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長平:一個錯字會嚇死記者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5 1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07-05

長平 獨立評論人

十多年前,我在成都媒體工作的時候,一位同事去採訪省領導的視察活動。他拿了一個傻瓜相機對著省委書記拍攝,省委書記當場表達不快。其秘書事後打電話給宣傳部門:怎麼能允許記者用傻瓜相機拍領導? !

每年全國「兩會」上,攝影記者都架著「長槍短炮」。如果是國內記者,本來沒有必要,因為領導照片通常都要求用官媒通稿。但是,高級的攝影裝備,也是一種儀式的道具,顯示出會議的莊重與盛大。

在報紙版面上,這種儀式感還體現在領導的照片放在什麼位置,放多大,配上什麼文字,以及文字的字體字號如何。假如多個領導同時出現,那就更加講究了。大事其實好辦,因為報社幾乎沒有自主權,照搬人民日報的版式就可以了。在沒有版式可抄襲的地方新聞報道中,那些不大不小的領導最費心思,動輒得咎。

如此精細的儀式中,一條線的偏差都不被允許,遑論領導人的名字出錯。每次領導調整之後,宣傳部都會給各家媒體發一張領導人排位表。姓名寫法及順序,是校對及報社領導審稿的重中之中。報道中寫錯報道對象的名字,當然十分丟人。倘若是領導人名字,更是罪加一等,名曰「政治錯誤」。

有些老校對還習慣於對照背面的文字,不能讓不適當的字句出現在領導隔壁。他們會給年輕的編輯記者講一些來自「文革」的傳說,比如頭版是毛主席照片,二版是生豬產量報道。拿起報紙一看,「豬」字正好疊印在照片上,這就犯了大錯,搞不好會以「反革命罪」坐牢或者被紅衞兵批鬥。

這種壓力遠遠不只是來自專業職責,而是一種「文字獄」般的自我審查。恐懼根植在每個人的內心。

隨著各地都市報的出現,這種情況在逐漸改變。當我發現廣州的報紙可以不照搬官媒通稿的八股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話寫領導活動,儘管內容照樣是假大空,仍然感到震驚。於是我辭去成都媒體的職務到了廣州工作。

這十多年間,北方大都市的媒體也大多從這種「文字獄」的緊張中解脫出來。領導姓名當然要反復校對,但是字體字號以及標題長短可以稍微自主了,甚至照片也可以用自己拍的。位置大小及前後環境,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但是,在一些地區和市縣,新聞報道仍然停留在過去的年代。政治新聞主要用來討領導高興,內容只能是一些官媒似的八股文章,版面也必須保持某種儀式化的形式。

四川遂寧日報一個記者7月3日自殺了,網傳原因是他寫錯了領導人名字,把省委常委陳光志寫成了陳光標。這當然不應該弄錯,但是「一字一命」讓網民感慨唏噓。遂寧日報社向媒體回應說,錯字事件確有,但記者自殺與此無關,並透露該記者遺書中稱「與任何事件無關」,是「思來想去的做法」。

希望不幸記者的「思來想去」確與寫錯領導人名字無關,更希望「文字獄」般的恐懼感從所有記者心中消失。

東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