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勰和他的《文心雕龍》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6-26 2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勰字彥和,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文學批評家。劉勰大約生活在465到520年間,此間正是南朝劉宋末經歷蕭齊和梁武帝統治的前半期。(蕭齊於479年取代劉宋,梁武帝502年代齊,在位四十八年,520以前差不多是他統治最好的時期。)劉勰原籍東莞,不是現在廣東的東莞,而是今山東省莒縣境內的一個古代地名。出生在京口,即今天的鎮江。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大了也沒有錢娶妻生子,但他曾經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在夢中他拿著一些禮器跟著孔子南行,就像孔子當年的弟子那樣。他覺得這是聖人給他的暗示,所以他想努力學習以宣揚孔子的思想,來報答孔子託夢的恩惠。因為窮,所以他後來就進了京城的上定林寺跟當時非常著名的高僧僧佑學習佛經和儒家經典,因此劉勰兼通內外典,很博學。
       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弘揚儒學最好的辦法就是註釋儒家的經典,但劉勰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再也超不過漢代的大儒馬融、鄭玄了,於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去做另外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論文。他發現當時有很多論文的文章,像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摯虞的《文章流別論》以及李充的《翰林論》等等。這些文章雖然寫得都蠻不錯,但不是太少就是太簡略,難以讓人窺見寫文章的全部奧秘。於是他開始構建自己宏大而縝密的文論體系,這一年他大概三十二歲。花了五年多時間,寫了三萬七千多言。這就是著名的《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由五十篇短文構成,體系嚴密,材料豐富。之所以要寫五十篇,劉勰說這是遵循所謂的《易》學中的「大衍之數」,有四十九篇專門論述與文章相關的具體問題,最後一篇即《序志》闡明寫本書的緣由及全書內容的安排。這四十九篇又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五篇為「文之樞紐」的總論,分別是「原道」、「宗經」、「徵聖」、「辨偽」和「辨騷」,基本上是取儒家的觀點的,認為文章都是從「六經」中來的。
       第二部分從第五篇到第二十五篇,為文體論。分論幾十種文體,包羅非常廣泛,甚至包括債券契約上的文字。他目的是「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提綱挈領,眉目清晰,使人們能夠清楚把握各種文體的邊界和特徵。
       第三部分從第二十六篇到第四十三篇,我們可稱之為文體論,論述了實際創作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創作心理、靈感、氣質、修辭等等。這是現代研究者最感興趣的部分,有些篇目像《神思》、《風骨》、《情采》等,都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最後一部分便是第四十四到第四十九篇,專門討論鑒賞方面的事情,什麼是知音,該怎樣理解他人的文章,研讀中該注意什麼樣的問題,劉勰都作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許多至今人們依然興趣盎然的問題。
     南朝寫文章流行駢文,所以《文心雕龍》也是用駢文寫的,寫得非常美。如《神思篇》中說文思變化倏忽不定的句子,「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還有被紀曉嵐稱為天下第一「贊」語的《物色篇》贊曰:「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這些句子似乎都有詩的魂魄,令人興感忘懷,美不勝收。
      劉勰的《文心雕龍》雖然寫得很好,但是由於作者的社會地位很低,如果沒有當時的名人加以評點,大家都不會承認他的著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勰冒險在路上沖闖當時大文豪沈約的車隊,把書送給他看。沈約讀完之後,覺得確實不錯,於是《文心雕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後來,劉勰在老師僧佑的推薦下在梁朝做了一系列小官,頗不得意,也讓他心灰意冷,最後決心在定林寺出家。剃度后不久便去世了。儒家常說君子有三不朽:最上立德,其次立功,當兩者都不得實現的時候,他們寄希望於「立言」,劉勰著《文心》便是實踐「立言」的目標。「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后。」(曹丕《典論·論文》)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0

主題

65

帖子

63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4
沙發
超越2010 發表於 2014-7-1 08:21 | 只看該作者
一定要讀好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9

帖子

1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5
3
親親我我 發表於 2014-7-22 15:42 | 只看該作者
中華文明浩瀚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7: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