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最懼怕的第一殺手他是何許人?(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7-21 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5年11月2日,《大公報》刊登汪精衛被刺新聞。

  
  1935年11月1日,南京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刺殺案。國民黨第四屆六中全會舉行期間,與會代表曾走出會議室合影留念,汪精衛被兩名殺手射中三槍,倒在血泊之中。大公報記者記載:「先生滿面鮮血,仰卧地上」,情形一片混亂。幾日後,南京國民政府首都警察廳登出了《刺汪案要犯——王亞樵生平》的通緝公告:「刺汪案中之王亞樵,為安徽合肥人,年歲已將五十,體格不甚修偉,而兩肩特闊……王行九,故亦稱王老九,黨羽頗眾,遍落各地,凡重大暗殺案,王輒與其役,蓋專以暗殺為生源者也。」

  策劃了這一驚天刺殺案的王亞樵,另一個身份是斧頭幫幫主。他手持利斧帶領弟兄行走江湖,威震上海灘。據說當時各軍閥幫派談到王亞樵即色變:蔣介石一提到這個人,假牙就發酸;戴笠若是聽說這個人又露面了,第一個反應就是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上海灘的黃金榮、杜月笙警告各自的部下,遇上王亞樵,趕緊繞著道兒走。

  無論世人怎麼評價,王亞樵曾外孫郭昭昭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道:「王亞樵策劃了一系列暗殺,暗殺對象有侵華日軍高級將領,有魚肉人民的官吏,有出賣民族利益的漢奸,他們的死傷,人人拍手稱快。」毛澤東評價他是「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全國政協委員、原國民黨軍統骨幹沈醉先生也曾說,這位連蔣介石、戴笠都害怕的人是該記入史冊的。

  三代人研究王亞樵

  王亞樵是郭昭昭祖父郭均世的舅舅。郭均世從小喪父,跟著王亞樵在上海長大,被當作兒子一樣養育,對王亞樵的行動也多有見聞。郭均世師從訓詁學家胡樸安、東京審判大法官梅汝璈,是位對近現代歷史有深刻體會的知識分子。他晚年博覽群書,筆耕不輟,用30萬字記錄了王亞樵一生的經歷。

  另一位歷史的親歷者是王亞樵的胞弟王述樵。王述樵畢業於上海法學院,師從著名法學家沈鈞儒。他早年跟隨王亞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包括大型暗殺事件,解放后在安徽政協文史館工作,直到1995年去世。

  1982年出生的郭昭昭曾與王述樵一起生活。當時,電視里正放著以王亞樵為主題的電視劇《江淮大俠》。每次看到刺殺成功的鏡頭,王述樵都會發表一番感慨,回憶當年與哥哥一起策劃的大案件,情不自禁地向當時還是孩子的郭昭昭說起鏡頭背後的故事。談到爺爺郭均世,郭昭昭翻出一摞泛黃的稿紙,他說:「爺爺在臨終前,親自將這30萬字的研究手稿交給我,囑咐我要繼續完善研究,將王亞樵的事迹傳播開來。」

  在兩位老人的影響下,郭昭昭從小喜歡歷史。2011年,他從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取得博士學位,現於江蘇科技大學任教。記者走進他位於江蘇鎮江的辦公室,看到各種老照片、手稿、舊報紙鋪了滿滿一桌子。郭昭昭說:「這裡有全中國最齊全的王亞樵研究資料。關於他的一生,網上有各種杜撰,我想以兩位老人的親身經歷,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為大家呈現最真實的民國殺手王亞樵。」

  曾是斯文的秀才

  「王亞樵曾是一名青衣秀才,戴著黑框水晶眼鏡,甚至透著幾分斯文。」郭昭昭翻出一張老照片,向記者介紹王亞樵早期的人生經歷。

  1889年,王亞樵在安徽合肥磨店鄉出生,父親王蔭堂與母親梅氏都是老實本分的鄉村百姓。王亞樵七歲時,被父親領到鄰村先生家裡拜師。家中長輩都希望他能沿著科舉考試的階梯,從秀才、舉人到進士,做官發財,光宗耀祖。王亞樵天資聰明,不負家人重望,參加合肥城內的縣試,高中頭十名。

