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師,我應該付你多少錢——學校里的那些黑社會規則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6-30 15: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位朋友周末有事,托我去學校接她家的小朋友。這是一間准貴族的寄宿制學校,很遠,開車從北京市中心過去要幾十里地。我在校門口辦了一些手續,順利地接到了小朋友。但是,臨走時看見的一幕,讓我對這間學校的印象大打折扣:

  有一位家長,當著自己孩子的面,隔著校門,給一位老師送紅包,而那位老師,還大大方方地接過來,隨口說了聲謝謝。

  給老師送紅包這樣的故事,不算什麼新聞了,但是這一幕發生在這間據稱還不錯的學校的大門口,還是把我給驚著了,幾乎脫口而出要用「光天化日之下」這樣飽含情緒色彩的詞語來形容。這得是多麼習以為常的慣例,才會讓家長、老師、學校都不以為意啊?他們竟然當著孩子的面干這種齷齪事兒,就好像這事兒跟買賣東西一樣正常。莫非,他們覺得這樣的慣例類似國外的小費——你睡完覺,糟蹋完房間,我幫你打掃了,你得在枕頭上給我放兩塊錢,我很自然地揣進兜里,不然這活我幹得就不樂意?

  不過,即使是外國的服務員,也不太樂意你當面「打賞」吧,咱這又不是在清朝?還有,如果說出錢的目的是為了購買一樣東西,送紅包的家長到底要購買什麼呢?

  這麼想下去,我發現實際上用買賣的原則並不能解釋這紅包到底為什麼而送。於是我的理性迅速戰勝了我的道德情緒,感覺給老師送紅包這件事不簡單,需要換一個思路仔細分析一下。

  如果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那位千恩萬謝的家長肯定不會認為自己是在「打賞」(購買教育服務),哪有打賞打得那麼窩囊的呀?她大概心裡嘀咕了一晚上,不知道自己的紅包封多了還是封少了,封多了,吃虧,封少了,怕孩子吃虧。所以,對家長來說,這種心態類似一種典型的行賄心態。對行賄者來說,衡量一個對方不能拒絕而又恰到好處的「出價」是一件關乎體面的大事,不然,吃虧還在其次,因為不懂行情而被別人暗罵傻瓜才是最讓人難以消受的。

  然而那位老師的心態肯定又跟家長不同,她肯定既不認為自己是在領賞,也不認為自己是在受賄,她大約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個學生的「丁權」,是一個領主在接受自己封地上理所應當的上供,或者起碼也猶如一個地主可以按時收租。

  事後,我和那位朋友談起這件事時,證實了這點,她說這裡的帶班老師,每學期都要向學生公開索要紅包,大家都給,不給的話孩子就會遭老師白眼。這說明,老師們是把紅包當成「丁稅」來收的。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我的班級,一個星期才來接一次,這就相當於自願把孩子抵押給了我,我就擁有了一定程度的任意處置權。為了干預我的任意處置權,你可以出錢,讓我的任意處置權傾向於保護你的孩子。所以對老師來說,紅包實質上是一種「保護費」。

  用保護費的原理來分析給老師送紅包的行為,一切就引刃而解了。送紅包的人為何唯唯諾諾?因為他們的孩子掌握在老師手裡,需要得到老師的保護;收紅包的人為什麼理直氣壯?因為他們掌握了家長最珍愛的孩子,他們可以提供保護。

  在一所管理不善的學校,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就相當於送進了教育黑社會。家長雖然已經付了學費拿到學位,相當於有了接受教育的許可證,但要順利接受教育,還要過老師這一關,如果老師不願意好好教你,你有許可證也沒有用,甚至可能得到比不接受教育還要糟糕的結果。這樣的學校,相當於一個被老師的暗勢力綁架的教育市場,有權勢的老師或學校領導用潛規則支配市場運作,家長只有交了保護費才能讓孩子順利得到教育。

