨大的非洲提供電站、電網建設幫助,力爭使5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擺脫電力匱乏、甚至無電可用狀態。

  普惠制稅務優惠,是美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受到最多、最無保留歡迎的對非政策,包括中國在內,許多洲外經濟體都不同程度仿效了這一政策,而「增長與機遇」則是奧巴馬上任之初推出的「升級版普惠制」,一旦實施,對非洲各國的經濟增長自然好處巨大,因此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非洲政、商、學術界的濃厚興趣。

  然而「增長與機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2009年初,奧巴馬剛入主白宮,這條「利好消息」便橫空出世;當年8月4日,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史無前例對非洲進行7國、11天巡迴訪問,大談特談的正是「增長與機遇」,而這次訪問的頭炮和重頭戲,便是為「第一屆增長與機遇法案論壇」揭幕,揭幕地更煞費苦心地選擇了當時黑非洲奧巴馬人氣最高、美國總體形象最好的、其生父祖國肯亞,「加強美國在非洲話語權」、「和中國競爭」等話題喊得山響,希拉里甚至喊出過「向中國學習」(指效仿中國對非洲進行更多直接投入、尤其基礎設施投入)口號,但時至今日,奧巴馬第二任期業已過半,國務卿更早就易人,「增長與機遇」卻還在不緊不慢地談著。

  至於「非洲電氣化法案」就更急不來——參院還沒表決且不去說,即便通過了,「增長與機遇」前鑒在側,這對嗷嗷待哺的非洲各國而言,恐怕又是快性急吃不了的熱豆腐,畢竟,「增長與機遇」不過是少收錢,而「電氣化」可是要多扔錢的。

  奧巴馬任上的美國之所以對非洲言多而行少、言早而行遲,一是因為自身債台高築,不得不量入為出,而是國內對援非意見不一,如在非洲受到普遍歡迎、其它經濟體也紛紛仿效的普惠制,一些美國政客、商界人士就認為是「海關漏洞」,理由是許多不應享受普惠制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藉機將本國產能轉移到非洲,通過「貼牌」堂皇免稅進入美國市場,至於「電氣化」,擔心變成「援助無底洞」的有之,希望較國際組織附加更多、而非更少條件的更不乏其人。

  事實上,非洲從來都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最短板:在非洲,傳統上最有影響力的是英國、法國,近年來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也紛紛加強了存在,而美國僅在冷戰高峰期間,出於美蘇爭霸的戰略目的,在非洲表現出強大影響力——前提是付出強大的「真金白銀」。隨著冷戰的結束,競爭的消失,非洲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下降,儘管奧巴馬屢屢強調「重返」,但東亞、中東、歐洲等新老熱點處處掣肘,僧多粥少,相對次要的非洲,也只能多動動嘴,少動動錢袋子了。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幾百年來早已對和洲外列強周旋習以為常、駕輕就熟的非洲各國,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會可以來開,但能「重返」到怎樣,是要看「實際表現」的,美國早在2007年就通過所謂「非洲博物館計劃」設立的「非洲司令部」,就因此至今仍在德國斯圖加特呆著,而美國在非洲的「存在感」,也暫時只能繼續保持現狀。

  就在此次美非峰會開幕前夕,8月1日,奧巴馬因西非「埃博拉」疫病肆虐,一名援非美國醫生感染確診,公開宣布「所有來自有關國家的與會者都將受到美方嚴格醫療檢查」,儘管奧巴馬並未解釋何為「有關國家」,但獅子山總統伊奈斯特.拜伊.科羅馬和賴比瑞亞總統艾倫.約翰遜.瑟利夫隨即表示,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並退出本屆峰會,這一意外的插曲或許預示著,美國和「黑非洲」間,仍需慢慢探究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儘管雙方有時都願意不輕不重地提醒大家,奧巴馬是有肯亞血統的美國人。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