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席捲海南的「威馬遜」颱風憑什麼上不了中國的頭條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7-25 1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18日,一場叫做「威馬遜」的颱風如期而來,這場41年一遇的超強颱風,這天很不湊巧地與雪上加霜的馬航空難,構成了災難性新聞的「撞衫」。結果,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颱風,被馬航的這場空難佔盡了關注度的上風。

  要不是中國紅十字會後來被曝緊急救援時匪夷所思地向南方災區下撥的3500床棉被,稍稍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恐怕直到現在,很多中國人可能連這場颱風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它已經造成官方公布的38人死亡、3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15.9億元,這些驚人的數字。

  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說馬航。所有的新聞頭條,都與威馬遜無關。所有的人都在聽那些預言帝繪聲繪色地梳理國際關係與局勢,判斷馬航MH17航班是被哪一枚導彈擊中的,來自哪方面的武裝。

  人們講海南那場權力地震中的主人公,如何從冀文林出事之後終於等到譚力落馬,講他們中的一位如何拋棄糟糠之妻娶了個電視主持的美人兒。而真正的頭條,卻隨著一場颱風,淹沒在風雨之中,像那些逝去的生命一樣,輕若鴻毛。

  威馬遜上不了頭條,緣於人們對於颱風的司空見慣。人們對於生命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的關注度,未能像馬航墜毀於烏克蘭東部、未能像兩位海南省副省長落馬於反腐,來得更有興趣,不只是因為死亡人數的多寡,涉及的生命與前程的分量輕重,而是緣於對自然災害,特別是颱風災害的麻木。

  據說海南的省會海口,到昨天為止,已經超過三天停水停電了。而相對於這場颱風帶來的近千萬人受災、3.7萬間房屋倒塌、1800餘公頃面積的農作物受災、很多地區幾乎夷為平地來說,停水停電已經算不上真正的受災了。

  按照現代氣象科技,明明知道這場今年最強的風暴要來,明明知道威馬遜早一天已經在菲律賓至少奪命38條,明明知道它惡魔般的路徑必定橫掃中國的海南、廣東、雲南與廣西,也明明發出了各種級別的預警和應急響應。但是,伴隨著一幢幢遮風避雨的房屋和賴以生計的經濟植物而倒下的,還有這些失去或失蹤的生命。威馬遜像此前的每一場強颱風一樣,並沒有因為這個被自然災害屢屢造成「多難」的國度,在不幸與災難中有了「興邦」的決心和口號,而兩手空空白走一趟。

  威馬遜所到之處,一片狼籍,一副殘局。交通癱瘓,停水停電,缺醫少葯,衣食不濟。一邊是民眾苦不堪言,一邊是災后重建高唱正能量。可以預見,這場自然災害再次造成的多難,將以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興邦重建。

  災難來臨之前,政府和職能部門去哪兒了?在預警,預警,還是預警。新聞的頭條去哪兒了?在馬航,馬航,還是馬航。

  沒有一個應急的預案在災后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我是怎麼未卜先知,讓這裡的交通暢通無阻的。沒有一個有效的措施,在災后很得意地告訴我們,我是怎麼先見之明,讓這裡的房屋免於倒塌的。沒有人拍著胸脯告訴我們不會停電停水停通訊信號;沒有人信誓旦旦保證我們哪裡有災情哪裡就肯定有救援隊伍保障你的生命;沒有人事先走到地頭手把手地教給蕉農如何做到不讓將要收穫的香蕉不致倒伏,這年的收成不會泡湯;沒有人事先將充足的涼席安全的食物精準的藥品配置到威馬遜可能橫掃的受災地區……有的,只是一個具象的預警,一個抽象的概念——颱風來了。就像童話里的那句「狼來了」一樣,喊颱風來了的,只是完成了一個喊話的過程,而聽這句喊話的,只是一個聽喊話的過程。喊的人麻木了,聽的人也麻木了。他們只是覺得,颱風又來了。

  連新聞也打不起精神說颱風了。新聞的頭條,對於異域這場空難的生命關注,顯然比這場颱風對於身邊的生命的不確定性,來得更投入,更有打了雞血般的激情。似乎失去了馬航空難的新聞頭條,就失去了媒體的國際范兒一樣,他們寧願冷落身邊被威馬遜颱風颳得呼號求助的生命,也不願因為第一時間少發一條馬航的消息而被同行對於自己專業水準的否定與奚落。

  誠然,人類對於自然災害,有著不可抗力的無奈。所謂人定勝天,不是指人類的決心有多大,颱風的威力就有多小,而是指想盡一切辦法,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威馬遜造成的災害損失,至少從目前來看,顯然沒有達到「最低限度」的境界。即便拿威馬遜與2012年10月30日登陸美國東海岸的超級風暴「桑迪」,造成95人喪生、經濟損失約500億美元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重大災難」相比,中國這場颱風,「損失比」顯得更加驚人。

  但是,「桑迪」撲來,美國立即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奧巴馬在最後一刻決定取消「今明兩天」所有競選活動,在颶風來臨之前火速趕到白宮坐鎮指揮。甚至連紐約證券交易所,也事先宣布關閉所有交易,創下了紐約證券交易所27年來首次因天氣原因關閉兩天的特殊紀錄,而前一次紐交所臨時關閉,同樣因為一場叫做「格洛麗亞」的颶風襲擊。時間是1985年的9月27日。桑迪,是整個美國持續多日、並且當忍不讓的政府頭等大事,也是新聞媒體的頭條新聞。

  近兩年前的桑迪襲美,中國的媒體曾經興師動眾去追過風。今天,當威馬遜近在咫尺向我們迎面撲來時,我們聽到最多的,依然是對於馬航空難各種可能性的神機妙算,是又一個海南副省級官員落馬背後各種關聯性的猜測預判。當威馬遜瀟瀟灑灑走一回、拍拍屁股走了人之後,我們才依稀聽到「海南挺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聲音。好像要把喪事,辦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喜事似的。

  事先不拚命作為,事後收殘局狼狽。多難興邦這麼一個充滿哲理、充滿能量的好詞,在威馬遜過後成為一場精神自慰,這是要有多少悲傷與眼淚來墊底的代價?

  當我們聽到棉被成為當之無愧的三伏救災物品,當我們聽到發霉的麵包也會送到受災群眾的手中,當數字化的重大損失不能成為這個國家重大災難時的條件反射,我們便不難明白那些高可入雲的椰子樹為什麼會因為一場颱風而齊齊倒地,不難明白那些即將收穫的香蕉為什麼會成片伏地,不難明白那些路會堵、水會斷、電會停,那些生命會成為一個數字而不能像馬航空難中的那些生命一樣,成為一個個具體的人名,成為一個個令人唏噓慨嘆的人生故事。

  當「颱風來了」,只是一個預警的發布,一條氣象的消息,而不能成為政府職能的頭等大事與新聞媒體的頭條新聞,颱風過後的挺住,只不過是一個蒼白的口號罷了。跟精神自慰時的呻吟,沒有太大的區別。

  椰子樹倒了,可以重栽重扶,生命和人心如果倒了,拿什麼來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