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浙東風情】中國江南兵馬俑:東錢湖石刻群採風[原創]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1-20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背景材料】東錢湖石刻群位於浙江省鄞縣東錢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線。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前後至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前後建成。

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太子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體。

南宋時期的史氏望族墓道石刻群,是融古代哲學、美學、生態學等於一體的石刻藝術精品,它包括宋冀國夫人葉氏太君墓道、宋太師越國公史詔墓道等。這些墓道長50米至數百米不等,現存較為完整。石刻造型比例適度,線條流暢,生動傳神。

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以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為核心。其墓道長200米,寬25米。整組石刻氣勢雄偉,刻劃精緻,在中國現存發現明墓中較為罕見。

東錢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成為中國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遺存,填補了中國南宋時期美術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藝術史的空白。其元明石刻部分也是研究元明職宮、衣冠、雕刻、墓葬等內容的重要實物。



2004年11月18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聯席會議在寧波東錢湖沙山度假村召開。19日,會議組織者安排與會代表到南宋石刻群考察。下面就是考察時候順便拍的一些石刻照片:














































東錢湖的南宋石刻為「一門三宰相」的南宋名門史家的墓道石刻組成,包括史詔墓道、史彌遠墓道、史漸墓道、葉氏太君墓道等組成。史詔為宋丞相史浩祖,累封太師越國公,墓道現存石羊、石虎、石馬、石文相、石武士、石椅等石刻11件。史彌遠,史浩的第三子,曾為相25年,墓道現存石筍、羊、虎、馬、武士等。史漸,史浩之堂弟,贈太師齊國公,墓道現存石刻有羊、虎、馬、武將、文臣等。葉氏太君,慈溪人,史詔生母,贈冀國夫人,墓道現存石筍形神道柱一對及殘損的翁仲等。這些墓道石刻,武將氣宇軒昂,文臣沉靜含蓄,馬鞍等處飾纏枝牡丹、海獸波濤等,雕技細膩嫻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填補了南宋石刻藝術的空白,也為研究古代服飾提供了實物資料。


    新華社寧波1月28日電(記者鄭黎)千百年來散落於東海岸山谷溝壑間的南宋石刻群近日已落戶寧波東錢湖石刻博物館,並向世人展現「中國江南兵馬俑」的神奇風采。

    江南地區現存最大、最集中的南宋墓道石刻遺跡位於寧波鄞縣東錢湖史氏墓道。據《宋史》記載,南宋鄞縣史氏「一門三丞相、四世兩封王」,故南宋時便有「滿朝文武、半出史門」之說。以家鄉東錢湖青山為歸宿之地,數以百計的史氏後裔均按照不同的身份建造了不同規格的墓道石刻。

    從現存的這些石刻的體量氣度,還能感受到史氏家族當年的赫赫權勢,這些文臣武將最高達3.5米,刻畫寫實生動,衣紋、盔甲精緻細膩,石羊、石虎、石馬或踞或立、敦實安詳、剛柔相濟,就連馬鞍上也刻滿了花草雲朵、海濤魚獸等紋飾,與西安質樸的秦兵馬俑相比,更顯示其工藝逼真、雕琢精細的特點,令人嘆為觀止。

    據浙江省知名工藝考古學家楊古城介紹,這些石像雕刻工藝反映了南宋時期高度成熟的寫實主義風格。在南宋史上,由於紹興的「宋六陵」是臨時性墓葬,不設立石像生,使我國從秦漢至明清的墓道石刻史出現斷層,而東錢湖南宋石刻彌補了歷史缺陷,為研究當時的民俗、服飾、藝術、典章制度等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

    南宋之後,史氏顯赫地位不復存在,墓道石刻也逐漸湮沒在歷史滄桑中,十幾年前才被發現搜集起來,並引起了中外考古學界的重視。

    去年起,寧波將散落山林和民間的120餘件石刻彙集東錢湖景區,並開始建造石刻博物館,目前一期工程已告一段落。「江南兵馬俑」將為寧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 新華社 2001年1月28日
震驚的70碼。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沙發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1-20 10:35 | 只看該作者
真佩服一前的工匠們,這樣的手藝如今可有傳承下來的後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3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1-20 23:56 | 只看該作者

相關鏈接:寧波山林中再現18件南宋國寶








    4月19日下午,在寧波市城東15公里的東錢湖畔橫街村的山嶴中,又發現了18件南宋時代丞相史浩(1106―1194)的家族墓前石刻,這是繼去年7月,寧波市東錢湖南宋石刻群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以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該日下午3時,在細雨迷漫中,由熱心的村民帶領,一行研究人員撥開一處山嶴的柴草,發現了十分完好的石刻武士,經丈量,這件身著人面護心鏡鎧甲,頭戴鳳翅盔纓的按劍武士身高2.7米,肩寬0.8米,是典型的南宋中期文物。

