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之記要--2014.3.17

[複製鏈接]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4-7-1 1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4-7-1 18:47 編輯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1)詩經部分--2014.3.17
龍風體.
龍五古一首.詩經--BY D.QU


詩經三零五,
作者不清楚.
句字異韻變,
孔子參編著.

D.QU 2014.3.17 IN PARIS   該組文章首次公開發表在萬維網詩詞歌賦與教育學術兩個欄目之內.
版權所有.

-------------------------------------------------------------------------------------------------------------------
關鍵詞:龍風體討論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1)詩經部分--2014.3.17

對曹賢兄"討論幾句"的回復之一: 詩經變韻頻繁.詩經句長短不一.
-------------------------------------------------------------------------------------------------------------------
D.QU:>>> 詩經:變韻頻繁.句長短不一.
曹兄 :    但基本上以「四言」為主,四言詩歌數量佔80%以上,俺木具體統計過。
-------------------------------------------------------------------------------------------------------------------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1)詩經部分--2014.3.17
D.QU:   
       如不細究,在未認真研究前,我本人對詩經的看法也類同於曹賢兄 ;

       這段時間,我花了很多時間,做了這個統計工作(N=36),隨機抽樣>總體10%(約=11.8%).

       其結果如下 :

    1.詩經每首尾韻 :變化太大,例如 :10句4韻,6句3韻,9句3韻,12句5韻,24句6韻等等à這些數字

      代表每首詩中句數與壓韻數.

    2.詩經每句的字 :各種都有,例如 : 465式,45式,454式,467式,43式,435式,5463式等等à這些

      數字代表每首詩中之句子的字.

    3.詩經每首總字 : 波動很大,例如從19字一首à393字一首.不等.

    4.結論 :我的這次抽樣統計研究表明:詩經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以"四言"為主.在本次研究

      樣本中,純四言詩所佔比14/36,即38%.-->絕非曹賢兄所說的>80%.  



聲明: 純學術討論,不涉及其他!
D.QU  2014.3.17 IN PARIS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注1:本次討論原始資料記錄在萬維詩詞歌賦欄內.在此之前於同一詩詞歌賦欄內我們還發起過兩次非正式的欄內專貼文章討論,和數次小的詩友之間跟它貼交流.
注2:曹賢兄的嚴肅評論與女王君私下質疑,萬維網自由學術討論學風,半江紅版主和綠島君,海哲君,西嶺君等廣大詩友的關注,對我們提出的"龍風體"之加速完善成型起了促進作用.
特此記錄在案,並藉此之機一併鳴謝!

D.QU 2014.6.16 IN PARIS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沙發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4-7-1 18:59 | 只看該作者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之記要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4-7-1 19:10 編輯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之記要(2)楚辭漢賦部分--2014.3.17

龍風體.
龍五古一首.楚辭漢賦考--BY D.QU


賦古文體兮,半詩半文之.

戰國趙荀卿,最早賦篇之.
屈原宋玉辭,合稱辭賦之.

漢初逐成型,承楚辭抒情.

屈宋首騷賦,賈枚司漢賦.
魏晉駢琴賦,唐科舉律賦.

D.QU 2014.3.18 IN PARIS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關鍵詞:龍風體討論
D.QU :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2)楚辭漢賦部分--2014.3.17
對曹賢兄討論幾句的回復之二:楚辭漢賦,同詩經均屬詩歌體裁.
-----------------------------------------------------------------------------------
D. QU:>>> 漢賦:同詩經(半詩半文型).


曹 注: 這個看法更須斟酌。不但"楚辭漢賦"與"詩經"迥異,連"楚辭"與"漢賦"這二者也完全不同。
      首先,詩經是全國性的,保護不同風格,基本以四言為主;而楚辭是湖南地方的,基本是
      七言為主,其它不同不細究了。
     漢賦骨子裡是「文」而不是「詩歌」, 詩經和楚辭骨子裡是「歌」.   而漢賦的句式就非常復
      雜了,四六七九甚至雜言都在裡面了。
     所以說:詩經,楚辭,漢賦這三個是非常不相同的。


-------------------------------------------------------------------------------------------------------------

D.QU ET AL: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2)楚辭漢賦部分--2014.3.17

D.QU  :

1. 詩經中的純四言詩所佔比14/36,即38%.-->絕非曹兄所說的>80%.
2.楚辭以離騷為例 : 全文中從前到尾,出現過76,86,65,77,96,87,10與6,78,66,67,75,97與5等各種形式句子(前面的字數是每句兩段中的字數) ;à故非曹賢兄所言的七言句(您可能記錯了)
3.漢賦是漢朝流行的主要文學體裁,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製,外加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描寫.
漢賦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左思"三都賦序"中雲:漢賦"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征".
漢賦形式方面,漢賦多韻散結構,是一種半詩半文混合體.序言與亂辭常不壓韻.正文則多壓韻.漢賦多長篇,前可序言,後有亂辭,常用問答形式.詩體賦之句式以四言為主,騷體賦則多用楚辭句式,常用兮等字.