  按照當時大多數學子的人生軌跡,王亞樵應乘勝前進,繼續往上考,但清政府在1905年9月下詔廢除了科舉,斷了他的及第登科路。縱觀近代中國的發展,廢除科舉制度是社會改革很重要的一步。但在歷史的橫切面上來看,這群習八股的讀書人,精神支柱轟然倒塌。郭昭昭說:「在歷史的潮流前,個體顯得非常渺小,時代逼著你去面對,你也只能直面人生。為實現抱負,這群讀書人只能另尋出路。」1907年,報國無門的王亞樵投奔李鴻章的族人李元甫,到李元甫辦的團防局任職。參加這種自衛性質的武裝組織,對於18歲的王亞樵來說,很有投筆從戎的氣概。

  「自李鴻章開始,近代安徽名人輩出,王亞樵的早期發展歷程,和這些安徽名人有著強烈的互動,而團防局就是互動的起點。」在這裡,王亞樵的朋友圈子逐步擴大,與之相伴的是,他對社會的認識也逐步加深。王亞樵開始在自己的社會活動中注入政治元素,和同窗老友組織「正義學社」, 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相勉勵。他還結識了吳暘谷、常恆芳、柏文蔚等安徽同盟會早期領導人,秘密入會,並追隨孫中山的口號參加武裝起義。

  這段時期,王亞樵常以古語「鐵肩擔道義,棘手著文章」和自撰的「寶劍尋頭飲,毛錐得墨飛」對聯分贈給革命友人,其中「寶劍尋頭飲」一句,似乎也透露了他日後暗殺生涯的某些兆頭。

  「亂七八糟的好漢」

  「類似於山西人走西口,近代安徽人的發展也有一條黃金路線,從合肥、南京再到上海。至今安徽孩子考大學、找工作仍然喜歡去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100年前,王亞樵的政治活動也沿著這條線路展開。」1912年,王亞樵被合肥地方軍政新貴設局陷害,僥倖逃脫后出走南京,1913年又來到上海闖世界,創建了頗具傳奇色彩的斧頭幫。

  郭昭昭告訴記者,據祖父郭均世回憶,當時的上海灘幫派林立、風雲迭起。其中很多都是以老鄉為中心組建,大家團結起來以求發展,比如寧波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工商名人錄共記載了2000人,寧波人就佔1/4。寧波幫中赫赫有名的虞洽卿、葉澄衷、劉鴻生等人,在上海商界呼風喚雨。蔣介石也是寧波人,他在奪取最高權力的時候,寧波幫給了他很多的財力支持。

  王亞樵建立的斧頭幫,最初也是一個維護合肥來滬勞工的小組織。民國時期,上海西邊的曹家渡及長壽路一片,聚集了眾多從合肥過來的打工仔,初到上海的王亞樵也在這裡當碼頭工謀生。當時階級矛盾很尖銳,外來勞工常常受到地方惡勢力和資本家的欺負,想要立足非常困難。王亞樵深知講理無門,「對待強權只有砍殺」。因此他和他的兄弟們人人配一把長柄閃亮的斧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有一次,一名安徽勞工遭到大資本家惡意拖欠工資,工人前往索要,反遭一頓毒打。王亞樵知道后,率領100名大漢手提利斧,衝進資本家的大院中討要說法,嚇得資本家連連道歉,立馬賠付工人工資。斧頭幫聲名鵲起,受到勞工們歡迎。

  與其他幫派相比,王亞樵對斧頭幫的統領比較特別。據說,杜月笙的青幫組織十分嚴密,用「大、通、悟、學」四個輩分來排位,等級思想嚴重。而斧頭幫沒有固定集會辦公場所,組織不嚴謹。「王亞樵在哪,重心就在那裡,任何行動都出自王亞樵的命令,弟兄們都相信他。」可見,王亞樵在幫中威望很高,這種威望不依靠文件條例,是一種人格魅力。

  江湖中人講「情義」,這也是王亞樵最重要的標籤。斧頭幫的靈魂人物華克之曾如此評價他:「有平等思想,同情勞動人民,否認一切權威。為了救人一難,不惜傾家蕩產,萬金一擲;聽人家幾句恭維,也可拔刀相助,不計後果。他是一個精神曠達,亂七八糟的好漢……」

  「暗殺大王」生涯

  「暗殺」這股清末民初的社會思潮,對王亞樵影響很深。郭昭昭介紹,據說早年光復會領導人蔡元培就曾主張暗殺。在辛亥革命之前,暗殺事件屢屢發生。1907年,安徽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刺殺巡撫恩銘一案,鑒湖女俠秋瑾也被牽扯其中。1910年3日,汪精衛等人在北京密謀炸死清攝政王載灃,朝野震驚。

