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二戰中的「鬼魅部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幾天後,兩個法國人騎著自行車穿過美國陸軍司令部第23特別部隊的警戒線,眼前的一幕讓他們深感震驚——他們看見4個美國士兵抬起了一台約40噸重的謝爾曼坦克。其中一個美國士兵亞瑟·希爾斯頓說:「法國人有些目瞪口呆,顯然是等著我們的說法,我告訴他『美國軍隊很強大』。」

  這支特別部隊的士兵除了滿腔的愛國熱情,並沒有其他超人的軍事力量——他們的坦克是充氣坦克。這支部隊被稱為「鬼魅部隊」,士兵都是藝術家,包括歌手、插畫家、電台播音員和音效師等。1944年1月,這些人從紐約和費城的藝術院校應徵入伍,任務是愚弄德軍。他們的作戰方法包括布置充氣坦克,使用500磅重的擴音器播放軍隊集結時的聲音,以及發一些假的無線電報。

  從1944年初加入戰鬥到二戰結束,他們總共演出了20次「瞞天過海」的好戲,挽救了1.5萬到3萬名美國士兵的生命。他們從未露出過「廬山真面目」,甚至參戰的其他士兵對此都一無所知。

  在保密了40年後,這支「鬼魅部隊」的故事在1985年首次見諸報端,畫家希爾斯頓公開了自己的從軍經歷。2013年,希爾斯頓與其他18名第23特別部隊的士兵,在美國公共電視台的紀錄片《鬼魅部隊》中,講述了他們在戰爭中的奇特經歷。

  里克·貝爾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時,他也感到非常驚奇,「剛聽到這個故事時人們會覺得自己理解錯了,或者這種事情可能就發生了一次」。這也是很多民眾的感受。有一次,當里克·貝爾為老年人講述「鬼魅部隊」的故事時,一位老人提出了質疑。這位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曾經在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戰鬥過。在里克·貝爾準備演講的時候,他指出貝爾的故事純屬胡說八道,因為他從未聽說過什麼「鬼魅部隊」。但是當貝爾耐心地將各種圖片播放給觀眾看后,這位老人最終走到他身邊說:「這是我聽過的最驚人的故事!」

  貝爾說:「這個故事說明,雖然二戰結束已經將近70年,但仍有很多驚人甚至帶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掘。」

  兵不厭詐,障眼法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戰爭史的一部分,特洛伊木馬也許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鬼魅部隊將這種偽裝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他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進行聲光電的「巡迴表演」,在戰場上「演戲」,設計聲音,創建布景。而且,在第一天的演出結束之後,他們將所有的表演道具打包,第二天再趕往另一個地方,上演同樣的好戲。

  從諾曼底登陸到阿登戰役,這支鬼魅部隊進行了多場逼真的「軍事演出」。他們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戰結束前不久進行的。當時德軍已經退守國內,憑藉萊茵河頑強抵抗。美國第9集團軍準備渡過萊茵河,深入德國作戰。第23部隊的任務是吸引德軍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23部隊需要偽裝成第30師和第79師,這兩個師總共約有3萬人的兵力。

  第23部隊將真坦克和充氣坦克混在一起,製造了大軍壓境的假象來迷惑敵人。他們製作的假冒偵察機甚至騙過了自己人:一些美國飛行員試圖把飛機停在這些假飛機旁邊。他們的逼真演出幫助盟軍的先頭部隊順利渡過萊茵河,幾乎沒有遇到德軍的抵抗。德軍拱手讓出了萊茵河的橋頭堡,「鬼魅部隊」也因此受到嘉獎。

  由於這支軍隊必須秘密行事,因此他們經常偽裝成其他部隊。在城裡休假的時候,他們的坦克上會被畫上假番號,或者縫上假的徽章,從而躲避間諜的刺探。

  任務的保密性使他們與其他部隊分離,這也為人們了解這場戰爭提供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視角。行軍途中,他們在法國北部特雷維耶爾小城發現了一座被炸彈炸毀的教堂,其中的一些藝術家停了下來,試圖把教堂的結構畫下來。在巴黎和盧森堡,這些藝術兵用畫筆記錄下了他們看到的一切:騎著自行車經過的迷人婦女、屋頂構成的天際線和如畫的街景。貝爾在為拍攝紀錄片奔波的8年中,收集了500多幅這種素描畫,而這些畫也將隨著紀錄片的播出,在紐約的愛德華·霍普藝術中心展出。

  「一講到戰爭,」貝爾說,「人們可能都會想到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和指揮部里運籌帷幄的將軍。戰爭帶給普通人的體驗似乎從來都被忽略了。」

  「不管是畫下被炸毀的教堂,還是在阿登戰役之後度過一個令人沮喪的聖誕節,或是在凡爾登的難民營里安慰波蘭的遺孤,這些都是那場戰爭的一部分。我想把這些充滿人情味的戰爭故事講給大家聽。」

  1945年7月,鬼魅部隊返回國內。在日本投降之後,這支部隊也於1945年9月15日結束使命,就地解散。

  這支特殊部隊中的很多人後來都從事藝術工作,包括畫家兼雕塑家埃爾斯沃斯·凱利、時裝設計師比爾·布拉斯。在文件解密前,不允許他們將自己在二戰中的經歷告知妻子、家人和朋友,二戰的官方歷史中也沒有關於這支部隊的記錄。貝爾說這裡還藏著很多東西等著大家去發現。

  貝爾想通過這部紀錄片糾正一些美國人的看法,對於二戰這段歷史,美國人一直津津樂道於英國部隊在玩弄對手方面的「優雅」,而美國部隊似乎顯得有勇無謀,只會大炮機槍往前沖,而「鬼魅部隊的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的偽裝部隊也非常有創意,充滿想象力」。

  北約退休指揮官韋斯利·克拉克將軍也非常認同紀錄片中的說法,他說:「在戰爭中獲勝的核心就是打敗敵人的計劃。」而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鬼魅部隊正是此中高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