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兒嫌母醜的新聞是否應高調示人!?(轉)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4-7-11 17: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浙江餘姚丁大媽換上新衣,凌晨4點挑著米粉火腿雞蛋,和給剛出生孫女的衣服到蕭山找兒子。可兒子不接電話,丁大媽說兒子曾說她「你長得太丑,不要來丟我面子」,最終,大媽哭著又回去了。(7月10日新民網)

這樣的事很容易成為焦點新聞,每次都能激起眾人狂熱抒發熱愛母親、痛斥不孝之子的高尚道德感情。在相關媒體享受新聞成就的快感時,有不少人想到,這起「兒嫌母醜」新聞是不宜如此高調示人的。

慶幸新聞中有一句「願信其中有難言之隱,但不要這樣對待老人。」「兒嫌母醜」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尚且不知,據這位母親所說,兒子自大學畢業就與家庭不多來往了,只是添了孫女,成為了這個家庭重修和睦的一個契機,可兒子將母親拒之門外,讓這個機會再次喪失。此時,倘若有一種力量和因素讓兒子知錯即改,接納不好看,哪怕是有缺點的母親,那是多好。可一個全景式新聞播放,讓不宜於公眾所知悉的家庭信息公佈於眾,除非輿論與道德壓力將劣子逼出來認母,否則,母子關係只能更加惡化,今後母子見面,可以想象心結更難解開。

這位母親的哭訴,滿足了新聞的感染力,也激發了觀眾的道德渲泄,但別忘了,這位母親的形象也受到了損害。兒不認母,母親從小的教育自然難辭其咎。面對公眾脫口而出的家長里短,也難說這不是一個普通母親平時可能存在的不當之處,也許這也是母子溝通的梗阻。然而,在兒子不義面前,有的母親可能不這樣做,她會吞下苦水,默默回家,苦苦等待兒子的良心發現。

有人說這樣報道,雖然對這家人不好,但對社會有警示意義。我認為,一個文明理性的社會,它不僅應該照顧到大多數,也會顧及少數弱勢群體的細微感受。在道義面前,這個兒子已經處於可悲可嘆、四面楚歌的弱勢,如果不給他留下一點面子,他可能會破罐破摔。網友要「人肉這傢伙」,大概不會讓他更加有接受母親的動力和勇氣。

這裡,媒體除了有警示眾人遵守社會倫常的用心,有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吸引圍觀的動機?有沒有想到這對本來不和的母子關係起到催化作用?我敢說,這位母親如果知道這番哭訴會如此擴散開來,她也許會後悔,因為鄉下人並不知道這樣上新聞的後果,除非她對兒子完全死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