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部之後漢書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7-25 1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撰,主要記述漢光武帝起兵中興漢室至漢獻帝讓位於曹丕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事,是一部傑出的私修斷代正史。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順陽人(今河南淅川東南),曾任尚書吏部郎、宣城太守等。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范曄被貶宣城,開始撰寫《後漢書》,陸續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又和謝儼共同完成了五志。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曄捲入政爭被殺,謝儼怕受牽連而毀掉了志稿,《後漢書》遂殘缺不全。後人以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一般稱《續漢志》)補入,使成完書。

范曄撰寫《後漢書》之前,已經出現了多家有關東漢歷史的著作。有東漢班固、劉珍、伏無忌、邊韶、蔡邕等相繼撰修的《東觀漢記》、三國吳謝承撰《後漢書》、晉司馬彪撰《續漢書》、華嶠撰《後漢書》及謝沈、袁山松、薛瑩撰、張瑩、張璠、袁宏等人所作後漢史作共十餘部。范曄博採眾書、斟酌去取,他的《後漢書》後來居上,超越眾家,至唐取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而諸家後漢史作,除袁宏《後漢紀》外,都相繼散亡。

《後漢書》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紀十卷、傳八十卷、志三十卷。與《史記》和《漢書》相比,《後漢書》在體例上有一些變化,如設《皇后紀》,這在二十四史中是非常特殊的;新創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等七傳,後世紀傳體史書亦多有所效仿。

范曄《後漢書》以「正一代得失」為宗旨,宣揚儒家正統思想,敘事簡明扼要,描寫生動,保存了東漢一代的諸多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

���0��K�]� 同,《陳書》中僅本紀中有兩卷之論贊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可見《陳書》中姚察舊稿的成分相對較少。也正因為如此,《陳書》在列傳體例上要比《梁書》整齊規範一些。
《陳書》與《梁書》的相似之處頗多。陳朝僅三十餘年的歷史,《陳書》的列傳也達三十卷之多,大量歷史人物事迹在書中得到反映。《陳書》語言簡潔生動,文風古樸,也摒棄了駢體文,但總體而言在內容上和文字上都不及《梁書》。

《陳書》無表、無志,亦為缺憾。《陳書》除了曲筆回護嚴重外,姚思廉還為其父姚察、同僚密友虞世基之父虞荔和叔父虞寄作佳作,辭多溢美,實為史家所不當為。從南北朝到唐初的史書中,此類事例屢見不鮮,亦可謂當時史學的一大弊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