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甘肅探索多元養老之路 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2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值盛夏的甘肅河西走廊戈壁灘上瀰漫著令人窒息的燥熱,午後毒辣烈日烘烤下的張掖城郊顯得無精打采。在一個視覺遼闊的敬老院里,幾十名老人正坐在陰涼下搖著扇子「拉家常」(聊天),打破了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的他們顯得一臉輕鬆。

  在一間寬敞的活動室里,「切磋」書法技藝是老人們平日里最大的樂趣。「以前一個人待在家裡很不自在,現在和很多『同齡人』聚在一起就很少有孤獨感。」年過六旬的老人高建貴入住這家敬老院三年來已結識了不少朋友。

  和許多以務農終老的農民一樣,「孤寡老人」高建貴此前最擔心的是越來越難以自理的吃飯和生病等問題。他告訴記者,雖然在這裡時常也會想家,但沒有了生活方面的後顧之憂,尤其是敬老院樓后的一大片菜地有家的「感覺」,可以滿足他們習慣了的「勞動樂趣」。

  中新網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家由當地政府全額買單的公益性綜合試點敬老院,主要服務對象是周邊「三無」老人。儘管篩選條件較為「苛刻」,但目前已面臨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考驗,而專職服務人員亦顯得緊缺。

  「這裡200張床位已滿員,目前登記排隊的老人已超過200人,並且這一問題日益突出」,這家敬老院的負責人方德佳告訴記者,近五年來,當地「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逐漸發生了改變,原來當地人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會進養老院。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佔總人口的14.9%,這一比例明顯高於10%的聯合國傳統老齡社會標準。據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進入老齡化高峰,「未富先老」成為中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甘肅是中國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區,探索一條經濟適宜的「養老」道路便顯得尤為重要。除了正在農村地區的探索的「集中養老」模式,在城鎮居民社區逐漸「開花」的日間照料中心亦成老年人養老權利的一種保障。

  在張掖市主城區一處不大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這裡每天能為周邊約50名老年人提供收費午餐和免費休閑場所。不過記者留意到,該街道轄區有60歲以上老年人4736人,其中空巢老人1836人,獨居老人501人。

  「這裡每天能接待的50人主要還是行動方便、身體健康的老人,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目前仍是無法被顧及到的。」該中心負責人邢建生坦言,儘管試運行以來效果很好,不過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缺少場地和經費保障。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提出,要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老年人服務體系建設。到2015年,增加日間照料床位和機構養老床位342萬張。支持民辦非營利養老機構建設。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常健認為,雖然近年中國發展很快,但普遍還未到富的地步,老年社會來得很快,老年人的大幅增加使得養老場所和設施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專職的服務人員也很缺乏。

  常健說,老年人的權利保障體現在基本生活照料,身體保養康復,精神文化參與和自我價值實現等方面。針對城市、農村和不同地區,結合老人此前的工作職業、生活習慣、家庭收入等因素,未來中國的「養老」會是多種方式的摸索。

  常健表示,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肯定是要改變的,有可能是以一種養老方式為主,其他方式作為補償的模式。同時,「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關鍵是監管要到位,以防止欺詐、虐待老人等現象出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