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窮養 , 富養 , 都不如教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當「窮養兒子富養女」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樣,在許多年輕的父母口中傳唱的時候,恐怕它也會像流行感冒一樣,將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引向歧途。

    一個生在富人家的兒子,父母不可能會讓他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

    而一個生在窮人家的女兒,父母也一樣不可能讓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樣,過著披金戴銀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實,只要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看看那些有作為的偉人或卓越者,並不是窮養與富養的結果,而是教養使然!

  不管是司馬光,還是曾國藩,都為中國在對子孫的教養上點燃了一盞盞的智慧之燈。

  特別是諸葛亮的教子書,更是寫得語重心長、言簡意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教子書中雖然有一個「儉」字,但絕不是「窮養」的意思,可以說節儉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永恆的美德,不管他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可見,教養,就是讓一個人從年幼之時,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與「非」的標準,是必須懂得的事理和常識。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的品格修養映射於外的優雅和從容之美,能讓一個人從骨子裡飄出芳香來。

  所以,當一個人擁有了良好教養的時候,他就能舉止合范,進退有度,在取捨之間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時,他可以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

  在失敗之中,他可以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

  為官為富為貴,不會泯滅良知,不失側隱之心;

  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會傲骨凜凜,心清魂凈地做人;

  在犯了錯誤之後一定會從自身去找癥結,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脫責任……

  教養,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也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個家庭或父母或教師都能送給孩子的一筆無價之寶,是為孩子心靈世界打造的一盞智慧之燈。

  孩子生於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

  孩子生於富貴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

  因此,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是一個讓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

  只想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不是「窮養與富養」所能涵蓋的;

  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亦是對父母本身所具教養的一種考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