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學記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7-28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

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荅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0

主題

33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2
沙發
桂花666 發表於 2014-8-19 08:10 | 只看該作者
來和樓主學國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6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3
hello2014006 發表於 2014-8-20 08:20 | 只看該作者
國學與中華文化有著天然的血脈,是中華文化之魂。中華文化有著人文地理與文化人類學上的深厚根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4
仰泳魚 發表於 2014-8-21 08: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6
5
江葉 發表於 2014-8-21 08: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和而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6
阿藍藍 發表於 2014-8-21 08: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7
胖兔子 發表於 2014-8-21 08: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8
公瑾 發表於 2014-8-21 08:32 | 只看該作者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8

帖子

16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4
9
禿頭鷹 發表於 2014-8-22 08:47 | 只看該作者
學習國學。弘揚中國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7

帖子

5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1
10
mmddkk456 發表於 2014-8-25 08:15 | 只看該作者
「經」是學習國學的開門第一科,依次為史、子、集。這樣的學習方法一直延續到近代,也造就了諸多偉大的學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9

帖子

16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7
11
missMH370 發表於 2014-8-27 08:26 | 只看該作者
前面中醫講的不錯,再來向樓主學習國學。漲姿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5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12
附子理中丸 發表於 2014-8-28 08:27 | 只看該作者
「五四」時期,承載國學的傳統文化,就像是屋子裡的空氣,你雖然感到厭惡,卻沒有辦法馬上徹底驅除;而今天,我們雖然在熱情地尋求國學的回歸,但失去了原有的空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