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博:習近平「整風」未半頹勢盡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17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鏡新聞網 2014-6-12、18、7-3、8、17

「虎頭蛇尾」一語成讖

儘管官體黨刊上大讚特讚,黨內傳達上更是煞有其事,各省市黨委常委們更是紛紛表態「效忠」,習近平上台後推出的最新一次「整風」還未半程已顯疲態和頽勢,他曾公開擔心的「虎頭蛇尾」一語成讖,正成為宿命。

其實這種結果是必然,毫不讓人意外。是次整風既存在著推出時機上「畢其功於一役」的急躁和盲動,邏輯上也存在著難以自圓其說的悖論,實踐上也選擇了出於私心考慮有意選擇的「瘸腿」走路,這些都已註定這場運動走不遠——用不了多長時間,難以為繼的狼狽和不好收場的尷尬會有更多、更具體的展現。

首先時機上,無論是毛澤東49年建政前的延安整風,還是建政後的50年、57年整風(姑且不提之後的文革等),還是鄧小平文革後破除「兩個凡是」的解放思想、80年代的清污、「六四」後的治理整頓等系列整風舉動,還是江澤民以延安整風爲標竿的「三講」,次次整風可以說都是毛鄧江腳跟站穩、人脈充實後進一步鞏固地位的「配套動作」,而習近平上台之初,人馬和威權還沒真正形成,陣腳未穩之際,就貿然推出這麼大動靜的整風,頗有紙上談兵的幼稚和「四面出擊」的不自量力。


習近平求通過民主生活會上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種皮毛之舉來改進黨肌體筋骨之疾。
......
這種網上網下一片肅殺,不讓人說話的大背景下,腆著臉的説自己走群衆路綫,搞什麽整風,簡直是無厘頭搞笑。或許也有小聰明,現在真讓群眾敞開説,敞開批,那共産黨可不衹是顔面丟盡的問題了!

​網民的鳴放

但群衆們還是會積極參與「群衆路綫」,這不以某些大人物的意志為轉移,衹是方式不同而已。看看今天網民對官員們批判和自我批評以及整風的揶揄挖苦,有幾個人當真?看看網友們一個又一個的創作即可:

領導晚歸。夫人:「幹嘛去了?」領導:「開會。」「開啥會?」「民主生活會。」「會上都說些啥?」「批評與自我批評。」「啥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你搞我,我搞你!」夫人幽怨:「你好長時間沒批評我了。」領導很煩:「被人搞累了,你作個自我批評算了!」

和老婆進行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我總結了自己如下的問題:在家庭建設上急於求成、求變心切、主觀決策、知人不深;愛批評人、沒有耐心。有點自滿,有時聽不進去老婆意見;請客吃飯喜歡講排場;幹家務活過於急躁,有時過於講究聲勢;隨著評論員當的時間長,不知不覺有了評論員氣。老婆聽了很滿意;

各路諸侯以觀望態度對付整風

……拿程維高來說,他之所以從河南任上被調去河北真正的原因與他在河南得罪了省委、省政府班子中的兩個人以及一些「冀魯豫」老人不無關係。
他在《程維高親述痛思錄》(明鏡出版社出版)一書中回憶稱,在河南,還始終存在兩種力量,一種是與「冀魯豫」關係密切的幹部,一心想控制河南……另一種是與「冀魯豫」沒有關係的、外來的幹部。而河南省委班子內部長期不團結,也就是這個原因。

【當時,河南省的二把手與三把手長期爭論,鬧得不可開交,在省常委會上,研究幹部問題時,由於有分歧,也總是爭論不休,讓省委書記楊析綜難以定奪。楊析綜人很好,但軟了一點,協調不好,拿他們也沒辦法,時間一長,省委的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另外,程維高在書中還大談他和劉源的積怨。

當年37歲的劉源在不是候選人的情況下,經人民代表直接提名,當選為副省長。實際上,在劉源被推舉爲副省長候選人後,省委書記楊析綜召開緊急書記碰頭會。在這個會議上,省長程維高快人快語,首先發言,他說:「這種做法是典型的自由化,與中央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精神不符,我堅決反對。」

在他發言之後,其他人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說話。後來,他才知道,大家之所以不敢發言,是因為在副書記中,有兩個人同劉源關係非同一般,他們暗中給劉源以支持,「而且,這事很可能就是這些人背後策劃的,」程維高説。

結果,會議議而不決,對於該怎麼辦,沒有什麼明確說法。後來劉源當選,中央也沒有說什麼,被認可。而程維高在碰頭會上放的這一炮,非但沒有起到作用,還由此與劉源結下怨恨,「而且,得罪了冀魯豫支持他的一些老人和靠這些人支持起來的人。」