  在這樣的暗黑市場中,老師公開索要紅包反而好一些,因為他們向家長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你只要向我額外付一筆錢就能順利得到教育;家長接到信號以後,立刻行動起來,了解保護費的一般價碼並向老師支付,以期自己的教育投資得以順利進行,而不是最終收穫一個教育廢品。但是基於學校教務管理鬆緊的不同,公開索要紅包的老師畢竟是少數,那些不公開索要紅包的老師就更加令家長頭痛,老師到底要還是不要?如果不要,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被安排坐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而且老不換位置以至於得了斜視?老師到底想要什麼?怎麼才能順利地把保護費交出?這些都成了需要大傷腦筋的事情。

  不要低估老師的殺傷力,如果一個老師想孤立、傷害一個學生,容易得教人害怕。

  我閨女小貝曾經告訴我,她小學時,有一個班主任,剛來接管她們班,為了樹立威風,就想抓一個學生做典型。他的方法是,讓所有學生繞著操場走,一邊走他一邊問:「誰破壞了班級的團結?」小貝因為個子高,站在第一個,也就第一個被問到,她不想說出那個名字,就問「可不可以棄權」,老師說「可以棄權」,小貝就表示棄權。之後也有同學跟著她表示棄權。

  但是,棄權的同學馬上發現,說了名字的人就可以坐下來歇著,不說名字的人就要繼續走,她們只好不停地繞著操場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後,當這位新班主任再一次問繼續走著的同學時,小貝只好投降,說了班主任想要的那個調皮男生的名字。班主任逼問她:「我第一個問你,你為什麼棄權?」小貝只好違心說「因為我害怕某某某」。此後,那個調皮男生此後一直是這位班主任修理的對象。

  這樣的情節,每個有心的家長問問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大把。

  有關不標明價碼的保護費,我可以拿《教父》這部電影的開場來作為範例,分析這種「無價碼」保護費是如何運作的。

  …………………………………………

  入殮師包納薩拉來找老教父維多·柯里昂,希望他幫忙幹掉那幾個傷害了他女兒的流氓,他表示自己可以付錢給柯里昂,無論多少錢都可以。

  包納薩拉:我相信美國,美國使我發了財,而我以美國方式教養我的女兒……我視她如珠如寶……我像一個守法的美國人那樣,我去報警……他們當天就沒事了……我像個傻瓜似的站在法庭中,而那兩個混蛋竟朝著我笑。於是我對我太太說:為求公道,我們必須去找柯里昂閣下。

  柯里昂:你去報警前為什麼不來找我?

  包納薩拉:你要我怎麼樣?你儘管吩咐,但求你一定要幫我這個忙。

  柯里昂:幫你什麼忙?

  (耳語)

  柯里昂:那個我辦不到。

  包納薩拉:你要什麼,我都會給你。

  柯里昂:我們相識這麼多年,這是你第一次來找我幫忙。我記不起你上次是何時請我上你家去喝咖啡了,何況我太太還是你獨生女的教母。我坦白說吧,你從來就不想要我的友誼,而且,你怕欠我的人情。

  包納薩拉:我不想捲入是非。

  柯里昂:我了解。你在美國發了財,生意做得很好,生活過得很好,有警察和法律保護你,你不需要我這種朋友。但是,現在你來找我說,柯里昂閣下,請幫我主持公道,但你對我一點尊重也沒有。你並不把我當朋友,你甚至不願意喊我教父,你在我女兒結婚當天來我家,用錢收買我為你殺人。

  包納薩拉:我只是請求你主持公道。

  柯里昂:那不是公道,你女兒還活著。

  包納薩拉:那麼讓他們像她一樣受折磨。我應該付你多少錢?

  柯里昂:包納薩拉,包納薩拉,到底我做了什麼,讓你這麼的不尊重我?如果你以朋友身份來找我,那麼傷害你女兒的雜碎就會受到折磨。你這種誠實人的敵人,也就是我的敵人。那麼,他們就會怕你。當我的朋友?

  包納薩拉:教父?