4.結論 :個人偏向:漢賦也可歸入詩體(半詩半文型).--> 其正文部分則每多押韻, 但其詩體賦句式以四言為主.

聲明: 純屬學術討論觀點!
D.QU 2014.3.17 IN PARIS 子夜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注1:本次討論原始資料記錄在萬維詩詞歌賦欄內.在此之前於同一詩詞歌賦欄內我們還發起過兩次非正式的欄內專貼文章討論,和數次小的詩友之間跟它貼交流.

注2:曹賢兄的嚴肅評論與女王君私下質疑,萬維網自由學術討論學風,半江紅版主和綠島君,海哲君,西嶺君等廣大詩友的關注,對我們提出的"龍風體"之加速完善成型起了促進作用.

特此記錄在案,並藉此之機一併鳴謝!

D.QU 2014.6.16 IN PARIS
注3:在上文中,已提到漢賦屬於半詩半文混合體, 本次直接指出漢賦是半詩半文型的一種詩體.
-------------------------------------------------------------------------------------------------------------

D.QU: 漢賦之後續發展
1.魏晉時代的短賦
歷史進入魏晉之後,賦延續張衡以後的短小篇幅,題材擴大了,也更富有抒情的成分。代表性作品是曹植的《洛神賦》、王粲的《登樓賦》。西晉時,陸機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的重要著作,而左思的《三都賦》,一出現即造成了「洛陽紙貴」的效應。向秀的《思舊賦》為悼嵇康而作,深切而感人。
到了東晉,陶淵明著名的《歸去來辭》是辭賦中的名篇,沒有半點雕琢、鋪陳的習氣,真實地描繪了脫離黑暗現實、回歸自然懷抱的喜悅心境。

2..南北朝時代駢賦
魏晉以來,文學上駢儷風氣日盛,到了齊、梁,由於沈約、王融聲律學的鼓吹,產生了駢賦。代表作品有庾信.哀江南賦、小園賦、鮑照《蕪城賦》、江淹《別賦》。

3.唐宋時代律賦與文賦
沿著駢體與聲律說的演進,到了唐宋,古詩變為律詩,駢賦也變為律賦了。
律賦過份注重音韻的協調,與對偶的工整,文學價值不高。比較有文學價值的是「文賦」,文賦的特點是:廢棄駢律的限制,駢散結合,形成一種自由的體裁。精彩的作品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脩的《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


-------------------------------------------------------------------------------------------------------------
D.QU:  唐賦考舉例:王勃著--騰王閣序
1.全文分七段;
2.每段句子不一,例如:第一段10句,第二段6句,第三段5句,第四段10句,第五段10句,第六段7句;第七段7句.
3.全文出現每句之字統計: 4.7.6.3.2.1

D.QU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D.QU: 宋賦考舉例:范仲淹著--岳陽樓記序
1.全文分五段;
2.每段句子不一,例如:第一段3句,第二段4句,第三段2句,第四段3句,第五段6句.
3.全文出現每句之字統計: 5,8,3,4,6,4,10,7,2,9,1,2--->即從1字到10字之句,全部出現!

D.QU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3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4-7-1 19: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4-7-1 19:25 編輯

D.QU :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3)唐詩宋詞元曲部分--2014.3.17
龍風體.
龍七古.經辭賦詩詞曲傳承—BY D.QU


詩經后兮騷賦辭,
難入樂兮樂府之.

不入俗兮唐絕句,
少婉轉兮有宋詞.

詞不暢兮北曲起,
曲不速兮南曲之.

D.QU IN PARIS 2014.3.17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關鍵詞:龍風體討論
D.QU :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3)唐詩宋詞元曲部分--2014.3.17
對曹賢兄討論幾句的回復之三.唐詩宋詞元曲之平仄格律
------------------------------------------------------------------------------------------------------------
D,QU :>>> 唐詩:五.七絕律,格式死版!

