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數百億跨界併購 馬雲賭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編者按/即使從此不再做出任何驚人之舉,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也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名副其實的商業傳奇。

  但這個將屆知天命之年的瘦削男人,卻顯然不滿足於此。對他來說,什麼才是「天命」?何處才是「極限」?至今還沒有確切答案。也許,他自己此刻也正在捫心自問。

  網際網路時代本來就瞬息萬變,大多數人都對明天會發生什麼感到茫然和不安,而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似乎不在此列,他們看起來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並且胸有成竹,天生樂觀。

  馬雲會是繼續創造神話的那個成功商人嗎?阿里巴巴會是所向披靡的那家奇迹般的公司嗎?

  誰知道呢?

  豪擲超過700億?

  究竟馬雲收購UC優視花了40億美元還是50億美元,直到如今雙方均無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數字刷新了中國網際網路併購的紀錄。

  但對阿里以及馬雲而言,這只是其龐大併購計劃的一部分。據股權投資金融資料庫清科私募通的統計,2014年1至6月,阿里併購的公司超過12家,併購總額接近人民幣300億元。如果再算上2013年併購入股青島海爾(600690.SH)、天弘基金、高德地圖、新浪微博等公司花費的近200億人民幣,近兩年,馬雲以及阿里巴巴用於收購的資金,保守估計已經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雖然在世界併購史上,單筆超過50億美元的併購並不罕見,兩年內使用超過100億美元擴張的公司也不在少數,甚至在20世紀最後十年,歐美的多元化併購中,化學企業併購食品公司,汽車集團收購電腦企業的故事也時有發生,但像阿里併購跨度之廣、涉及行業之多卻是鮮有前例。

  從網際網路企業、基金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到足球俱樂部,從藥品銷售企業、金融技術企業、郵政企業到財經傳媒,阿里巴巴像一隻八爪魚,把觸鬚深入到各種傳統行業。2014年6月底,傳出馬雲入股聯通,資本市場一陣騷動;其後又有傳言馬雲打算養牛,將投資伊利旗下的畜牧公司。類似的傳聞不絕於耳,故事有真有假,涉及的行業更是千差萬別。馬雲不怕消化不良嗎?

  「阿里巴巴上市之時,就是該公司最好的時候。」一位國際投行的基金經理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馬雲所有的收購都在為上市估值提供想象空間,「他需要一個更龐大的盤子,貌似更有前景的業務種類。」

  為了誰的想象空間?

  從阿里提供的招股說明書以及其後公布的文件看,包括大淘寶廣告模式和天貓傭金模式在內的2C電商業務,是其營收的最核心來源,佔比一直維持在七八成以上,國內的電商依舊是其最賺錢的業態。

  但在許多研究機構看來,國內的網路購物市場已經逐漸趨向穩定。例如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實物2C電商交易規模增速已經進入20%~30%區間,該增速還將繼續下降,到了2017年,該增速將跌至17.4%的水平。

  另一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收入來源主要是商品成交總額(GMV)轉化為電商的廣告和傭金收入。簡而言之,就是客戶與商家通過淘寶或天貓,每成交一樣貨品,電商平台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阿里現階段GMV向收入轉化的比例大約為2.3%~3%(艾瑞諮詢的研究數據),但隨著國內電商的競爭越來越大,資本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該數據將會與發展更為成熟的國際電商eBay靠近,2013年eBay商品成交總額轉化為收入的比例約為1.8%。

  據阿里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零售市場的商品交易總量從2013年同期的5290億元降至4300億元。同期阿里的毛利率也從上年的51.3%降至45.3%。

  「就電商而言,資本市場對於阿里的成長性,已經有清晰的預計。」上述基金經理表示,資本市場需要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想象空間。

  因此,阿里大部分併購均有明確的意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商需要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而線上線下的融合則意味著未來發展的潛力,在阿里的IPO文件中,強調結合其新拓展的其他服務類應用,阿里巴巴在移動時代的發展潛力很大,這不僅基於現有業務的移動化,更多是阿里創新的O2O應用模式與場景。

  收購UC,是因為UC瀏覽器是國內最大的移動瀏覽器,據說同時佔據了印度移動瀏覽的最大份額。移動時代,阿里需要其提供更多的流量。收購高德地圖,因為這是國內最大的導航軟體。打通后,阿里的商家可以通過其定位實體的位置,從而達到線上線下融合的目標。

  阿里資產不再「輕」?