  柯里昂:很好。他日我或需要你的幫忙,也可能不會有那麼一天。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收下這份公道,作為小女結婚之禮。

  包納薩拉:謝謝,教父。

  柯里昂:別客氣。

  (包納薩拉出)

  柯里昂:這件事交給……克里曼沙。我要用可靠的人,頭腦清醒的人。我們不是謀殺犯,下手別太重。

  …………………………………………

  在維多·柯里昂這裡,保護費是用「人情」來收取的,我為你討還公道,你欠了我的人情,等到哪一天我的某一件事情正好能夠用到你的長項,你就要用你的長項來幫助我。這樣的人情交換比金錢交易更容易建立關係網,而且可以避開法律懲罰。

  如果說金錢交易是保護費的低級階段,人情交換就是保護費的高級形式。這種高級形式在管理不善的學校里一般是學校領導的操作手段——我掌握了學位、推薦升學等優質資源,你想把孩子塞進來,進好的班級,或者推薦到好的中學,我要看一下你的身份是否對我有用,有沒有背景有沒有條子,以備將來之需。

  有關給老師送紅包這件事,相信我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那麼,我們要不要給老師送紅包?或者,換一個說法:我們要不要給老師交保護費?

  答案看起來很簡單:我們不僅不應該交,而且不應該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不應該讓孩子在帶有黑社會氣氛的校園中接受教育。

  但是,假如沒有選擇呢?有人會這樣問。他們會說:沒辦法,學位太緊張,能找到這間好一些的學校,我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問題是,你的孩子真的需要你費這樣的力氣送進那所「好一點」的學校嗎?是不是正是家長們所追求的那所「好一點」的學校,最終導致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好學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乃至普通學位越來越難以為繼而優質學位也質量下滑呢?我雖然很難掌握真實數據,但是從身邊的情況來看,普通學校的沒落,是當下大城市中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我住的小區附近,有一所電腦派位的普通中學,每個班級每年只能招到20人不到,大量片區學生的家長為了追求「好一點」的學校,為孩子擇校去了更遠的名校。名校為了接納更多的入學需求,每個班級的學位往往超編,而且大量採用多種合作形式建立分校。由於中國特有的以公立學校為主的教育模式,很多分校或新建學校與本校之間並沒有直接權屬關係,發展上也並不銜接,管理上也基本上靠分校領導層的管理能力,學校管理實力參差不齊,於是紅包學校應運而生。

  多年的教育現實已經證明,全社會都不追求好的教育,只盲目追求好的學校,是一條不歸路,這條不歸路的盡頭,就是教育的黑化。

  如果一個學生從校園時代就開始學慣用錢或權力購買優質資源,在他的眼中,這個社會肯定毫無公平可言,因為他根本難以想像,如果採用公平競爭的手段,他能否獲得那個學位以及升學的機會。說到底,他被徹底摧毀了自信心。

  家長們為什麼會走上追求好學校的不歸路?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這個以公立為主的教育體系突然打開了擇校這個口子。所謂公立,用的是全體納稅人的錢,按道理必須採用公平的入學模式,服務於最普通的民眾,但是擇校卻用市場經濟的模式說,你只要有錢或者有權,你就可以享有擇校的特權。擇校這個特權的遊戲,就此成為家長們欲罷不能的教育之路。在教育制度性壟斷的前提下,擇校真的有什麼意義嗎?如果人們願意停下來想一想,就會發現,擇校根本就是一個完全扭曲病態並且違法的制度。

  聽說,北京的擇校制度今年要取消了。我希望這是一個提倡教育公平的信號,是一個扭轉教育黑化的信號。然而,我們也都明白,教育如果一天不打破制度壟斷,引入更自由的辦學機制,我們就一天得不到真正的公平、發展、繁榮的教育。僅僅取消擇校,肯定是無法解決人們接受更好的教育的需求的。

  但願,取消擇校不是要讓非京籍人士徹底斷了在京讀書可能性的權宜之計。但願所有的家長都不必再為教育特權支付保護費。(李多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