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朱進:天文學是最不關心地球上現實生活的學科(圖)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6-26 0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朱進:天文學是最不關心地球上現實生活的學科「銀河系中應有上萬個外星人星球」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中國航空館模擬太空游受追捧 CFP供圖(資料圖片)

  

  英仙座流星雨滑過天際 ,「七夕」陪你去看流星雨 CFP供圖(資料圖片) 天文學是最純粹的基礎研究 走進各地的大中小學校,與對天文感興趣的大學生、小學生交流,是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樂於做的一件事。但被問起是不是從小對天文感興趣時,他卻回答不是。 上初中時,朱進對數學非常感興趣。一位課外輔導他數學的老師,讓朱進開始了解天文。這位老師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責編。 高考之前,朱進覺得天文和數學的內容很相似,就報考了北師大的天文系,選擇的專業是一個和數學很貼近的方向——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4年的大學學習,朱進真正愛上了天文。本科畢業后朱進分別在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天文系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工作了11年,之後調到北京天文館。 成為一名小行星專家是始於1995年。這一年的「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共發現小行星2700餘顆,作為項目主持人的朱進也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的委員。 對於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朱進有自己的哲學思考:「天文學是最純粹的基礎研究,以好奇心為出發點,只是想知道地球以外的東西。」在朱進看來,天文學是最不關心地球上現實生活的學科,這是天文與其他學科最不同的地方,「當你抬頭看到一顆彗星,或者突然看到橫跨天穹的銀河時,會從內心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仰望星空,可以特別投入,特別忘我。」 「骨子裡的好奇心,是真正推動人類一代代繁衍發展的動力。」他相信,越是好奇越有大的發現,例如電的發現,是從對閃電的興趣而來。富蘭克林肯定想不到此後巨大的應用,之後,電磁學的理論和應用給人類文明帶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國家天文台工作時,朱進有一次到河北省興隆天文站。一天,他和一位同事在樹下看到兩群螞蟻打架,兩個人蹲下來觀察。朱進有事先走了,這位剛畢業的博士就一直觀察,直到兩天後「戰爭結束」。這位同事向朱進描述了過程:「是個頭小的螞蟻群打敗了大個頭的那群。」 但是朱進很遺憾現在的孩子們好像沒有了這種興緻,這些年教育的功利性,讓很多孩子做事目的性太強。他認為,孩子需要有完全遵從於興趣而探索學習的經歷。 如果太關注眼前,很難把目光投向太空 朱進感覺與20多年前相比,人們對於天文的熱情有所回歸:開設天文課的中小學校多起來,一些學校還把天文課作為校本課程,通過微博微信進行天文交流的網路活動活躍,各種機構以及民間自發的觀星活動也多起來。 「我想這與社會的發展有關係,當不再更多地考慮溫飽,人們才會把目光投向天空。另外,隨著高考以及教育評價改革,中小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興趣。」朱進承認,神舟、嫦娥等航天領域的探索也是促進劑,「如果太關注眼前,就很難把目光投向太空。」 不過,朱進對於目前的狀況仍不太滿意,「北京天文館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館之一,每年有六七十萬的參觀者,即使對於北京市人口來說,這個數字也還是很小的。」 網路時代,藉助網路進行天文科普,朱進認為這是重要渠道。在微博上,他經常和網友就各式各樣的問題進行交流。望遠鏡的磨製,恆星定位,如何查天文年曆,隕石鑒定,天文現象,UFO…… 一位星象愛好者還根據朱進的出生日期和時間,繪製出星象羅盤,用了幾千字進行分析。對此,朱進一笑,他不同意星座說,但還是與這些星座愛好者進行交流。 但是現在網上各種天文信息的錯誤也讓朱進非常頭痛。據他觀察,現在很多的天文書籍和網站內容中有錯誤,有誤導。 平時在網上與網友交流,朱進常被要求推薦天文書籍目錄。他會推薦自己擔任主編的科普刊物——《天文愛好者》:「四五個學過天文學的人把關,一般不會有低級錯誤。最近雜誌也在做APP,便於手機查閱。」 他說,天文不像其他學科,不是光看教科書就能學習的。 外星人在太陽系以外 說起天文,人們很自然地會與外星生命、科學幻想相聯。而擁有北京UFO研究會副理事長頭銜的朱進經常會被人問起,到底有沒有UFO,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存在? 朱進的回答是:「這麼多年來有很多不明飛行物的報告,但沒有一例能跟外星人聯繫起來。」因為這些報告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證據解釋。例如,有人聲稱用攝像機拍到了高速移動的物體,後來發現,因為是隔著玻璃拍攝天空時,旁邊有人在用閃光燈,是玻璃反射的高亮度。 對於外星人是否存在,朱進一直是「樂天派」,他認為概率很大,「太陽系內除了地球外,沒什麼太適於高等智慧生物的地方。如果有外星人,也在太陽系以外。銀河系中一共有1000億個恆星,估計銀河系中也許會有1萬億個行星,假設其中每一億個行星中有一個存在高級生命,那麼僅銀河系中就應該有上萬個外星人星球存在。」 但相比138億歲的宇宙,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其實才剛剛開始。天文學的許多數字都是億萬級的,這些數字可以被朱進在各種講座中隨時提取:「我們的宇宙空間範圍大約是1000億光年;與浩渺的宇宙相比,銀河系才10萬光年;太陽系加上外圍的奧爾特星雲只有兩個光年這麼大;而從我們所在的地球到月球,38萬公里,光只需要走1秒多一點。」 他把地球比做一塊一萬多公里的大石頭,有幾百萬年歷史的人類,至今在宇宙中涉足最遠的地方就是月球。而宇宙空間有1000億光年,人類就好像只走了光一秒鐘走的距離。 「而我們人類發射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開始從地球出發,走了快40年,也才走過100多個天文單位,相當於20多個小時的光速,還沒有走完光的一天路程。太陽系加上外圍的奧爾特星雲一共10萬個天文單位,所以說旅行者一號要走出太陽系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年,我們人類走出太陽系可能性就更小了。」朱進說。 微博上曾有人問:「朱館長,為什麼人類要主動向外太空發射信號以期能讓地外文明看到?這顯然是極其危險、弊大於利或者徒勞無功的呀。」 朱進幽默地回答:「這是當初沒有辦法控制的,估計也沒想那麼多。現在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近幾年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就是以地球向外太空發射信號,被三體人收到展開宇宙戰爭為主線;霍金也在近期的一次演講中警告人類不要與外星人接觸。對此朱進解釋,事實上,自人類80多年前開始用無線電以來,所有無線電信號已經在向太空發射。如果恰好80光年內也有外星人在監測太空,那他們現在應該已經能監測到80多年前的信號,知道人類的存在。但是,他認為太陽系內應該沒有其他高等生命存在。這些信號在恰好的時間內被高度發達的N光年外的外星人偶然監測到的概率就更小。 朱進介紹,美國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就是通過「監聽」外星智慧生物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來搜尋地外智慧生命。我國貴州的FAST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更有條件監測來自外太空的不明無線電信號。 他說:「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這是天文學永恆的課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