  馬雲的部分併購在資本人士看來跨度很大。「阿里巴巴為何比國內其他電商更賺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輕資產模式。」一位國內電商分析師表示,相對於京東在物流上的投入,以前的阿里沒有這一壓力,成本有效控制,加上龐大的現金流,讓阿里巴巴「輕車熟路」。

  但馬雲62億港元入主文化中國、54億入股銀泰百貨、12億入股恆大足球俱樂部,再加上2.49億美元入股新加坡郵政,再之前建立菜鳥物流,由此而囤入土地。阿里的資產不再輕,馬雲的帝國遍布各行各業。

  這確實帶來了許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如何將泛文化企業融入網際網路金融、電商流通發展到國際物流企業。但這些行業的融合需要長時間的培育,而且阿里巴巴有沒有能力、精力將跨度極大的行業均成功融入網際網路?

  馬雲此前的思路非常清晰。在前些年的內部會議上,他曾明確表示,B2C業務是阿里接力跑的第一棒,第二棒是淘寶和支付寶,第三棒是大數據,第四棒則將是金融、物流等業務。但上述近150億元的收購中,除了新加坡郵政外,與馬雲的方向似乎並不相關。

  一家位於新加坡的國際基金公司操盤人認為:「這些泛文化產業網際網路化一旦模式找對了,將是另一個天貓。」這位人士表示,最重要的是,其2014年投資參股的跨行業企業,或者是行業龍頭,或者是有實力的挑戰者,均有不錯的經營業績,阿里很多投資均以戰略合作者的角色介入,不操盤,今後發展也不會對阿里帝國造成資金壓力。

  仔細觀察馬雲的投資策略,他通常是先入股,覺得目標公司有著足夠明確的前景后,再試圖控股。例如此前的天弘基金,2013年6月阿里與天弘合作推出餘額寶后,直到2014年5月阿里才完成51%的控股。高德軟體的併購也是這一模式,先是2013年以超過2.94億美元成為高德的股東,2014年5月才以11億美元將其納入麾下。UC的併購同樣不例外。上述基金操盤手認為:「以阿里現在的資金流,馬雲完全可以用百億資金賭一個未來。」

  買賣容易 賺錢不易?

  阿里巴巴究竟有多少錢?

  在2014年6月26日更新的招股書上顯示,2014財年,阿里的經營利潤為249.2億元。雖然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收入,但也並非一時無兩。另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阿里巴巴賬上依舊維持有322.46億元的自由現金流,如果加上短期投資、現金等價物后,更高達436.32億元。要知道,這已經是阿里經過一年的瘋狂併購后留下的賬目。

  阿里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2013年7月阿里獲得了一筆80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其中25億美元為三年期定期貸款、15億美元三年循環信貸和40億美元五年期定期貸款。其中三年期及五年期貸款的融資成本為2.93%和3.43%。這筆貸款除了2012年債務展期外,大部分都用於這兩年的併購。

  併購容易,但產生價值不易。

  從其2013年較早入股的高德軟體看,阿里並沒有點石成金。2013年5月,高德接受了阿里2.94億美元的投資,隨後雙方打通了賬號體系。高德的用戶似乎飛快增長,2013年三季報顯示,高德地圖已有1.71億用戶,同比用戶增長翻了一倍。但這似乎沒有對高德的財務產生幫助,2014年一季度高德總營收同比下降了32.7%,凈虧損4600萬美元,而2013年同期凈利潤是570萬美元。

  隨著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如何融入阿里,阿里又如何從管理上,從業務接入上消化高德?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由於這兩年來阿里併購案經過時間較短,很難客觀準確評價其價值。但在產業經濟學的案例中,併購從來都是最簡單的一步,併購之後的融合才是真正的「九九八十一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