    經繼續查找以後,又在武士附近找到了半埋於柴草黃土中的一位武士和二位文臣,一對石虎因大雨衝去表土后,顯露出半個身子。

    下午3時半,又在另一處竹林深處發現1件直立的武士,高度2.5米。另外1件武士和2件文臣都倒在地上,枯葉幾乎遮住全身,武士的頭到哪裡去了?深山翠谷默然無聲。

    這裡的4件石刻都採用浙西的石灰石,盔纓和服飾雕飾簡潔,為以往所發現的南宋石刻中少見的早期風格。

    下午4時半,又在一處山嶴的谷地草叢中發現二頭神情可愛的石虎。又有一匹生氣勃勃的石馬停立在靜寂的樹林中。不久人們又發現一匹雄健的石馬倒在地上,另有2位頭戴五梁冠的文臣神情肅穆相對而立,他們身高都達3米,文臣的腳旁,一對武將卧倒在荒草中不知有多少年了。

    據史料記載,這座山嶴原稱「金家嶼」,因為曾是丞相史浩和其父親的墓區,宋孝宗賜名「吉祥安樂山」,不久前出土過墓誌銘(人民日報3月14日14版綜合新聞曾作報道),宋寧宗御書「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已殘)也已有近日發現。前幾年山嶴內發現的10餘件墓前石刻遷入南宋石刻館后,都被認定為「國寶」。近日因村民清理山林,又發現了一批「國寶」。

    目前,石刻所在的村鎮和文保部門都已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讓800年前的南宋國寶再放光彩。(楊古城 龔國榮)   人民網 2002年4月22日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1-21 00:11 | 只看該作者

相關鏈接:南宋丞相葉夢鼎墓前石刻驚現三門

7月18日,寧波市和鄞州區文化旅遊愛好者在三門縣海游鎮發現二件高達3米的石刻武士,其形制樣式與寧波東錢湖南宋石刻群如出一轍。
   據三門縣博物館介紹,這二件石刻原是寧海籍南宋丞相葉夢鼎(1200――1279)建在城北廣潤寺瑞雲山下的墓前石刻一部分,雕造於南宋咸淳八年(1272)前後。但由於南宋皇朝亡國和葉夢鼎客死他鄉,墓道及石刻盡皆毀佚。
   不久前在城北出土的葉夢鼎墓前石刻,整體十分完好。近來又在城南蔣家路民宅的牆基上又發現八件南宋時代石享亭石刻,其形制也與鄞州南宋丞相墓前石刻相同,因此也應屬葉夢鼎墓前石刻。據史料記載,葉夢鼎(1200年至1279年)字鎮之,寧海東倉人,官至太子賓客,吏部尚書。是寧海歷史上官階最高的一位歷史名人,也是寧海唯一一位丞相。由於三門縣舊屬寧海縣,在新中國成立后才劃歸台州,因此葉夢鼎墓前石刻的發現表示700餘年前寧海能工巧匠的精心傑作,也是寧波市歷史上南宋時代的第六位丞相墓前石刻,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c]被發現的南宋葉夢鼎墓前石刻已妥善保護[/c]



[c]南宋時代石亭構件雕刻《雲鶴圖》[/c]



[c]已被居民徹入牆基的南宋時代石刻享亭殘件[/c]



[c]葉夢鼎墓前石享亭構件雕刻的仿木結構斗拱具有宋代建築特徵[/c]



[c]墓前石刻真實再現南宋時代建築門窗的裝飾形制[/c]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5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1-21 00:20 | 只看該作者
亭子刻得可真好啊!帘子看起來那麼的真實,太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6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1-21 06:23 | 只看該作者
[B][C]恭喜[COLOR=ROYAL BLUE]CHU老師[/COLOR],您的貼已被選為每周置頂貼!謝謝老師的原創!~~~~ [/COLOR][/C][/B]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7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4-11-21 11:54 | 只看該作者
有些文物已經被破壞了~~實在是可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183

帖子

44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9
8
寧磊 發表於 2004-12-6 05:24 | 只看該作者
我曾到過東錢湖,只去了「小普陀」古石屋洞,可惜未去石刻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348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97
9
slowslow 發表於 2004-12-6 06:06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國家再不著手去保護一些無形的遺產,恐怕有些技術就要徹底失傳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