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真親和的人,更可能傷害你?(圖)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7-10 2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aye菲 發表於  今天14:33

  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類型的?在心理學上,五因素模型(Five Factor Model)通過宜人性、認真性、外向性、神經質和開放性五個維度描述大多數的人格特質。在大五人格中,「親和(Agreeableness)」和「認真(Conscientiousness)」都是廣受讚許的好品質。然而,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University of Grenoble-Alpes)的勞倫特·貝格(Laurent Bègue)和同事發現,在權威者向親和、認真的人布置違背良心的任務時,他們更容易服從命令,對他人施予電擊。

  

  當你被賦予懲罰的權力,又迫於權威的命令時,你會選擇服從命令傷害別人嗎?圖片來源:maxpark.com

  「服從」在社會性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既可以維持社會秩序,也可能導致悲劇的社會疾病。心理學對服從現象的探究起源於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Milgram)的疑問:納粹分子是否僅僅出於對權威的服從而犯下兇惡的大屠殺罪行?他設計了服從實驗的經典範式「米爾格拉姆實驗」——讓被試在權威的威嚴下給他人施予電擊。在1963年米爾格拉姆進行的第一次實驗中,40名參與者中有26人對實驗人員假扮的受刑者施加了最大的(450伏特)電擊懲罰。米爾格拉姆實驗展示了情境因素(他人)對服從行為的強大影響,社會心理學家們也普遍認為傷害性的服從是環境的複雜力量作用的結果。

  然而,參與者在實驗中的反應並不一致,行為的變異很大。事實上,正如米爾格拉姆寫到的:「我確信服從有著複雜的個人傾向,但我沒有找到它。」因此,人格因素對服從的影響在行為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中依然十分火熱。

  在貝格的研究中,80名被試由一個進行民意和市場調查的獨立公司選出,其中4名由於熟悉Milgram範式被篩除。最終,40名男性和36名女性(平均年齡39.7歲)在一個電視演播室進行實驗。被試被告知自己將與另一位參與者(實為研究人員)一起拍攝一檔電視遊戲節目。被試作為「提問者」,另一名參與者作為「選手」。「選手」每回答錯一個問題,「提問者」要向「選手」施加電刺激,電刺激的強度從20伏開始,每次增加20伏,直至460伏。按照事先計劃的,「選手」會答錯27道題中的24道。

  規則宣布后,「選手」被綁在電擊椅上推入「提問者」不可見的小房間,「提問者」則坐到20~460伏的電擊把手前。如果被試表現出猶豫,「主持人」(權威)會進行5次干預,例如對被試說「繼續你的問題。」、「繼續,不要讓自己不安。」等等。與米爾格拉姆範式一樣,達到80伏時,「選手」事先錄製好的反應——先哼哼,然後大聲哭泣要求停止實驗——會被被試聽到;達到380伏時,「選手」將拒絕回答問題;如果超過420伏,「選手」會完全沉默,不發出任何聲音。當問完全部問題,或者被試仍堅持終止遊戲時,實驗結束。

  

  服從實驗示意圖。當然,充當選手的研究人員並沒有遭到真實的電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五人格的早期研究者,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科斯塔(Costa)和麥克雷(McRae)把「服從」視作親和性的一個本質方面:有親和性傾向的人會避免打破規則或使他人不安,同時也極易受到他人影響、服從社會期待。在研究者的假設中,另一個與服從有關的特質是「認真性」——一種表現自我管理、責任感和成就動機的傾向。認真的人具有很好的衝動控制能力,偏好秩序和規範,但靈活性較差,這可能使他們走向教條主義。曾報導納粹罪犯艾遲曼(Eichmann)受審訊的德國記者艾倫特(Arendt)提及,艾遲曼對親人和朋友的態度「不僅是正常的,而且還令人稱讚」。包括艾倫特在內的不少觀察者眼中的艾遲曼都是「親和」和「認真」的。而以往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的另外三個維度——衡量想象力、思維開放程度和藝術敏感性的「開放性」、衡量經歷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神經質」以及「外向性」都與預測服從沒有什麼關聯。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7-10 22:42 | 只看該作者
在服從實驗進行8個月後,貝格和同事聯繫了曾參與服從實驗的其中69名被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接受20歐元的獎勵參與一個調查。這些被試沒有意識到這項調查和之前服從實驗的聯繫,89%的被試接受了調查。調查測量了大五人格特質、政治理想和政治行為三方面的內容。政治理想測試會調查被試如何看待自己的左派和右派觀點(1=極左,10=極右);政治行為測試則調查被試參與簽署請願書、參加合法的遊行示威、參加非官方罷工、佔領建築或工廠四種行為的情況,參與者需要選擇「已做過」,「可能做」或「一定不會做」。

  研究結果表明,被試所施加的最大刺激的確與親和性和認真性有關,與大五模型中剩下的三個因素則並無關係。此外,研究者發現,人們在政治上越左,他們所給的電刺激強度越低。反叛性的社會活動與服從行為在女性中負相關,在男性中互不相關。貝格表示,雖然相隔了8個月,但人格的測量往往是穩定的,而8個月的時間也足以消除實驗造成人格測量的變化,因此人格傾向對服從行為的影響的結論應該是可靠的。

  這些結果都提示,儘管情境性環境對行為起著重要作用,但並不能掩蓋個人特質對行為的影響。有趣的是,被廣泛認為會帶來積極結果(如健康的心理狀態,親社會行為,減弱的攻擊性)的人際領域適應性特徵,如「親和」和「認真」,也會有黑暗的一面,比如更容易做出毀滅性和不道德的服從行為。

  

  《權力的遊戲》中的詹姆·蘭尼斯特也許是個兼具認真性和親和性傾向的人,但這些特質也讓他更可能服從於權威的命令。圖片來源:pixel.nymag.com

  另外,政治行為和服從行為的相關性,暗示著遊行示威等有可能擾亂社會功能的行為,事實上表現的恰是一種對整個社會至關重要的個人傾向——至少在一些重要的關頭如此。在權威的壓力下,親和、認真的「好人」們可能更容易服從不人道的命令。反過來,我們也許也要重新審視「暗黑三合一」: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自戀癖和非臨床精神病的人。社會服從傾向的醬缸,或許需要這些具備「壞」特質的人來打破。(編輯:Calo)

參考文獻: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9). The NEO-PII/NEO-FFl manual supplement.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Bègue, L., Beauvois, J. L., Courbet, D., Oberlé, D., Lepage, J., & Duke, A. A. (2014).
Personality Predicts Obedience in a Milgram Paradig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