  1916年5月,王亞樵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先生。先生的一番教誨使他更深刻地認識到,不打倒軍閥,不掃清封建餘孽,就不可能統一中國,不可能抵禦外侮。孫中山認為,革命應以武裝力量徹底推翻其組織。王亞樵追隨孫中山的思想,但他希望「用極端方法剷除阻礙中國進步的攔路政客,通過暗殺震動社會、促使變革」。

  據史料記載,王亞樵帶領斧頭幫參與策劃了數十起刺殺案件。1923年,王亞樵幹掉淞滬警察廳長徐國梁。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王亞樵開始刺蔣行動。1931年6月,蔣介石在廬山遭槍擊,同年7月,國民黨財政部長宋子文在上海火車站遇刺,這都是王亞樵一手策劃的。1932年,日軍侵華最高司令長官白川義則大將在上海虹口公園被炸身亡,據王述樵口述,王亞樵是幕後總策劃。王亞樵的暗殺生涯從最初反封建、反蔣到反日,斧頭幫發展成為「反蔣抗日集團」。

  郭昭昭告訴記者,王述樵曾回憶與王亞樵共同策劃的廬山槍擊案, 「他很聰明,獲悉蔣介石要去廬山度假后,和幫中幾個兄弟買了兩隻金華火腿,把當中的肉挖掉,然後將手槍藏進去。妹妹王亞瑛和表弟媳劉小蓮化裝成闊太太的模樣,兩個槍手裝扮成隨從,從容地通過上海碼頭嚴密的檢查,登上開往漢口的輪船。當她們到達九江后,雇了兩頂轎子,又大搖大擺地通過了沿途嚴密的盤查,把火腿送上了廬山。」

  最終,這次刺蔣行動失敗了。因為派去的殺手取出武器后,將挖空的火腿隨手一扔,被巡邏侍衛發現,引起了蔣介石的懷疑。但據說當場有子彈從蔣介石頭頂飛過,把他嚇了個半死。

  兄弟情義延續

  幾次刺蔣行動后,蔣介石對王亞樵惱羞成怒、惶恐萬分。他懸賞百萬大洋購王亞樵人頭,而在其下達的「懸賞緝拿」名單中,對林彪、陳毅等紅軍高級將領的懸賞金額也不過10萬,可見蔣介石對他的「重視」程度之高。

  1936年,47歲的王亞樵突然在江湖上銷聲匿跡。關於他的「失蹤」,傳言甚多。郭昭昭告訴記者,王亞樵是在廣西梧州遇刺身亡的。國民黨軍統熟知王亞樵「重義氣」,抓到了他老部下余立奎(此時被關押在南京監獄)的妻子余婉君,一番威逼利誘,要余婉君引出王亞樵,並承諾事成就把她丈夫放了。於婉君便以生活困難為由,託人帶信約王亞樵會面。得知老部下的家屬想見自己,王亞樵覺得突然,也有猶豫,但為了「道義」二字還是赴約,被埋伏在周圍的國民黨特務刺殺。

  郭昭昭告訴記者,當時陪同王亞樵在梧州的是其得力幹將鄭抱真。王亞樵被刺殺后,他回到安徽,參加了新四軍,建國后擔任合肥市首任市長,親口將此事告訴王述樵,才揭開了這個歷史謎團。

  「在很多人看來,王亞樵這位混跡江湖的『黑幫』幫主、叱吒上海的『民國第一殺手』,因得罪人太多,最終被仇家刺殺身亡。但在80年代全國政協的文史資料中,他被定義為民族英雄,是為革命而犧牲的。」郭昭昭說。

  記者問到王亞樵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郭昭昭說,據王述樵和郭均世回憶,王亞樵是一位很重視教育的家長,他希望後人好好念書,或許這是他對未來和平年代人們生活的美好憧憬。

  關於王亞樵的其他後人,現在多生活在上海、合肥一帶。郭昭昭經常聽爺爺提起,「建國初土改期間,家中日子很不好過,被貼上了地主的標籤。每次遇到困難,家人就去找合肥市長鄭抱真。鄭抱真會在便簽上寫上一段:這一家子對革命貢獻很大,要給予照顧。正因為這樣,一家才渡過難關。我覺得,這裡面也有很多『情義』在,這是王亞樵為我們後人留下的福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