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員為何頻頻選擇自殺?值得深思官場現在現象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8-1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0日下午4時許,浙江省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趙紀來從20層墜樓。公安機關在趙紀來辦公室內勘查時發現一份疑似遺書碎片,已基本復原,證實為本人筆跡。遺書稱:我患甲狀腺癌已數年,現肺部又出現陰影,近段又嚴重失眠,肝部也隱痛,為不讓組織和家庭及本人麻煩和受累,我決定走了。請組織諒解,我沒做一件對不起組織和違反法紀的事。(31日杭州網訊)

  近期官員自殺的事件頻頻發生,被媒體披露類似的遺書也不少。如:7月26日,湖北省國資委省國有企業第三監事會主席王運清跳樓自殺。王運清生前留有遺書,稱「我很抑鬱,抑鬱難忍,先走了」;此前,7月8日,河南信陽市平橋區衛生局局長張柏成跳樓自殺,在辦公室留下遺書,「我在醫院檢查有嚴重抑鬱症,非常痛苦,不能吃睡,生不如死。」;7月9日自殺的湖北孝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海華,也在遺書稱「身患多種疾病,常感不適,只能自我解脫。」

  據公開報道統計,截至7月30日,今年已有至少32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最近一個月死亡案例比較密集:6月30日至7月30日,至少有8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6人確定為自殺。一直令人羨慕的官員群體,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令人擔憂的「高危」群體。對於官員自殺,中國公眾的關注點往往首先將其聚焦到「腐敗」上,而官方則更傾向於關注該群體的「心理與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更深層次的反思在於,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原因,導致官員自殺現象越來越多?

  抑鬱症和不堪病痛折磨,被當地政府頻頻用於解釋官員自殺的原因,公眾對此已經產生信任疲憊。人吃五穀雜糧不可能不生病,但倘若都像這些官員這樣「不堪病痛折磨」自殺了,那醫生們還能活下去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抑鬱症不能作為官員自殺的主因,也絕對不能一遇到需要解釋官員自殺,就貼上了「病痛」這個標籤,因為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不信了。

  官員自殺頻發到底為什麼?官員死亡,有兩個原因,一是確實活不下去了,二是「自殺」比活下去更有好處。相關部門有意或者無意不透露詳細信息的行為,只讓公眾明白了官員有可能是活不下去了,而無法排除後者,也就是用「自殺」換取更多的好處。現在反腐鬥爭日益形成高壓形勢,問題官員內心的恐懼與壓力是真實存在的,部分腐敗官員甚至風聲鶴唳、寢不安席。相當一部分問題官員自知死罪難逃,想把線索中斷,保護更多的既得利益者。當反腐巨浪襲來時,丟命保財、丟卒保車成為權衡利弊之後的「明智」選擇。

  我國刑訴法有這樣的規定,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訴訟就會停止,就不會再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且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也就是說,由於貪官自殺,案件無法繼續調查,更無法進入法律程序,往往就會不了了之。實踐中有不少這樣的案例,比如中國銀行益陽市分行原行長朱國勛在益陽市看守所自殺后,益陽市檢察院只得撤銷了對朱的立案決定書。也就是由於存在這樣的「空子」,許多官員採用自殺手段「丟車保帥」,掐斷案件線索,使調查無法進行。

  人說「好亡不如賴活」,貪官之所以要選擇自殺身亡,那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在成本與收益權衡之下作出的無奈選擇。如果不自殺,案件就可能一直深挖下去,到時不僅身陷牢獄,還得身敗名裂,所得贓款悉數被追繳。在案件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時自殺,不僅能保住名譽,身後哀榮備至,更重要的能為家屬保住那一份極重的贓產。一個人死了,隨便什麼人就再也撬不開他的嘴,有關部門也就無法再查下去。死人是最可靠的保險箱,貪來的錢統統保住了,都歸自己的老婆子女所有,也算是自己當丈夫、做父母的「盡了責」……一句話,「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梳理2003 年以來公開報道的官員自殺事件,大多數官員的自殺原因未徹底查清,很多只是寥寥數語帶過,自此再無下文。這種做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明顯向左,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一旦發生公職人員自殺事件,政府和媒體往往將之作為重點事件深入挖掘,務必給社會一個完整真實的交代。如2003 年香港職員張之琛自殺后,特區政府立即展開深入調查,並公布遺書等佐證材料,使民眾充分了解其自殺的原因。相對而言,中國的公職人員自殺,則很多是一筆糊塗賬。

  官員自殺給官員個人、政治系統和社會都帶來了直接危害,是一種全輸結果。而要從根本上破解官員自殺問題,最根本的還必須從政治生態、特別是內部政治生態的改善方面入手,這就要求權力完全在陽光下運作。雖然官員自殺的原因有很多,如壓力過大、道德腐化等,但歸根到底,還是政治系統運行相對封閉帶來的「潛壓力」。唯有讓權力置於陽光下,才能去除官員身上背負的潛壓力。否則,一次次「抑鬱自殺」的判定,看似能迅速終結當地政府的巨大壓力,卻永遠阻止不了下一個自殺的官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