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要自以為擁有真理 —反思派性之爭的根源2

[複製鏈接]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三個神學上的惡魔:虛榮自誇、貪婪、爭奪權威

宗教改革的主要發起人馬丁·路德是捍衛真理的鬥士 。不過面對強權,以及現實環境中對教理認知的混亂,他的堅持也使他同樣面臨「唯我獨是」的危險。路德性情激烈,他勇往直前的鬥士作風,如果沒有一個充滿恩惠,性情溫和,牽針引線的助手,改教可能會大受影響。這位親密的朋友,也是最得力的同工,就是腓利浦·墨蘭頓。

路德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並不完美:「我生來就是為了爭戰,與黨派和魔鬼奮鬥。因此我的書充滿風暴與爭戰的味道。我必須挪開殘枝朽木,披荊斬棘,像個粗野的山林工人,開闢道路。而墨蘭頓安靜地走著,愉快的耕種、栽植、播種、澆灌,都照著上帝給他的豐富。」

墨蘭頓以「安靜的改教家」聞名。他著眼真理,而非宗派主義,可以與不同神學立場的人平心靜氣地對話,化解了許多路德所帶來的衝突。例如,作為路德的繼承人,墨蘭頓與加爾文在神學立場上有歧見。但是由於墨蘭頓的學識和作風,固執如加爾文始終對他十分尊敬。

到了17世紀初期的德國,正是改教運動之後路德宗與加爾文宗爭論的高潮,宗教戰爭和神學上的爭吵使得德國和歐洲的社會動蕩不安。這時,德國有一位名叫彼得·麥德林(Peter Meiderlin)的路德宗神學家和牧師,他深深體會神學爭論和政治鬥爭之為害,試圖把恩惠帶入真理上的爭執。他在1620年寫了一本書《對奧斯伯格會議的神學家們為和平而作的虔誠勸告》。

在書中,他認為基督教會裡面有三個神學上的惡魔,一個是虛榮自誇,一個是貪婪,一個是爭奪權威。他認為教會路線不同並不是主要的問題,鬥爭背後的態度才更為有害。他宣稱,每個驕傲的神學家都是個異端者,因為他的影響是絕對與聖經不相符的。他並列出三個神學上的德行:謙卑、知足、愛好和平與合一。

他並非講求沒有原則和神學基礎的合一與和平。在書里,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言,呼籲基督徒:「在重要的教理上一致,在次要的教理上,給人自由的空間,在一切事上,用愛心相待。」

這句話有幾個重要的意義。第一,基督教有重要的教條,它是經過初期教會五百年的考驗而確定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第二,不要在次要的教理上唯我獨是,應該尊重異己的立場,不要隨便貼標籤。第三,對任何立場不同的人,我們絕對不要忘記愛心的原則,不只是容忍,而是尊重,以恩慈相待,承認自己對真理所知有限。在那個爭吵不休的時代,他提醒大家:不要自以為是,自以為擁有真理,自以為是真理的詮釋者。

可惜麥德林是德國人,他的書在英語世界里沒有受到重視。到了17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正面臨著英國正教、長老會和獨立教會間的嚴重爭執。清教徒牧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期望在彼此攻擊的教派間找到交集和平相處。經旁人介紹,他讀到了麥德林的書,深為感動,於是把這句名言譯成了英文,傳誦至今。

這些人告訴我們,教派間最要緊的事不是在辯論誰更正統,誰的神學理論更符合聖經,而是在一致的基要教理的基礎上彼此相愛。
喜萊莉為了理想而奮鬥,雖敗猶榮。

139

主題

4768

帖子

512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22
沙發
催肥 發表於 2014-8-11 13:02 | 只看該作者
不宣稱自己的教會是正宗,如何留得住教徒?如何收得足奉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3
求索 發表於 2014-8-11 23:23 | 只看該作者
圖窮匕見! 原來這個立方體的個面都是耶穌?
一神論, 怎麼可能包容? 基督教如果有絕對權力, 會像ISIS一樣迫害異教圖。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Martin Luther King, J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1: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