D.QU     這個... 其實,唐代的所謂格律詩(近體詩)並不死板,它之所以流傳至今而被文人         
         喜歡,就是因為它像圍棋一樣,仍然可以很容易地翻出新局而引人入勝。...
                其後就基本上就能駕輕就熟地寫格律詩了,當然寫得好壞全靠自己的造詣。
         唐代格律詩應是詩歌形式從自由選擇,約定俗成,到規定格式(故稱律)開始。
D.QU :>>> 宋詞:詩經楚辭漢賦+唐律.種類繁多!
曹注:        宋詞與詩一脈相承,也是從詩的五七言句式生髮出來的,故稱「詩餘」。
                  表面上似比格律詩自由些,如句式+押韻的豐富變化等,但骨子裡比詩要嚴。


D.QU :>>> 元曲:宋詞歌體市俗化.更嚴!種類繁多!
曹注 :      曲與詩詞並非一脈,它起自北方的說唱評話,尤其與宋詞無關聯。這從曲的         
         聲韻路數就可看出:因為「唱」的腔調都拉長了,所以要是兩句一韻的話,         
         聽眾會感覺不到韻,故元曲多「每句都押韻」如天凈沙 :
                枯藤老樹昏鴉(a), 小橋流水人家(a)。 古道西風瘦馬(a),                  
         夕陽西下(a), 斷腸人在天涯(a)。

         每句押韻這一點流傳到咱們「京劇」唱詞里最為明顯: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ing),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旌旗招展空幡影(ing),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ing)。         
         我也曾差人去打聽(ing),打聽得司馬領兵往西行(ing)。                  
         一來是馬謖無謀少才能(eng),二來是將帥不和失街亭(ing)。         
         你連得三城多 僥倖(ing),貪而無厭又奪我西城(eng)。

         ing,eng,ong,ung 通壓,元曲押韻頗接近北京話(普通話),
         與唐詩宋詞 的平水韻,詞林佩韻也大相徑庭。
         所以說,元曲和詩詞基本上沒有關聯,不排除寫元曲的有詩詞素養,但曲是另一個路數.

-------------------------------------------------------------------------------------------------------------------------------

D.QU :關於龍風體首次公開嚴肅討論記要(3)唐詩宋詞元曲--2014.3.17
D.QU :
關於前面三點問題之答覆,恕我以一詩(紅字詩)作答.這詩中的觀點,不是我一個人的,
是詩詞歷史研究眾多學者之共識,我只不過將其用七言形式做了一個高度概括!
總而言之,它們之間是有具有既傳承又發展之雙重關係的,不能割斷.


龍風體. 龍七古.風雅頌—BY D.QU

詩經三百分用時, 先詩后樂風獻之.
即樂即詩雅禮兮, 先樂后詩頌祭之.

龍風體. 龍七古.經辭賦詩詞曲傳承—BY D.QU

詩經后兮騷賦辭, 難入樂兮樂府之.
不入俗兮唐絕句, 少婉轉兮有宋詞.
詞不暢兮北曲起, 曲不速兮南曲之.



龍風體. 龍五古一首,唐詩--BY D.QU

全唐詩五萬, 源經辭賦樂.
五七絕律句, 嚴格平仄說.

聲明:純學術討論,不做它用!
D.QU 2014.3.17 INPARIS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D.QU 2014.3.18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D.DU:關於宋詞問題:
1.宋詞之詞牌種類繁多,收進詞牌典書就有近千種,加之變體就更多了.

2.但其總的來說,它和元曲一樣,每一詞牌或曲牌均講究獨一無二嚴格的平仄格律和壓韻韻腳.

3.如果說唐五,七絕律之格律,經過訓練人們可以全部完全掌握的話,這麼多宋詞詞牌之格律,自古到

   今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查典書就能全部記下.事實上,我也沒見過在中國歷史上有那個文人

   能填過所有的宋詞.或許是我孤陋寡聞.元曲之曲牌也很多,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

4.可以說,所有文人除了對自己所熟悉的一些詞牌與曲牌,無須查典之外.其他就只能找譜填詞填曲了.

5.因此,必須找到一種辦法,讓那些種類繁多的宋詞詞牌與元曲曲牌從故紙堆里走出來,進入當代社會.

讓它們能方便地被當代人使用並傳承下去.我們正在探討這種辦法,有一些苗頭.容以後再向大家報告.

D.QU 2014.6.17 IN PARIS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D.QU:關於元曲問題:
1.狹義的元曲,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
   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
2.相對於艷麗的宋詞,元曲較俚俗而有「惡少」之名,
   鄭騫評:「詞與曲是屔值埽~是翩翩佳公子,曲則帶有惡少的氣息。」
3.廣義的元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麴、唐宋大麴、民間小曲等。


D.QU 2014.3.17 IN PARIS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