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疆哈密發現翼龍蛋及大量翼龍化石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7-4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6月06日08:10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新疆哈密發現翼龍蛋及大量翼龍化石

  國外專家認為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


  

  上圖 哈密翼龍復原圖。趙闖繪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我國科學家在新疆哈密地區發現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集中產地,並首次發現5枚呈三維立體狀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的翼龍化石遺址。這一重要的發現被國外專家認為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由中國和巴西科學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6月5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刊物《現代生物學》上,並將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在紙質印刷版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率領的國際合作團隊詳細研究了哈密地區發現的約40個同一屬種的雌雄翼龍個體和它們的5枚蛋化石,並把它們命名為: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 tianshanensis)。通過研究,他們在翼龍的性雙型、個體發育、翼龍蛋及其蛋殼顯微結構、生殖和生態習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哈密翼龍屬於大型翼龍類,其成年個體的翼展可達3.5米。這些化石埋藏在早白堊世的湖泊風暴沉積中,目前已發現大量完整的頭骨和下頜,每一塊頭后骨骼都保存完整,沒有被搬運破壞的痕迹。汪筱林認為,這表明距今一億多年前湖泊中的突發性大型風暴導致生活在湖邊和翱翔於天空中的翼龍遭到毀滅性災難事件而集群死亡,並和它們產在湖岸潮濕的沙灘軟泥中的蛋一起快速埋藏。目前在這一翼龍居群中僅發現同一屬種的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成年和幼年的雌雄個體以及它們的蛋。

  哈密翼龍最大的特徵是頭骨上發育明顯的頭飾——前上頜骨脊。脊的表面具有向前向上彎曲或向上伸展的凹凸相間的紋飾。所有頭骨無一例外地都發育有頭飾。這些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和厚薄有別的頭飾是鑒別雌雄個體的標誌,其中雄性的頭飾大於雌雄,具有性展示的功能。它修正了之前一些專家所認為的在所有的翼龍中雄性具有頭骨脊而雌性沒有的觀點。

  與哈密翼龍化石共生的還有首次發現的5枚呈三維立體狀保存的翼龍蛋,其形狀為兩端近似對稱的長橢圓形,蛋的長軸約6—6.5厘米。通過對蛋殼顯微結構和元素組成等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哈密翼龍蛋與現生爬行動物如蛇類的某些「軟殼蛋」非常相似。這一發現首次明確翼龍蛋主要表現為柔韌的革質蛋殼,蛋殼的外層具有薄的鈣質硬層。此前世界上只報道過4枚「二維」壓扁的翼龍蛋化石(其中3枚來自中國遼西地區,1枚來自阿根廷),而這4枚蛋化石都沒有觀察到完整的蛋殼結構。專家認為,三維翼龍蛋及其蛋殼結構為羊膜卵殼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更多的化石證據,也填補了翼龍繁殖行為和生態習性研究上的若干空白。

  哈密翼龍及其蛋化石的發現及研究結果受到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高度評價。論文的兩位匿名評審專家認為,這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代表了翼龍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雜誌還特邀英國普斯茅斯大學著名翼龍專家在印刷版的同期雜誌發表了評述文章。

  此項研究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和中科院古脊椎所野外發掘經費和重點部署項目的資助。(李大慶)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