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邊界:反腐狂飆與派系爭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9 17: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4-07-09 09:26

邊界 媒體人

對於反腐敗這件事,內地輿論此前的心結,往往包括「打大老虎」、「制度化」、「常態化」等類型,而今隨著幾乎每天都有官員落台的戲碼上演,不少人激動、感慨甚至膜拜,認為「打大老虎」的民間願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雖然不算欣欣然,但也有不少聲音是準備開始歌德了。

但問題在於,目前狀態下的反腐風暴,究竟是朝著制度改進的方向在走,還是被有關方面刻意營造出的一個巨大的肥皂泡?

日前,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省委某次會議上被中紀委人員帶走,隨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李俊夫在夜間鍛煉後、來不及換掉運動衣就被紀委人員控制,坊間熱議的被控制官員名單上,還有一連串名字。耐人尋味的是,網際網路上一度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花絮類細節,比如萬慶良被抓時網路熱傳的那張「藍衣社」辦案、「萬書記最後的影像」圖片(儘管事後被證實係萬視察時一張照片的錯搭),即便是事後經媒體核實、闢謠,也透露出另外一些細節——「萬被多人擁簇從省委一號樓常委會議室出來,沒有經過庭院,專梯下到停車場趕往機場,通過貴賓廳進入清空的頭等艙」、「沒有圖中神情,走路不太穩,一直由兩人攜扶」。到了李俊夫被抓時,更是有廣州本地黨媒參與細節挖掘,「200多平方米的複式豪宅」、「高檔住宅小區」、數名紀委人員樓梯間吸煙靜候等等。

雖然公眾對於官員落台的涉案內容依然知道得不多,中紀委查處官員的信息公開也局限於簡訊式的填空,但正是上述類似細節的流傳,營造出某種深不可測的氛圍。紀委查案屬於執行黨內紀律階段,其對官員人身羈束的合法性問題,一直為外界所詬病,甚至不止一次出現紀委雙規致死等嚴重刑事案件,但一直沒有得到過官方的正式回應。屢有傳聞稱,紀委體制的改革將啟動,但最後見諸報端的卻不過是在紀委內部組建自查機構的消息,此前關於紀委淡出、或紀委辦案手段改革的說法,並未得到證實。

事實上,人們對於這一輪如火如荼的反腐狂飆的態度,便非常能說明問題。談反腐時,其實是在談派系。派系鬥爭,作為中共內部反腐的一條暗線,一直存在,到目前並未有改觀的跡象。比如萬慶良落台,人們熱衷於討論其作為葉家利益代言人的身份,以及萬投靠江家後拆葉家違建建築等傳說。說到底,幾乎沒有人會相信,官員被查處,是簡單的所謂經濟問題,人們更傾向於認可所謂「站錯隊」的官場分析。最令人憂心的是,相關案件查處的現實情況,也同樣在印證著人們的上述傳說,所謂「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最終被查處落台的往往都是一些「出身貧寒」、白手起家的官員。

王岐山曾經非常明確地說,目前的反腐充其量只是在治標,但希望「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問題在於,即便是治標,也逐漸成為官場派系鬥爭的副產品,「誰是誰的人」、「誰又站錯了隊」之類分析和傳說,不僅讓反腐所要實現的安撫民心的本意事與願違,而且當反腐節奏在最終慢下來之後,人們依然要面對官場「依然爛」、「更爛了」的現實。「治本」如果被拖延,不被啟動,在無絲毫監督制衡可言的一元化權力體制之下,腐敗終究是無藥可醫的體制絕症。幫派化的政黨治理,以雙規的方式選擇性地執行「幫規」,對於整個國家的現代化轉型而言,其實意義不大。

東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