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迫擊炮的發展歷程:三種口徑的迫擊炮發展三代 (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6-25 1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迫擊炮是一種用座鈑承受后坐力,發射尾翼彈,主要行高射界射擊的曲射火炮,因具有迫近射擊的特點而得名。其射角大,一般為45-85度,彈道彎曲;最小射程小,適於攻擊近距離遮蔽物後面和反斜面上的目標。迫擊炮結構簡單,機動性強,發射速度快,可作為步兵隨伴武器或用於游擊、特種作戰。新中國成立后,迫擊炮發展經歷了舊雜式迫擊炮生產、仿蘇制迫擊炮和自主研製三個階段。從早期的仿蘇制53式82迫、55式120迫、56式160迫到目前的87式 82迫、89式100迫、93式60迫和96式120迫,我國的迫擊炮共發展了三代,並呈現出遠射程、自行化、多功能的發展趨勢。

  

  迫擊炮按口徑可分為輕、中、重型三種:口徑在60毫米以下的為輕型迫擊炮;口徑在60至100毫米之間的迫擊炮稱為中型迫擊炮;口徑在100毫米以上的迫擊炮屬於重型迫擊炮。我國輕型迫擊炮指的是60毫米迫擊炮,中型迫擊炮為82毫米迫擊炮,重型迫擊炮則包括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

  輕型迫擊炮的發展

  世界上最早的60毫米迫擊炮,是19世紀初由法國人布郎德發明的,該炮戰鬥全重18.5公斤,射程1763米。隨後世界各國大都以此炮為藍本來生產輕型迫擊炮。20世紀50年代初,我軍曾裝備過60毫米輕型迫擊炮和少量50毫米擲彈筒,作為步兵連的壓制火器。武器制式化時,均未列裝,停止了生產。60年代初,根據裝備輕型化的要求,開始研製60毫米迫擊炮,於1963年定型,命名為1963年式60毫米迫擊炮,重新裝備部隊。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代輕型迫擊炮,其戰鬥全重為14.5公斤,射程1470米。該炮輕便靈活,但射擊穩定性差。為此,從70年代初著手改進設計,採用高強度鋼,進一步減化結構,使全重降到了11.5公斤,且保證了發射的穩定性,並因此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80年代以後,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迅猛發展,大量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迫擊炮生產領域,質量更輕、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機動能力更強的迫擊炮不斷湧現。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滿足現代戰爭對我軍提出的客觀需要,1983 年我國開始研製新一代的60毫米迫擊炮,經過廣大科研工作者三年艱苦攻關,終於在1986年定型生產了國產M83A式60毫米迫擊炮。該炮於1987年首先裝備到參加南疆自衛反擊戰的部隊,在戰鬥中屢建奇功。此後在廣泛聽取使用部隊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革新,最終定名為PP89式 60毫米迫擊炮。PP89式60毫米迫擊炮炮身重5.25公斤,最大射程2665米,具有重量輕、密集度好、座鈑穩定性好、勤務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但是與世界名炮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應用新材料、新技術以及在減輕重量、提高射程、減少散布等方面更顯突出。為從根本上改變我軍輕型迫擊炮落後的局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中國火炮專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孜孜追求,終於在20世紀90年代研製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國產第三代60毫米迫擊炮 --PP93式60毫米遠射程迫擊炮。該炮採用輕合金材料,在身管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重量僅比原PP89式60迫多出4.15公斤 (為9.4公斤),而射程卻比PP89式遠出2899米(為5564米)。即便與世界名炮--法國的60毫米迫擊炮相比,在重量基本相當的情況下,其最大射程也超過法國迫擊炮564米(法國60毫米迫擊炮為5000米)。PP93式60毫米迫擊炮的成功,標誌著我國迫擊炮的研製開發能力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中型迫擊炮的發展

  

  我國第一代中型迫擊炮,為仿蘇制的53式82毫米迫擊炮。從1958年開始,我國開始轉入自行研製階段。 60年代研製的新型82毫米迫擊炮,以減輕重量、增加射程、提高精度作為主攻方向。採用梯形座鈑,簡化結構,重量比53式降低了34.9%(全重36公斤),最大射程3032米。該炮於1967年定型,命名為1967年式82毫米迫擊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在此基礎上,我國還研製成功了83-1型和 83-2型兩種迫擊炮。83-1型82迫擊炮廣泛採用了鈦合金,把全炮重量降低到18.1公斤,比67式82迫輕了一半,並為鈦合金在火炮上應用積累了寶貴經驗,獲國家發明三等獎。83-2型迫擊炮為自行式迫擊炮,採用裝甲輸送車底盤,填補了我國自行火炮系列的一項空白。70年代末,我國開始研製第三代 82毫米迫擊炮。為提高整體系統的戰術性能,採用高強度鋼材和新型火藥,把射程提高到4660米,而重量僅比67式多出3. 7公斤。該炮還可發射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實現一炮通用兩彈,發射速度達到30發/分。該炮於1987年批準定型生產,名為PP87式82毫米迫擊炮,其主要技術性能已達到80年代初世界先進水平。

  

  重型迫擊炮的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基於我軍對高機動性大口徑迫擊炮的需要,迫擊炮設計者開始著手研製100毫米迫擊炮。他們繼承了梯形座鈑技術,採用高強度鋼材,設計命名了1971年式100毫米迫擊炮。全炮重75.5公斤,射程達4751米,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設計定型的80式100毫米迫擊炮,廣泛採用了高強度鋼、鈦合金和鋁合金材料,把重量降低到52公斤,更適於空降部隊使用。80年代研製的89式100毫米迫擊炮,重量僅70.8公斤,射程增加到 6505米,為我國第三代100毫米迫擊炮。

  60年代初,我國開始自行研製新型120毫米迫擊炮。設計人員創造性地改變了座鈑的結構,用梯形結構代替了傳統的圓盤形座鈑,極大地減輕了重量;他們在彈藥廠的協助下,改用新型緩燃火藥,大幅度降低了膛壓,解決了射擊穩定性。該炮於1964年批準定型,命名為1964年式120毫米迫擊炮。全重174公斤,比仿蘇 55式120毫米迫擊炮減重101公斤。80年代研製的換代120毫米迫擊炮,從火炮到彈藥都進行了全新的研究設計。經過幾年努力,研製取得成功,命名為 1986年式120毫米迫擊炮。全重206公斤,最大射程7700米,與64式相比,重量只增加18%而射程卻提高了 40%。此後,我國於1996年研製成功輪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研製成功迫榴炮的國家之一。96式自行迫榴炮採用裝甲人員輸送車底盤,戰鬥全重16.5噸,乘員4人,攜彈40發,最大射程12850米,最大行駛速度85千米/小時。該炮既能發射迫擊炮彈,又能發射榴彈,具有火力猛、機動力強等特點,可執行應急作戰任務。據軍事專家評估,該炮的性能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