「六四」之後,因爲楊析綜「是趙紫陽的人」,「趙紫陽倒台了,楊析綜肯定站不住腳,」程維高説,劉源等認為他們的機會來了。

「(但)即便楊析綜下台,他們當了省委書記,程維高仍然是省長,有些事情還是不會好辦,因此堅決想把我趕走,於是,就對我製造謠言,進行政治陷害,」程維高説。
......
實際上,習近平以總書記之尊用了四個半天時間親臨坐鎮督促一個地方省委班子成員之間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就已經被解讀為這項運動在黨內尤其是省一級中間推行得並不順暢,因此不得不「御駕親征」。

雲南調子

​值得一提的是,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的「一番批評」引發一些海外媒體關注。在不久前召開的昆明規劃建設調研座談會上,他列舉了昆明城建的諸多問題:作為城市發展內核的歷史文脈被割裂,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間格局被破壞,城市的街區和建築風格沒有特色缺乏個性,「中心攤大餅」,任意破壞城市與山水環境的有機聯繫,標誌性的傳統建築被毀滅,一些歷史文化街區被淹沒,建築物千篇一律,滿目「水泥森林」。

​據悉秦光榮說完,台下一片死寂。這是他入滇14年來首次對昆明提出系統性批評。放之全國,此舉也實屬罕見,相當於全盤否定了昆明這些年的建設,也否定了昆明前後幾任市委書記,尤其是現任省委副書記仇和的政績。
......
不要忘了,就連現代政治體制運作成熟的西方,「抹黑」攻擊政敵都是最常見的手段。共産黨這種革命黨的人治和暴力性質從無改變,批判和自我批評,和我上你下,或者説嚴重點,你死我活,僅有幾步之遙。更不要忘了,殷鑑不遠,真實的中共歷史裡「整風」就是抓權、整人的代名詞,遠的不說,習仲勛不就是受害者之一麼?

​從被網民娛樂化的或不屑或嘲諷的鳴放中,更不難發現,體制外更是不看好他搞的這一套。

習近平的擔心和神經錯亂

習近平或許多少也意識到他是次的整風最終可能「流於形式」,正如他在河北省委民主生活會上所警示和敲打的:教育實踐活動越往後,越要堅持標準,絕不能虎頭蛇尾,絕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民眾評價。一定要認清「四風」的嚴重性、危害性和頑固性、反覆性,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抓下去。對此,中央是下了決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決心、毫不動搖。

但正如《世界日報》題為「習近平新整風運動治標未治本」的社論所言,如今,執政黨大權在握,利益誘惑太大,整風根本無法抑制官吏貪汙的衝動,而社會多樣化,也導致各階層利益訴求不同,「一言堂」對付不了中國社會的複雜性。由此可見,共產黨黨內整風,是黨內家務事,做事總比不做好。但社會和民眾期待的,已不是好皇帝和清官,而是呼籲法制和人權自由平等。整風不可能替代法制獨立,真正要讓人民相信,反腐敗不是運動、不是權力鬥爭,就需要法制大於人治,法大於黨,這才是治本之道。

再深入的說,其實習近平整的批判和自我批評的整風這一套註定的不了了之,只是他上台後方方面面施政揚湯止沸手法的一個典型case。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固守著一套落後意識形態的共産黨和習近平是「左,左不得,右,右不得」,到處碰壁,到處是壁,特色執政理論不管再吹噓,都無濟於事。不僅是難以自圓其說,處處破綻,甚至説是徹底破産,只剩下一副破爛兒。沒人信,沒人睬。

動輒吹噓高舉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但群體性事件頻發的社會現實下,怎麼都解釋不通毛澤東「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一論斷;

瀋陽小販夏俊峰刺死城管不僅捅破了胡溫和諧社會的大泡泡,也紮到熱衷「中國夢」的習近平的軟肋上。網民們一邊倒的支持,更是反問,夏俊峰如果罪該當死,那為什麼賀龍當年兩把菜刀殺死鹽局稅警隊長又是革命行為呢?毛主席不是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麼?

