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自衛隊最怕中國一件核武器?(轉)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6-28 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日本《追求》文章稱,雖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號稱擁有230萬兵力,但設備老舊、士氣低落,精銳的日本自衛隊完全有能力抗衡——這種觀點可謂根深蒂固,但這隻可能是戰爭初期的情形。一旦陷入持久戰,戰線拉長,軍事專家們就不認為自衛隊還能應付的了。筆者軍細柳歸納整理有三:

一是中日一旦開戰,日本核心目標率先被點穴。曾在美國擔任海軍戰略觀察員的北村淳給出了如下解釋:「當中國攻擊日本本土時,首先考慮的是發射搭載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中方可以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實施精確打擊,展開點穴行動。令日本首先陷入恐慌或癱瘓。」中國不僅效仿伊拉克戰爭的「斬首」模式,而且任何國家第一波效果都力求達到不給對手以還手之力。

遠程巡航導彈的生產成本低廉,以100枚為單位實施連續打擊就能實現超越日本防衛能力的「飽和攻擊」。據稱,中國已經裝備了600到700枚用於地面目標攻擊的「長劍-10」遠程陸基巡航導彈,以及100枚以上的「東風-21」彈道導彈。未來還可能部署超音速巡航導彈Kh-32。自衛隊的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是通過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上發射的「標準」-3型攔截導彈在高空先行攔截,如果攔截失敗則使用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3地對空導彈在距離地面較近的區域再次攔截。北村還說:「巡航導彈有可能被戰鬥機或者護衛艦的防空導彈擊落,為此必須使用預警機實施24小時巡邏。」文章認為,中方可能會試圖破壞這一預警體系。而且1000枚以上的遠程巡航導彈旨在對日本人形成象徵性的心理打擊。北村指出:「首相官邸、電視台、防衛省以及以核電站為首的發電站、石油儲備基地等等將成為目標」。必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即在發生全面軍事衝突時,東京中心地帶將率先起火。北村警告說,即便本土受到導彈攻擊,也不一定能及時獲得美軍的支援。

二是中國登陸戰力可媲美美國。日本航空自衛隊與海上自衛隊的戰鬥力有相當一部分用在了導彈防衛上,對西南諸島的守衛勢必薄弱,也無法阻止對本土的打擊。自衛隊一名官員對此問題有著嚴肅的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類似於美國海軍陸戰隊那樣的登陸作戰部隊,在登陸戰中不可或缺的登陸艦數量也緊隨美國之後排名世界第二。大小共計90艘登陸艦在運送1.6萬人的3個陸戰旅之外,還可運送數千軍人和數百輛戰車。如果再使用用來應對台灣的中小艦艇,則可將數萬中國軍人一舉運送上岸。」通過從烏克蘭購買登陸艦、裝備水陸兩用戰車等,中國的登陸戰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中國軍隊擁有自衛隊沒有的水陸兩用戰車,正在裝備中的05式兩棲突擊車可搭載105毫米火炮,即便是自衛隊的90式坦克或10式坦克,其側面裝甲也可能被打穿。此外當中國決定實施此類作戰行動時,還將以遠程巡航導彈打擊自衛隊空中力量為前提,可與航空自衛隊F-15戰鬥機抗衡的蘇-27戰鬥機還可對登陸艦實施護衛。想要持續抵禦大部隊的梯次攻擊將非常困難。中方或許會在自衛隊身後降下3個精銳空降團。如果遭遇這樣的夾擊,日方勢必會陷入更為艱苦的戰鬥。如果完全從數量上預測勝負的話,相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160萬的陸上兵力,陸上自衛隊不過區區14萬。如前文所述,在東京遭到巡航導彈攻擊的情況下想要遏制攻擊是非常困難。

三是中國核武器就足以令日本就範。這名自衛隊官員指出,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發生全面衝突時,唯一的有望取勝的方式就是儘早封鎖中國的港口。這名官員說:「自衛隊較之中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就中反潛作戰能力和掃雷能力,如果能夠使用水雷在戰爭早期封鎖中國的港口,將不僅能遏制對日本的進攻,還將給依賴於對外貿易的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打擊。」不過這名官員又說:「即使中國軍隊不真的發射一枚導彈,只要用核按鈕嚇唬一下,日本也不得不就範。在不允許擁核和專守防衛的前提下,花費高額預算部署的攔截導彈多少也能命中幾枚,但從成本上講則是根本無力抗衡的。」一個無核國家在不斷強軍的中國面前談論「自主防衛」沒有絲毫意義。日本的上上之策就是必須放下身段,與鄰國搞好關係:實現遠親不如近鄰的長治久安。只有加強外交、政治關係,才能避免全面衝突的發生以及實現全面免戰的效果。

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會輕易以開啟戰爭為手段,實現他的利益最大化。除非他是瘋子或戰爭狂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