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爆內幕:中國戰鬥機的發動機為何遲遲不能突破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7-20 16: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航空工業發動機的研製一直制約中國空軍的發展,是中國戰鬥機乃至民用飛機研製開發的一個短板,而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中國的戰機不僅跟不上世界戰機的開發步伐,而且大大限制了中國戰機世界市場的佔有率。

  而航空發動機又是戰鬥機的核心裝備,是戰鬥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研製製造不過關或性能差不但大大消弱了戰機的作戰性能,而且威脅到戰機的飛行安全,所以,儘管戰機的其他裝備部件再好,只要發動機跟不上趟,配不上套,這個戰機永遠是個失敗作品。

  據俄新社3月6日報道,俄羅斯《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3月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就《生意人報》披露的有關中俄接近簽署48架蘇-35 多功能殲擊機採購合同的消息發表評論時指出,中國之所以準備大量進口蘇-35,可能首先與中國國防工業系統在研製和生產國產第4代和第5代殲擊機時的落後現狀有關。

  中國殲10的發動機受制於人,如今看來殲20也逃不過發動機被外主宰的命運,在此不禁要問,中國航空發動機經過六十載的發展,為何如今還是止步不前,進展相當緩慢,中國造不出好的航空發動機說明什麼問題?

  中國戰機的「心臟病」由來已久,在中國戰機其他裝備部件突飛猛進的今天,發動機卻還是讓我軍工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說明了我們的工業技術水平還是離世界發達國有相當一段距離,我們的材料科學和國外發到國家相比還差人家一大截,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之花」,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誌。

  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數幾個國家,技術門檻之高可見一斑。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從最初的仿製改進到可以獨立設計製造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走過了一條布滿荊棘的發展道路,如今還是沒能結出令人滿意的碩果。

  正如筆者所說,我們航空發動機的問題其實說明我們工業科技水平和材料科技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有的人將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問題歸根於研發投入的不足,但筆者認為這只是片面之詞,有一定道理不過不能說明問題,航空發動機的問題說明的是我們工業的整體水平

  即使國防上投入不足,門類繁多的其他工業部門不會都出現類似的問題吧,再說,中國軍工在一二十年前就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了,所以說把我們航空發動機的問題歸結於資金投入不足站不住腳。

  而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我們研發力度不夠,原創能力不強,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科技人員素質問題,而是我們主導的發展模式問題,我們擁有大量的資金,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人員,而我們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這個資源,一味追求短平快,使得我們很多裝備製造設備依賴進口,尤其是精密超精密加工機床,而發達國家是不會將尖端技術示於我們的。

  那些用於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尖端裝備更不會讓我們看一眼,美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就上天了,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那時已經製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超超有餘,然則2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苦苦探索,可想人家現在技術能達到什麼層次,我們現在不僅是工業發展方式有問題,主導科技研究人員的思想也變了,大學教授不專心搞科研卻熱衷做項目,不認真做實驗卻喜歡搞講座。

  所以,沒有工業技術常年的積累,沒有技術創新和突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永遠是塊「心病」,永遠受制於人,當我們出口戰機的時候,還要問問人家讓不讓轉售發動機,問題我們不怕,困難更不怕,關鍵還是要看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改變。

  美最新發現:中國太行發動機藏重大戰略機密

  理查德·費舍爾說,中國官方對五代機計劃守口如瓶,但從中國沈飛的這個模型上,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第一,費舍爾認為中國的4代機,不是"一架"飛機,而是一個系統。

  費舍爾猜測中國"4代機"是"雙機方案",就是說應該是兩架飛機,一架有人駕駛飛機,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兩家飛機的尺寸、重量相近;採用模塊化設計,發動機和相當部分的航電系統是通用的。以沈飛的方案為例--姑且認為"暗劍"和"暗劍他哥"是同一個4代機方案中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

  第二,以沈飛方案看有人平台和無人平台的分工。

  儘管兩者的通用化程度很高,但是分工卻很明顯。"暗劍他哥"負責作戰指揮,還有近距離空戰(畢竟要無人機做近距離空戰以目前的人工智慧來說太勉強了);"暗劍"則負責中距離空戰(主要攜帶的就是中程空空導彈),甚至可以靜默飛行到距離敵方很近的不可逃逸區再由"暗劍他哥"發出發射指令。

  如果沈飛方案是這樣設定的話,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暗劍"和"暗劍他哥"的氣動布局了。"暗劍他哥"因為要負責近距離空戰,因此使用了最強格鬥布局-- 前掠翼,雖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性能有所下降,但是因為不用自己去衝鋒陷陣所以超音速巡航和隱身的要求都不高。

  "暗劍"就不同了,要以最快速度衝刺到適合的發射位置,所以採用了適合超音速飛行的布局和更高的隱身形態。這樣看來,"暗劍"和"暗劍他哥"總體相似卻又明顯不同的氣動布局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關於單發的考慮。

  如果中國4代機是"雙機"方案,那麼都採用單發也好理解了。事實上,這是把原本要在兩架飛機上布置的設備和武器分到了兩家飛機上,"暗劍他哥"以電子設備和近距格鬥導彈為主,"暗劍"則以中距空空導彈為主。這樣一來,兩架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都不會很高,使用推重比9。5的"太行改"就足夠了。

  也因為飛機尺寸相對較小,更容易實現隱身和高機動性的要求了--只能佩服中國軍工五體投地,當然如果中國4代機真的是"雙機方案"的話。

  第四,大概估算一下"暗劍"和"暗劍他哥"的基本性能。

  4代機的發動機9成是"太行改",最大推力可以達到15~16噸,巡航推力大約12噸,推重比9。5,基本接近F22發動機水平。從發動機就可以推算這兩兄弟最大起飛重量,假設最大起飛重量還要保持高機動性,那麼就設定總推重比1。0,那就是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重量均為4噸,作戰半徑 1200~1500公里。

  "暗劍他哥"至少可以攜帶2噸電子戰設備和兩枚霹靂12,兩枚霹靂9(全內置),最大巡航速度1。2Ma;"暗劍"最少可以攜帶2噸中距導彈,最大可以攜帶4噸中距導彈,那就是6~12枚枚霹靂12,最多可以內置的應該是6~8枚,最大巡航速度1。8Ma。

  第五,說說為什麼沈飛方案被淘汰了。最大可能就是"雙機方案"這種概念被否定。因為這種作戰方式,對於通訊要求較高,對飛行員來說作戰習慣也很難改過來,改裝的風險比較大。其實,美國人設計F35的時候,已經考慮以後改裝為無人F35和有人F35配合作戰,但是也因為風險和難度較高一直沒有形成定案

  費舍爾說,中國有雄心建造4至6艘大型航母,俄羅斯未完工的烏里楊諾夫斯克"(Ulyanovsk)級核動力航母將影響到中國航母的設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