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希特勒對《日內瓦公約》的痛恨

[複製鏈接]

349

主題

35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深山蘭 發表於 2014-6-25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希特勒對《日內瓦公約》的痛恨



《日內瓦公約》中明確規定了處理俘虜的條款。美國人明確從理論上表示過:「你對待敵人(指被俘的敵人)越殘酷,其他敵人的抵抗意志越堅定。你要解除敵人的武裝,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文明對待俘虜,首先是出於對俘虜的人道考慮。他們也是人類中的一員,文明對待他們,這是人類良知的基本底線。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你對待敵人的手段,就是給了敵人一道德上的力量示範:因為你自己隨時會處於敵人目前所面臨的局面,你自然希望敵人也能夠文明對待你自己。文明對待被俘的敵人,那些未來的敵人才會在適當的時候,就投降的。否則,只有死戰到底了。在這種意義上講,文明對待被俘的敵人,就是文明對待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老夫子的話就包含了這個意思的。

而野蠻民族中的某些成員,一般是無法理解此點的。

1945年3月,法西斯德國的滅亡在即。當時作為德國陸軍參謀總長的古德里安後來回憶說:「有一天晚上,希特勒因為看到了西方國家所發出的優待戰俘的文告,而大發脾氣。他說:『東線戰場方面的士兵作戰比較勇敢。為什麼他們在西線會那樣容易就放棄了抵抗,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個可恨的日內瓦公約,規定對於俘虜有種種優待的緣故。我們應該把這種理想撕成粉碎!』」

當時希特勒幾乎瘋狂了,但他對此點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因為蘇聯對待德國的戰俘,異常殘酷,所以,德國兵拚死作戰。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近十萬俘虜中,戰後好像僅有幾千人活著回去了。在斯大林的眼中,殘酷對待他們,是出氣,可能他無法理解的是:這樣的行為就是告訴未來的德國士兵,絕對不要投降,否則死路一條。戰俘營的所為,總會慢慢傳到作戰士兵的耳朵中的。一個政權下所做的,很久之後人們也會記得的。殘酷對待戰俘,就是殘酷對待自己的士兵,這是一樣的。

德國在侵略蘇聯前,希特勒發布了《關於政治委員命令》。主要內容就是對俘獲的俄國政工人員一律就地槍決以示反共精神。許多將軍強烈反對這一命令。曼施坦因說:「不久,要求撤銷這個命令的努力也終於生效了——因為很明顯,這個命令只會促使俄軍的政委們用一切最野蠻的手段迫使其部隊拚命打到底。」德國黨衛軍對蘇軍及百姓的殘酷手段,使得蘇軍後來拚死抵抗。這對於蘇聯頂住德寇的瘋狂進攻了巨大的作用。

相反,美國在戰場上,對待俘虜,基本上按照日內瓦公約的規定。所以,西線的德軍,紛紛投降。動輒幾萬人投降。許多德軍設法向西方盟軍投降,而不是向蘇軍投降,根本的道理就在於此。希特勒痛恨《日內瓦公約》,這表明了該公約的文明價值。瘋狂的希特勒要把它撕得粉碎。最後,他只好一顆子彈把自己結果了。否則,絞刑架在等待著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