正如學者榮劍所言,依靠暴力革命奪取政權,必定賦予暴力革命以歷史的正當性,這是革命史觀長期支配歷史敘事的內在邏輯。但革命勝利之後,如果繼續沿著革命的邏輯運行,原來的革命者何嘗不會成為新的革命的對象?這是革命史觀無法自我克服的歷史和現實悖論,克服這個悖論的唯一途徑是拋棄革命史觀,重新建立憲政的歷史觀。

否則,只能表現出進退失據的侷促和恐慌——

一會兒新版毛澤東語錄的邊鼓震天響,呼之欲出,著實讓一批毛左打了雞血般興奮,結果發現苗頭不對又扭扭捏捏的闢謠——被毛整的家破人亡的老幹部仍然大有人在,鄧小平讓大家出氣後的「三七開」已經讓不少人憋著一股氣了,如今小字輩的習近平敢挑事,怎麼能不說道說道?至於劉雲山、劉奇葆這種草根出身的,如果說胡溫服侍老東家一輩子盡心盡力算是得到相當認可的「管家」的話,他們頂多就是老東家看不上眼,少東家骨子裡瞧不起的「家奴」而已。習近平一猶豫,他們見風使舵,退堂鼓保證比誰打得都快,這都決定了新一屆班子「牆頭草」的特性。

一會兒高談任何人和組織遵守憲法和法律,一會兒闊論依靠發動和依靠群眾專政的「楓橋經驗」;

一會兒大談30年改革開放的豐功偉績,一會兒又「社會主義探索」為文革平反定調;

一會兒嘴裡嚷著「反動知識分子」利用網際網路反黨,一會兒又冒充「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是一大發明」文字獄的受害者。

整個神經錯亂。

習近平手下那批筆桿子們更是不堪重用,佔領網際網路輿論陣地,否認憲政和普世價值,「豪言壯語」張嘴就來。可就不動動腦子想一下,世界上沒有普世價值這個判斷本身就是普世價值的一種表述。若沒有普世價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英特耐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 、「放之四海而皆準」 、「宇宙真理」,這些口號又算什麽呢?

堂堂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自甘沈淪成一個不著四六的「神學院」,幾個不上檯面的黨棍、附庸和打手的拙劣表演,實在是讓人覺得可悲可恥。

也正如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所言,在官方對民間發動的這場「輿論鬥爭」中,勝負早已不判自明。除了官媒的自說自話和極少數官員的被動表態之外,如今還有誰在公開支持這股反憲政逆流?事實上,官媒對憲政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不僅沒有鎮住局面,反而得罪了大批體制內學者,讓體制內的「社憲派」、體制外的「自由派」等原本不同立場的派別結成了廣泛的護憲聯盟。在這種生態下,任何學者公然站出來反憲政都是一種職業「自殺」;這麼做也許馬上就能得到「封賞」,卻徹底毀了自己在圈子裡的聲名。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哪次精英聯合抵制、社會普遍反感的「輿論鬥爭」成功過呢?(更不要說)高層傳遞出相互矛盾的信號已經造成嚴重的社會困惑與對立,而官民對立無疑會造成巨大的改革障礙。

綱不舉目不張,可爲者不為,不可爲者強爲之。越謹小慎微,越舉步維艱,碰壁了就趕緊修正下,轉個向,再碰壁,再轉……可剛性維穩越來越緊束之下,不僅是民眾受苦,這個黨自己可輾挪的彈性空間也越來越少。熱鍋螞蟻一樣,原地打轉,顛三倒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進退失據,遠未走出歷史興衰的死圈圈。

沙發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17 09:49 | 只看該作者

黃博:習近平「整風」未半頹勢盡顯(2)

「顛覆性錯誤」的始作俑者

10月7日,習近平在第21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演講中大談改革,從「改革之路從無坦途」到當前改革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甚至警告「改革瞻前顧後有可能前功盡棄」。

他還說:中國是一個大國,絕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習近平沒有對這句話加以展開和解釋。但輿論對於這句話的解讀呈現兩極。

「南華早報」在新浪微博上說,重申中國將「一鼓作氣」深化改革,不允許出現走回頭路的「顛覆性錯誤」。這是習自2012年11月接任中共總書記以來,對中國改革的方向性問題,「做出的最重要表態之一」。

有網友認同這種觀點,認爲習近平的顛覆性錯誤還是指:「放棄改革開放走『回頭路』。尤其是當前社會矛盾空前激烈複雜,不少輿論把這些問題歸咎於偏離了中共正統的改革開放。

但也有網友指出,習的顛覆性錯誤還是不能搞憲政,不能全盤西化,不搞三權分立,不照辦西方模式那一套,因爲那會出現共産黨下台的,這對共産黨而言才是真正顛覆性的錯誤。

也有分析稱,這番顛覆性錯誤的表態也可以理解為習近平鐵定「左轉」,認同毛澤東的分析,認爲再按照現在權貴資本主義的模式發展下去,中國人民還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這種可以說是針鋒相對的迥然解讀,或許是習近平説這番話卻又不具體展開的真正原因所在。理由前面已經說過,難以展開,難以具體。一展開,一具體,就難以自圓其說,就要碰壁。

