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羊城晚報:金色大廳朝聖路涌動腐敗和荒誕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7-14 16: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化部近日發出通知, 要求堅決制止各類藝術團體到金色大廳等國外著名演展場所「鍍金」的現象。昨日報載,一位演藝經紀界的行尊透露,演藝團體到金色大廳演出,大多靠組織觀眾或贈票提高上座率,有的演出贈票率高達90%。

  維也納金色大廳近年在中國的知名度早就超越了演藝圈,幾可稱家喻戶曉。最早是1998年中央民族樂團在那裡舉辦新春音樂會;其後,2003年,著名歌星宋祖英前往一展歌喉;加之國際頂尖的古典交響樂團愛樂樂團每年在此舉辦新年音樂會,因而,金色大廳成了國人心目中的世界性「藝術聖殿」,演藝界更朝聖般競相登臨鍍金。有報道說,僅去年前8個月,便有133個中國文藝團體和個人登上了這座「聖殿」。

  其實,金色大廳所謂的「藝術聖殿」名號,是中國人「冊封」的。在當地人眼中,它就是個普通的供切磋、交流音樂藝術的場所而已,任何人只要花幾萬歐元租金,都可以登台一秀演技。

  金色大廳先是被中國人臆想成了「神」,而後國人又誠惶誠恐地前往朝拜,朝拜完后,彷彿自己也沾染了金色,成了「半神」。這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而伴隨著金色大廳的朝聖大軍,文藝界的奢靡之風和權色權錢交易也在暗流涌動。一場演出,除了場地租金外,明星及各項花費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錢從何來?若靠純粹的市場運作,與企業拓展品牌的需要嫁接,也算兩全其美,問題是,這些演出,往往觀眾寥寥,影響有限,只有靠忽悠,久而久之,廣告和贊助很難拉到。於是,相當多的演出靠政府補助和國企買單。「文化交流」的旗號下,關係、潛規則紛紛上位,遮掩不住腐敗的異味。

  正因為各種扭曲的「市場運作」,金色大廳已蛻變為「金錢大廳」,財政資金、國企利潤等源源不斷外流,徒費公帑,敗壞風氣。如此「文化交流」已異化為一場場鬧劇。有報道稱,早年國內文藝團體出現在金色大廳時,當地華人華僑還爭相購票看演出,而今,國內連小學生、大媽們都出現在了金色大廳的舞台上,儘管免費贈票,但連華人餐館的大師傅都不願看了,因為水平太差。金色大廳幾乎成了中國演員自娛自樂的「卡拉OK廳」。儘管如此,國內演藝界的朝聖大軍依然源源不斷前往,回來后,經過不實報道和包裝,又成為某些人晉陞撈取名利的資本。

  而今,金色大廳的朝聖鬧劇,在國內備受詬病,「洋人」更笑我們「錢多人傻」。因此,無論是從正風氣,還是還藝術本色的角度,都該抹去金色大廳被異化的光環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