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5個理由表明網際網路金融無法取代銀行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月29日消息,巨人集團董事會主席史玉柱在第一屆新金融聯盟峰會上表示,我認為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整個銀行業不會受到根本的衝擊,網際網路金融替代不了銀行。

  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拋出這類觀點。儘管網際網路金融趨勢不可阻擋,但毋庸置疑,它無法取代銀行。

  

  1、銀行業巨大

  史玉柱表示,由於銀行業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們的國情決定,我們的銀行業太大了。在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銀行占整個金融業的比重是有限的,但是,我們中國總資產規模跟銀行比只是很小的一個小頭,所有的金融機構在全國各地的網點,其他所有的金融機構,不包括證券、保險、信託、等等,加在一起,他們的網點也就不到銀行的十分之一,它的塊頭太大了。比如說賣保險,分紅險,90%的分紅險是在銀行賣出去的,為什麼?因為中國的金融走到中國億萬消費者身邊的機構只有銀行。因為它太龐大,所以你想讓這麼龐大的一個銀行業在短期內,在三年五年、十年之內突然消失了,突然全行業陷入困境,不可能,如果真到那天,我覺得中國經濟早已經崩潰了。

  所以,銀行業是中國歷史性的,不能因為國外比如美國的銀行業占金融行業的比重不是那麼大,不能簡單的根據國外的某些情況就推理中國,因為中國是歷史形成的。

  

  2、銀行不會陷入全面虧損

  史玉柱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之後,即便銀行業息差小到跟香港、台灣、日本一樣,也不可能陷入全面虧損。首先,中國老百姓是有存錢的文化的,幾千年都是這樣。從錢的出口端,中國企業家的文化,有一個億他一定想干五個億的活,有一個億他想投資十億,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企業家,這是個文化。

  他表示,反正我接觸到的,除了有兩類企業家不太願意使用銀行貸款之外,一個是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網際網路崛起了,為什麼它不太喜歡這個呢?因為這些企業都是在美國上市的,美國企業使用銀行貸款很少。像我們巨人網路就是在美國上市的,銀行貸款幾乎為零,賬上面有大量的現金儲備,幾乎每個網際網路企業都是這樣。這個是在網際網路企業的企業家文化。另一個是在西方受過教育的富二代回來掌權,這群人會好一點。其他的所有的企業,對資金都是如饑似渴。只要這一批企業家不退出歷史舞台,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還是企業家求銀行,中國的資金是短缺的。

  

  3、網際網路最不講信用,但是銀行講

  史玉柱在談話中指出,銀行是經營信用的,不是簡單經營錢的,它是玩信用的。360行最不講信用的行業是哪個行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上面你都不知道對方是男的還是女的,你跟一個女孩子聊天,說不定他是個人妖,因為在網際網路上是充滿欺詐的,因為這個充滿欺詐就決定網際網路要做金融,只能做局部個別領域,他不能全面做。

  比如我拿人民幣換美金,在網際網路能換嗎?換不了,只能到銀行的櫃檯去換,因為銀行櫃檯給你的不是假鈔,在網際網路上換真是會被騙,說不定用複印機複印一張紙就給你了。所以,銀行有幾十項銀行業務,網際網路只能衝擊它幾項,剩下幾十項是衝擊不了的,這個就是網際網路的特性。

  

  4、政策紅利

  史玉柱認為,銀行會有政策的紅利,改革的紅利。他說,我們中國自從取消掉糧票之後,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之後,我們唯一還有一個行業,現在還保留糧票的,那就是銀行業。銀行業每年要發糧票,今年你只能有多少貸款,明年你有多少貸款,每年給大家發糧票。

  在他看來,銀行業目前處於監管過度,比如像控制銀行的規模,你吸收的多少存款,我允許你放多少貸款出去,按道理來講,一個指標卡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同時也三個指標(存款保證金、存貸比、人民銀行)在卡,卡的是同一個內容,沒有任何區別。

  

  5、網際網路金融的根還在銀行

  此前,建設銀行馮薇也曾表示,網際網路金融不能完全替代銀行,大部分的老百姓不可能把大額的資金放在網際網路金融。

  馮薇強調,雖然支付寶只用了幾年的時間積累了幾億的客戶,但是替代和很大的衝擊談不上。最後它的根都在國家銀行,改變客戶的體驗。用戶的卡還是建行、招行的。客戶還是在銀行,只不過多開出來一些支脈,不是一個替代。

  支付寶副總裁樊治銘也曾坦承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是互相促進、共同生態發展的關係,支付寶、阿里金融等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不會取代傳統銀行的角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