上台未滿一年,習近平已經顯露出那種疲於「應付」的不堪和倦怠。說來遭軟禁的趙紫陽對老朋友也表達過他當年在台上時有過「應付」的真實心態,退下來的江澤民在上海和老朋友談心時也有此感悟。

可如此自欺欺人的鴕鳥心態下,豈不知犯下最大的犯顛覆性錯誤的正是你習近平和共產黨。你們恰恰是讓這個國家和民族出現一次次迷茫、劫難和浩劫的真正始作俑者。

習仲勛的不整人的借鑑

2013年10月15日,習仲勛誕辰百年。

繼陝西、廣東之後,甘肅相繼舉行了紀念習仲勛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後,習仲勛誕辰百年的官方系列紀念活動隆重開幕,並以當天遺孀齊心和習近平夫婦以家屬身分出席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為最高潮,以包括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劉少奇子劉源、鄧小平之子鄧樸方、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等諸多「紅二代」的集體出席最引人關注。

紀念活動之密集,規格之高,出席人員之多,明顯超過政治局委員和副總理級別的常見標準。以致有說法稱,毛主席紀念堂當天「因天安門廣場有活動暫停開放」的原因就是因為要紀念習仲勛。

有學者稱,此次不少「紅二代」出席座談會,是習近平展現「紅二代」團結,鞏固其下滑聲望的有心之舉。

不過也有敏感者稱,是次高調紀念習仲勛是當局有意化解各界對習近平「左轉」擔憂的費心之舉,甚至是黨內開明派借習仲勛的一生反左,用死人壓活人,逼迫要效毛的習近平「走正道」。

有國內媒體就在微博上暗示,今天紀念習仲勛誕辰百年,主題之一是要實事求是,保持高尚節操,記取文革血的教訓,力推改革開放,嚴防文革悲劇重演。

如是看,挾毛始皇帝餘威的明顯沒幹過抬習太上皇「遺詔」的。

問題是,真的是這樣麼?人們是不是應該先耐心等到看了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紀念活動的排場和定調再表態?

另外必須要提的是,紀念習仲勛,到底紀念他的什麽?

2001年10月15日,習仲勛88歲大壽時,自言「父親是一個大英雄」的習近平在一封拜壽信裡曾這樣談及父親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學父親做人……您這一輩子沒有整過人和堅持真理不說假話,並一以貫之……」

習遠平在習仲勛百年誕辰時更是寫下「憶我的父親習仲勛」的一篇感人文章。文中也寫道:

【他(習仲勛)由衷地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整過人。」人所共知,在黨成長的漫長歲月中,無論是在「左」的或「右」的錯誤發生時,「沒整過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艱難的時刻幫了人。在那些蒙冤歲月裡,父親對汙衊不實 的所謂「問題」,能攬過來的就堅決攬過來,寧可一個人承擔責任,也絕不牽連他人。他說:「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別人身上就是西瓜;別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 上就是芝麻。」許多人聽了這話落淚。「沒整過人」應該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

因為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政治禁區比比皆是,衝破禁區的政治勇氣首先來自無私無畏的政治胸襟……沒有無視安危、不怕犯錯、責無旁貸、義無反顧的無私無畏精神,就不敢大膽顛覆禁錮思想的政治教條,也無法提出任何新觀念、新政策、新辦法,去面對和解決實踐提出的新問題。

……

父親當年實施 廣東先行開放的壯舉,遭受過多少無形的政治壓力,經歷了怎樣艱難的政治選擇,父親沒有說過,我們亦無從猜測。但有一條是肯定的:父親內心的使命感來自人民,人民的追求就是對父親的命令,父親只是又一次聽從了人民的召喚而已。】

但真的紀念習仲勛,遠不止習遠平和官方圈定的可以大書特書的解放前建立根據地和解放後的廣東改革開放和有所保留的文革遭遇,還必須要提到胡耀邦下台和「六四」,而這又不能展開,甚至都不能點到為止。

習仲勛在最後的日子裡對子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這點上,從習近平嘴裡的「反動知識分子」們也少有、甚至從來沒有過對習仲勛有過非議乃至批評中也可以看出。人無完人,不是說他沒有缺點或錯誤,而是在當年那非正常的高壓乃至殘酷政治條件下,習仲勛所表現出的說是高風亮節,無私無畏並不為過。

可惜的是,從目前看,習近平並沒能延續習家的好名聲。甚至可以說,他所展現出的和自己和兄弟筆下所讚美的父親的政治操守正漸行漸遠。

(《大事件》第26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2: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