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讀書報:蘇聯色情文學特供體系揭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15 2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07-15

記者康慨報道

    歡迎來到莫斯科的俄羅斯國立圖書館,跟隨馬林娜·切斯內赫,搭乘吱吱嘎嘎的老電梯,上到九樓,走過一排排昏暗的書架,便來到了特藏部(Спецхран)——蘇聯時代的毒草室,專門收藏思想上有害的圖書。她徑直走向樓層後部的角落,停在一個大鐵籠子前,拿鑰匙開了門,裡面是一個更為隱密的所在,收藏了成千上萬種圖書、繪畫、版畫、照片和電影拷貝,它們來自五湖四海,卻帶著一個共同的特性:性。

    《莫斯科時報》上周刊出特寫,介紹蘇聯時代最為古怪的秘密——國立圖書館的春宮寶庫,其前身是革命后抄沒的貴族的色情藏書,最終發展為一萬兩千種的特藏,藏品來自世界各地,上有18世紀的日本版畫,下至尼克松時代的美國言情小說。特藏部禁止普通民眾入內,只對黨的高級官員開放。這裡距克里姆林宮僅有一箭之遙,有些領導人很喜歡到訪。

    今日國圖已無特藏部,但當年的藏書仍然是個秘密,它們未經完整編目,許多書也無從查找。「我們決定原樣保存,作為它創建時那個時代的遺跡。」切斯內赫說。

    1920年代,布爾什維克將革命前的魯緬采夫博物館定為國家圖書館,並以革命導師為之命名,稱為弗·伊·列寧蘇聯國立圖書館,在努力建設新文學館藏的同時,也開設珍本部,用於收納充公的貴族藏書,其中一部乃特大開本的《七宗罪》,得自無名藏家,1918年由版畫家瓦西里·馬修京自行出版,在描述貪食之罪時,他畫了一個肥碩的女人帶著殘忍的笑容在自瀆。

    革命前的俄國上流社會流行下流的「女流書」(книга для дам и девиц),有一部奢華的女流書封面鎦金,內里是男女交纏的中國絲畫。

    帝俄時代色情作品的消費者並非全部是貴族,群眾的文化需求也能從中得到滿足。一本名為《頑皮書庫》的小冊子保存至今,收錄了《十日談》等情色故事,以魔鬼抓住少女為封面,出版於1910年代,售價50戈比。

    特藏部最大的一筆進項來自國立莫斯科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尼古拉·斯科羅杜莫夫的私藏。1947年去世之前,他不僅搜羅了大量俄語色情作品,還從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地購書。此人之所以未遭逮捕,多半因為他行事謹慎,處處照章辦事,到各個單位開介紹信,證明外國色情讀物具有科研價值。1928年,存在時間不長的國立精神分析學院院長伊凡·葉爾馬科夫就曾為斯科羅杜莫夫開具了一份這樣的證明。

    「性行為需要嚴肅和嚴格的科學檢驗,特別是因為它在文化發展和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如此廣泛。」葉爾馬科夫寫道,「以原貌保存這些藏書,作為一項具有社會學價值的工作而言是高度重要的。」

    斯科羅杜莫夫得以善終的另一個原因很可能在於斯大林的秘密警察頭子亞戈達,他是色情作品的狂熱愛好者,據報在寓所內收藏了大量人造男性器官,他喜歡瀏覽斯科羅杜莫夫的藏書,並保證了後者的人身安全。

    斯科羅杜莫夫死後,內務人民委員部抄了他的家,起獲了大量藏品。列寧圖書館館長瓦西里·奧利謝夫在致信部長會議時寫道,共得藏書四萬部,其中1763部為「色情性質的圖書」,還有五千冊「色情或淫褻」的小冊子和雜誌。

    蘇聯政府向斯科羅杜莫夫的遺孀支付了相當可觀的一萬四千盧布,將這批藏書充公。但奧利謝夫謹慎註明,上述費用決未用於色情作品。

    「本館認為,就色情文學、圖畫和雜誌向布羅瓦雅公民[斯科羅杜莫夫的遺孀]付錢是不當的,因為這種文學對本館讀者來說既沒有科學價值也沒有歷史價值,而是一種特別有害的資產階級思想的殘餘。」奧利謝夫寫道。

    但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國家必須對它們加以強行收藏。信中寫道:「列寧圖書館認為,把這種性質有害的文學返還給布羅瓦雅公民是不當的,因為在公民個人的家中存放它們具有相當大的危險。」

    色情文學最好的去處無疑是列寧圖書館的特藏部。它們隨即便向黨的高級官員及其心腹開放借閱了,政治局委員不需要任何證件,這是蘇聯特供製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到這裡的高官有布瓊尼元帥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

    「他們應該對那些有圖的東西更感興趣,比如明信片和照片。」切斯內赫說,「沒有人能對這些東西說不。」

    特藏部晚近的收藏來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海關罰沒物品,多為英語出版物。切斯內赫說,沒收與否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反正看上去不合適的東西就扣下,如一本披頭四寫真集、一篇聲討同性戀的檄文《搞基不好》,多本英文版的印度《欲經》,一本70年代流行的回憶錄《快活的妓女》,一組下流打油詩,一部畢加索畫冊,一本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的《城與柱》。

    馬林娜·切斯內赫1980年代進入列寧圖書館工作,但直到90年代,她才得知特藏的存在。

    她擔心,有些書可能已經丟了,被某些寡廉鮮恥的館員甚至國家領導人順手牽羊。

    現在,特藏部的部分藏書已向公眾開放,薩德侯爵的作品尤其受到讀者歡迎,但切斯內赫說,由於領導意見不一,整批藏書仍然有待全面研究,而許多珍本春宮還躺在上鎖的鐵籠子里,未經群眾之手,故而品相極佳,「就像好酒。」她告訴《莫斯科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